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晓莉

作品数:52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成都市“十一五”科技规划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衰竭
  • 14篇血压
  • 14篇高血压
  • 11篇心力衰竭
  • 9篇血管
  • 8篇心肌
  • 8篇利钠
  • 8篇利钠肽
  • 8篇老年
  • 6篇动脉
  • 6篇心力衰竭患者
  • 6篇心血管
  • 5篇对心
  • 5篇心脏
  • 5篇心脏事件
  • 5篇血浆
  • 5篇血液动力
  • 5篇血液动力学
  • 5篇液动
  • 5篇远期

机构

  • 52篇成都市第二人...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成都市卫生局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乐山市市中区...

作者

  • 52篇聂晓莉
  • 43篇李秋
  • 39篇赵思勤
  • 35篇吴涛
  • 32篇刘小蓉
  • 28篇胡咏梅
  • 25篇王勉
  • 16篇张文勇
  • 13篇周世炳
  • 10篇刘雅
  • 9篇刘剑雄
  • 9篇黄晓波
  • 8篇徐俊波
  • 6篇曾祥鸿
  • 6篇张廷杰
  • 6篇易延静
  • 4篇杨雷
  • 4篇曾伟
  • 4篇贾勇
  • 4篇欧阳凌云

传媒

  • 10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心力衰竭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并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随访至少12月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分析cTnI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66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7例血清cTnI升高,5例CK-MB轻度升高;Ⅲ级心功患者cTnI升高检出率(66.7%)比Ⅱ级心功cTnI升高检出率(5.9%),显著增高(P<0.05);Ⅳ级心功患者cT-nI升高检出率(100%)比Ⅲ级心功患者明显增高(P<0.05)。62例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随访,随访时间(18±6)个月,cTnI正常组远期心脏事件17例次,cTnI升高组远期心脏事件35例次(P<0.01)。结论:心功能越差cTnI升高的检出率越大,血清cTnI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标志物,而且是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赵思勤吴涛李毅聂晓莉李秋周世炳刘小蓉曾祥鸿杨雷钟宏
关键词:心力衰竭远期心脏事件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功酶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对大鼠心肌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采用常压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大鼠的动物模型,观察间歇性常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5只,体重210~215g,随机分为2大组:对照组(C组,n=5)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IH组,n=20)。I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4h/d,间歇缺氧1d者为IH1组,7d者为IH2组,14d者为IH3组,28d者为IH4组),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间歇性低氧预处理大鼠心肌VEGF蛋白表达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间歇性低氧预处理能促进大鼠心肌内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心肌VEGF表达增高有关。
张文勇王璋李秋赵思勤聂晓莉胡咏梅
关键词:低氧预处理心肌新生血管化
社区≥80岁人群心血管与代谢危险因素概貌调查:2254例分析
2017年
目的调查社区≥80岁人群心血管与代谢危险因素的概貌。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44个社区≥80岁人群进行现场问卷、查体、心电图及血液生化调查。实际调查2254例,应答率90.6%。按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n=1122)和女性组(n=1132)。结果本组人群吸烟率为11.2%,饮酒率8.4%,男性中吸烟和饮酒者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受调查者中,血压增高现象最为突出,血压正常者仅占6.6%。男性中空腹血糖受损、血肌酐增高和心律失常者显著多于女性,而高尿酸血症、肥胖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增高者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调查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均已高于正常值,心率、腰围、总胆固醇和血肌酐均值与临界值相近,BMI、甘油三酯、血尿酸和舒张压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女性的收缩压、脉压、心率、腰围身高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non-HDL-C均值均显著高于男性,而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肌酐和肾小球率过滤估计值均值显著低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岁人群的高血压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参数极端值明显增加,提示该人群个体差异大,临床治疗更需要个体化。
徐俊波张廷杰聂晓莉李秋吕艳刘雅黄刚王琼文瑞莲杨雷曾双龙杨慧馨张卉黄光亮杨春刘建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O、ET和尿液NO及L-精氨酸治疗的初步观察
2003年
1997年7月~2001年10月,我们研究观察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尿液NO的变化及L精氨酸(L-Arg)短期治疗的影响和临床疗效,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赵思勤吴涛保勇聂晓莉周世炳李秋刘小蓉汪静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ET尿液NOL-精氨酸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判断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冠脉内心电图(Intracoron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ST段变化对于PCI相关心肌损伤(梗死)(PCI-related Myocardial Injury/Infarction,PMI)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65例择期PCI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测定术前基础水平及术后6、12、18和24h的血清心肌钙蛋白T(cT nT)水平,记录术中IC-ECG ST段变化。cT nT≥0.1ng/mL为心肌损伤组(PMI组),cT nT<0.1ng/mL为无PMI组,记录PCI术中、术后出现的胸痛,随访术后1至6个月的心脏事件。结果术前cT nT正常者中24例(36.9%)表现为有意义的IC-ECGST段变化(变化组),41例(63.1%)未见有意义的变化(对照组)。PCI手术后30例发生cT nT≥0.1ng/mL(PMI组)中,22例出现有意义的IC-ECG ST改变(ST段改变≥0.1 mv(1mm))的有(91.7%),术后35例cT nT<0.1ng/mL(无PMI组)中,出现有意义的IC-ECG ST改变(ST段改变≥0.1 mv(1mm))仅2例(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14,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PCI术中IC-ECG ST改变是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OR=70.314,95%CI(6.175,800.657),P=0.001]。结论 IC-ECGST段改变能同步监测PMI,具有早期,准确,敏感等特点,为判断PCI术中PMI经济,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李迪刘剑雄徐俊波胡咏梅聂晓莉李秋曾朝荣曾智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损伤
