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承香

作品数:75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创伤
  • 26篇细胞
  • 13篇免疫
  • 9篇蛋白
  • 9篇小鼠
  • 8篇血清
  • 8篇炎症
  • 7篇受体
  • 7篇转录
  • 7篇转录因子
  • 7篇免疫抑制
  • 7篇巨噬细胞
  • 7篇核转录因子
  • 7篇肺泡
  • 7篇肺泡巨噬
  • 7篇肺泡巨噬细胞
  • 7篇分子
  • 6篇创伤后
  • 5篇脾细胞
  • 5篇小鼠脾细胞

机构

  • 5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十五...

作者

  • 75篇胡承香
  • 37篇李磊
  • 31篇吕凤林
  • 23篇王正国
  • 22篇徐祥
  • 19篇梁华平
  • 16篇顾长国
  • 12篇罗艳
  • 9篇李元朝
  • 8篇张玉纯
  • 7篇蒋耀光
  • 6篇何萍
  • 6篇耿波
  • 6篇闫红
  • 5篇谢志坚
  • 5篇徐发良
  • 5篇吴玉章
  • 5篇巫振洪
  • 4篇熊仁平
  • 4篇吴晓华

传媒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Chines...
  • 2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 10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圈套寡核苷酸对核因子-κB活性及创伤炎症反应大鼠肝脏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 (NF) -κB圈套寡核苷酸 (ODN)对NF -κB活性及创伤炎症反应大鼠肝脏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 利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 ,测定合成的环状哑铃形圈套ODN对NF -κB的DNA结合能力的竞争抑制作用 ;利用NF -κB反应性报告细胞株HEK -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d2EGFP) ,观察圈套ODN瞬时转染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 9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无关ODN组。利用EMSA检测各组肝脏组织NF -κB的DNA结合活性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mRNA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 6的蛋白水平。 结果 设计的环状哑铃形圈套ODN对NF -κB的DNA结合能力具有竞争抑制作用 ,1 μg ml和 2 μg ml圈套ODN瞬时转染HEK -d2EGFP ,可明显抑制p6 5蛋白诱导的d2EGFP表达。大鼠创伤性炎症后 3h ,肝脏NF -κB活性开始升高 ,伤后 1 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 -α、IL - 6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 ,与NF -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治疗后 ,大鼠肝脏组织TNF -α、IL - 6的表达明显下降 ,肝脏功能明显好转 ,而无关ODN则没有治疗效果。 结论 设计的靶向NF
梁华平徐祥杨文军王付龙刘东擘胡承香王正国
关键词:ODN鼠肝DNA结合EGFP
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及趋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创伤病灶炎细胞积聚的分子机制 ,为控制创伤后炎症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损伤程度评分 (ISS)≥ 16分的创伤患者 2 0例 ,健康对照组 10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的表达水平 ,用 Ficoll Hypaque梯度离心法和粘附法分离纯化单核细胞 ,用 Boyden小室法作趋化实验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 CD86和 CD6 4的表达情况。结果 :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CD6 4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CD86表达明显降低 (P<0 .0 1) ;创伤后不同时间比较 ,其表达无明显变化 ;经 5 0 μg/ L 、15 0 μg/ L MIP 1α趋化后 ,各亚群比例无明显差异。创伤患者血浆 MIP 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于创伤后第 1日达高峰〔(2 5 6 .10± 2 0 .75 ) ng/ L〕,第 3日明显下降 (P<0 .0 5 ) ,至创伤后第 5日 ,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创伤后单核细胞功能的变化与创伤后不同功能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有关 ,这种变化与 MIP 1α的剂量无明显关联。
黎成金李磊胡承香汪志文朱佩芳
关键词:创伤趋化因子MIP-1Α
新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新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及用途,其基本特征在于将市售的无佐剂的乙肝疫苗吸附于纳米铝佐剂上,所生成的新型乙肝疫苗,新型乙肝疫苗所采用的纳米铝佐剂的颗粒直径为1-999纳米,成分为氢氧化铝化合物,颗粒直径为1-999纳米的氢氧...
吕凤林何萍胡承香
文献传递
MD-2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MD-2)的B细胞抗原表位,为MD-2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多种生物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以单参数(亲水性、抗原性、可及性及可塑性)预测为基础,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抗原指数最终确定的方法预测MD-2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96~110序列(RGSDDDYSFCRALK)的亲水性和抗原指数(AI=0.043)显著高于其他候选片断;65~76序列(YIPRRDLKQLYF)和107~117序列(ALKGETVNTTI)的A1分别为0.0063和0.0036。结论 96—110序列(RGSDDDYSFCRALK)是MD-2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