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脑利钠肽浓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34例,经Swan-ganz导管检查测定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随着心功能级别增加,血浆BNP水平、PCWP显著升高(P<0.01);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LogBNP与PCWP呈明显正相关(r=0.515,P<0.01);LVEDD≥60 mm组BNP、PCWP明显高于LVEDD<60 mm组(P<0.01)。结论左心功能不全患者BNP与PCWP显著正相关,BNP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压力负荷过度和心室容积扩张相关,BNP是反映心室受损的敏感指标。
刘小蓉胡咏梅赵思勤李秋聂晓莉吴涛王勉张文勇黄晓波
关键词:左心功能不全脑利钠肽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浓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5
2005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住院有气促和呼吸困难患者117例:(1)心原性呼吸困难组75例,其中行血流动力学检查53例,(2)肺原性呼吸困难组42例.均经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BNP.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 53例心衰患者的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mmHg(1 mm Hg=0.133 kPa)]、平均肺动脉压(MPAP, mm Hg)、右房压(RAP, mm Hg)和血浆BNP(ng/L)水平分别是:Ⅱ级心功能(18例)为16.10±3.50、22.50±4.68、3.11±1.90、271.25±159.29,Ⅲ级心功能(20例)为21.50±4.42、28.60±9.35、8.95±3.86、619.58±237.48,Ⅳ级心功能(15例)为29.28±8.61、36.50±12.32、15.27±4.96、1519.28±618.62(P<0.01~0.05).血浆BNP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分别与PCWP、MPAP、RA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0.50、0.32,P值分别<0.01、<0.01、<0.05).LVEDD≥60 mm组24例的血浆BNP浓度(918.48±453.25)ng/L ,显著高于LVEDD<60 mm组29例(298.58±167.51)ng/L (P<0.01),而LVEDD<60 mm组BNP水平比左、右室舒张期末内径正常的肺原性呼吸困难组BNP[(35.4±26.4)ng/L]显著增高(P<0.01).心原性呼吸困难组BNP水平(761.30±480.47)ng/L ,明显高于肺原性呼吸困难组(35.4±26.4)ng/L (P<0.01).结论心衰患者BNP与PCWP、MPAP、RAP显著正相关,BNP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压力负荷过度和心室容积扩张相关.快速检测BNP浓度对鉴别呼吸困难是心原性或肺原性具有重要意义.
赵思勤李秋吴涛刘小蓉赵宁聂晓莉王勉胡咏梅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利钠肽药物浓度血流动力学心室容积
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讨成都城乡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为今后成都市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2008年在成都地区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样本的获取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村)为单位,抽取成都市2008年城乡社区60~79岁人群2005例进行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51.77%,标准化率为47.36%。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半数有高血压。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55.0 1%、治疗率40.08%、控制率20.23%,城市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58.50%、治疗率43.29%、控制率22.04%,明显高于农村33.33%、20.1 4%、9.03%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P<0.01。结论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老年人群应作为血压监测重点人群,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群。尚需进一步加强成都地区的社区老年高血压防治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以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水平,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
袁涛薛梦黄晓波曾伟刘雅易延静杨雷钟宏胡咏梅聂晓莉贾勇冉迅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Holter短暂ST段下移假阳性之鉴别
2000年
目的 :探讨附加详细形态分析条款对鉴别 Holter ST段下移假阳性的意义。方法 :对 81例健康者在日常活动情况下 ,作一次 2 4小时 Holter监测。除按常规标准评价 ST段下移外 ,附加详细形态分析 ,其标准是 :R波振幅在ST段下移时增高 2 0 %以上 ,PQ段和 ST段同向位移 ,ST段下移发生在体位、呼吸变化 ,活动时视为假阳性。结果 :按常规标准 5例 (6 .2 % ) 2 4小时出现 19次 ST段水平下移 (假阳性 ) ,经附加形态分析 ,结果只有 2例 (2 .5 % ) 3次难以解释为假阳性 ,即假阳性由 6 .2 %降至 2 .5 %。结论 :判断 ST下移的常规标准结合附加详细形态分析可以显著提高 Holter
赵思勤周世炳聂晓莉李秋刘小蓉吴涛
关键词:ST段下移假阳性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
餐后高血糖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高血糖对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病患者295例,所有患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分为餐后高血糖组,餐后正常血糖组。超声波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动脉粥样斑块,其中88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7%存在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组颈动脉IMT[(1.2±0.3)mm]显著大于餐后正常血糖组[(0.8±0.3)mm](P<0.0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9.2%)高于餐后正常血糖组(28.4%)(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达63.6%,餐后高血糖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更高(P<0.01)。相关分析餐后血糖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78,P<0.01),餐后血糖与冠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55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血压合并餐后高血糖大动脉损伤严重。
李秋胡咏梅赵思勤聂晓莉王勉吴涛刘小蓉张文勇保勇
关键词:高血压餐后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