闫红徐发良顾长国胡承香葛衡江李磊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MD-2抗原表位
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的模拟小肽的分子设计
2005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原理,设计针对髓样分化蛋白-2的与脂多糖结合的模拟小肽,为研制具有抗炎效应的髓样分化蛋白-2拮抗多肽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完成。采用Goldkey核酸和蛋白质分析软件及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光盘、PC/Gene软件系统;EMBL提供的PRS服务器、NCBI提供的BLAST服务器及Superfamily等互联网服务器,分析髓样分化蛋白-2的氨基酸序列,预测髓样分化蛋白-2的新功能,寻找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的关键位点。结果:①髓样分化蛋白-2的氨基酸序列功能位点信息:在96~141位氨基酸具有多达5个的功能位点。②髓样分化蛋白-2的Superfamily超家族预测:K128和K132是与脂多糖结合域的关键氨基酸,以K128-K132为中心的肽段呈现较强的亲水性,即NH2-FSKGKYKCV-COOH。结论:如果人工合成髓样分化蛋白-2与脂多糖结合域的关键序列,即“髓样分化蛋白-2模拟小肽”,并以此段多肽为靶,采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可望得到天然髓样分化蛋白-2的拮抗多肽。
闫红顾长国徐发良胡承香葛衡江李磊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子构象肽库
创伤小鼠脾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创伤后不同时间点脾细胞核因子 kappa B(NFκB)的 DNA结合蛋白和 NFκB p6 5蛋白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 +骨折模型 ,于创伤后 1、4、7日处死动物 ,分离、纯化脾细胞 ,提取脾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检测 NFκB的 DNA结合活性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 NFκB p6 5蛋白亚型表达。结果 :脾细胞 NFκB的 DNA结合活性在创伤后 1、4、7日表达明显增高。 NFκB p6 5蛋白亚型在创伤后 1、4、7日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创伤可明显增强脾细胞NFκB的 DNA结合活性和 p6 5蛋白亚型的表达。在创伤后淋巴细胞活化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发生。
罗艳梁华平胡承香耿波徐祥熊仁平王正国
关键词:创伤核因子-KB脾细胞核转录因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小鼠脾细胞核蛋白提取及核因子-κB活性的检测被引量:1
2001年
应用高盐溶液提取法,高速离心分离纯化创伤小鼠脾细胞核蛋白,其核提取物经蛋白电泳分析,可见清晰蛋白条带。凝胶滞留法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灵敏可靠。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罗艳梁华平胡承香徐祥耿波王正国
关键词:核蛋白创伤NF-KB核转录因子
SELEX技术筛选入rhTGF—βsRⅡ亲和核酸库方法的建立
2004年
目的建立SELEX技术筛选rhTGF-βsRⅡ单链DNA亲和核酸库的方法,为后续分离rhTGF-βsRⅡ的单一核酸适体奠定基础。方法体外构建了一个长度为108nt、含60个随机核苷酸序列的ssDNA随机库。将靶蛋白rhTGF-βsRⅡ预先吸附到固相栽体Phenyl-Agarose上,再与ssDNA随机库温育,洗脱未结合核酸片段,回收与rhTGF-βsRⅡ结合的ssDNA。行PCR扩增时,采用5’端生物素化的下游引物,使PCR产物偶联上生物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PCR产物。利用Immobilized Streptavidjrr-Agarose捕获dsDNA,0.15N的NaOH使双链变性,释放非生物素标记的ssDNA,回收后用于下一轮筛选。随着筛选的进行,严谨度不断增加。结果经过8轮筛选后,富集库对靶蛋白的亲和力从0.76%上升到17.18%。结论成功建立了SELEX技术筛选rhTGF-βsRⅡ亲和核酸库的方法。
刘晓静朱旭东胡承香李磊梁华平吕凤林陈彩宇
关键词:SELEX技术SSDNA分子生物学
创伤家兔血清免疫抑制性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创伤家兔血清免疫抑制性研究张玉纯,李磊,胡承香(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一室重庆630042)本研究通过家兔双后肢粉碎性骨折模型,观察了家兔创伤前后不同时相血清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及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的影响。此实验为进一步探讨创伤后机...
张玉纯李磊胡承香
关键词:创伤血清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改良及其应用被引量:8
1996年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改良及其应用AnimprovedmethodforSDS-PAGEanditsapplication胡承香,张玉纯,李磊,顾长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重庆,630042生物样品分子量的测定...
胡承香张玉纯李磊顾长国
关键词:生物样品聚丙烯酰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