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明胜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农业部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细胞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胰岛
  • 3篇发情
  • 3篇分化
  • 2篇大细胞
  • 2篇胰岛细胞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干细胞
  • 2篇子宫
  • 2篇组织胺
  • 2篇小鼠
  • 2篇昆明小鼠
  • 2篇发情周期
  • 2篇肥大
  • 2篇肥大细胞

机构

  • 9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作者

  • 9篇翟明胜
  • 8篇王新庄
  • 6篇许晓婷
  • 5篇于文浩
  • 4篇吕婧玉
  • 3篇蒋金航
  • 3篇陈晓佩
  • 2篇张宁
  • 2篇刘远哲
  • 2篇王亚丹
  • 2篇任卫青
  • 2篇张志平
  • 1篇胡文举
  • 1篇李小佳
  • 1篇何俊丹
  • 1篇邓立新
  • 1篇冯建昆
  • 1篇石凯文
  • 1篇丁丹丹
  • 1篇秦瑞峰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牛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C1(pluripotin)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比较了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小分子化学物质pluripotin(SC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昆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作用,并探讨了SC1在培养液中的最佳浓度。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以含LIF的添加血清替代品(KSR)的培养基(ESC-SR)为对照,分别用SC1浓度为0.3、1、3μmol/L的ESC-SR培养液对昆明小鼠胚胎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胚胎在添加3μmol/L SC1的ESC-SR培养液中ICM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形成的ES集落与对照组形态差异不明显,最高传至第7代,并且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可以传至第6代而保持未分化状态。不同浓度SC1培养液中,胚胎在SC1浓度为0.3μmol/L组的F2代形成率显著高于1μmol/L组和3μmol/L组(P<0.05),所分离的细胞AKP染色呈阳性,Oct4、Nanog和Sox2的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结果表明,ESC-SR培养液中SC1可以替代LIF用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并且可以在无饲养层条件下进行昆明小鼠ES细胞的培养。
任卫青张志平王新庄吕婧玉许晓婷蒋金航翟明胜石凯文
关键词: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
郏县红牛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生产中郏县红牛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的方法。[方法]筛选75头郏县红牛分组分批进行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结果]显示,CIDR+PG法处理组母牛同期发情率(100%)显著高于PG二次法处理组(76%)(P>0.05);用加拿大促卵泡素(FSH)超排时头均获胚数6.33枚,用中科院动物所促卵泡素(FSH)超排时头均获胚数为6.00枚,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分析结果可知,CIDR+PG法处理比PG二次法对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效果好;进口促卵泡素(FSH)与国产促卵泡素(FSH)对郏县红牛的超排效果无显著差异。
李志钢王新庄于文浩石奎林秦瑞峰石育铭翟明胜刘远哲
关键词:郏县红牛超数排卵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冻存被引量:4
2014年
对分离获得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低温冻存研究。用红细胞裂解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采用SABC法进行鉴定;冻存后复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复苏率,观察冻存时间(15d,30d,90d)对各代(P1,P3,P9代)细胞复苏效果的影响;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验证其干细胞多潜能分化特性。结果表明:BMSCs呈长梭形,聚集成旋涡状均匀生长,SABC法鉴定其为BMSCs;冻存前后P1、P3代细胞活力好,增殖速度快;P9代细胞增殖缓慢;冻存时间对P1、P3代细胞复苏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复苏率较高;但是P9代细胞复苏率极低,并且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复苏率逐渐降低;冻存复苏的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油红浸染红色。可见:红细胞裂解液法分离获得的BMSCs生长生物学性状稳定;P3代以前冻存增殖和分化特性不受影响,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后续研究。
许晓婷胡文举陈晓佩翟明胜于文浩王亚丹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
大鼠发情周期子宫壁内肥大细胞消涨规律的研究
大鼠是常用的医学实验动物,由于其繁殖周期短,常被广泛用于各种医学实验,尤其是在繁殖学上的研究。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大鼠子宫壁内一种重要的局部免疫性的效应细胞,对器官局部功能和免疫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翟明胜
关键词:哺乳动物发情周期子宫肥大细胞组织胺
文献传递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旨在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联合高浓度葡萄糖对分离纯化的第3代兔BMSCs进行体外诱导,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双硫腙染色法鉴定胰岛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胰岛素含量。结果,试验组在诱导7d出现细胞团样集落,10d获得排列紧密的细胞团,而对照组始终未见细胞团;经双硫腙染色试验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验组均显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ELISA检测试验组7和10d的胰岛素含量分别为(27.82±0.43)和(27.89±0.25)mU.L-1,与对照组的(23.39±0.20)和(25.71±0.27)mU.L-1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联合高糖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诱导出胰岛细胞。
何俊丹张志帅王新庄吕婧玉许晓婷蒋金航翟明胜
关键词:BMSCS分化胰岛素
DMSO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红细胞裂解法分离获得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传代纯化培养并进行生物特性的鉴定。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0、0.5%、1%、2%、4%)作用于贴壁前、贴壁后的兔BM-MSCs,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DMSO体外诱导P3代兔BM-MSCs分化为胰岛细胞,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双硫腙染色法初步鉴定胰岛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胰岛素的表达;ELISA检测胰岛素的分泌。结果显示,原代、传代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DMSO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细胞贴壁前、后的2种处理方法相比,DMSO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而言,DMSO浓度<1%对细胞的生长损害作用较小。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变圆,逐渐聚集,6d出现细胞聚集,随着诱导的继续,形成细胞团样结构,细胞团数逐渐增多;终末阶段试验组双硫腙染色呈明显的猩红色、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胰岛素表达显示阳性,ELISA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诱导组7d和12d的胰岛素含量分别为(31.32±0.14)mU/L和(32.85±0.21)mU/L,与对照组的(25.02±0.55)mU/L和(25.06±2.46)mU/L比较,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DMSO可以用于诱导BM-MSCs分化,终末阶段形成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细胞,未来可以针对其诱导的高效性进一步进行研究。
许晓婷翟明胜蒋金航陈晓佩丁丹丹于文浩刘远哲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更高效地分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本研究从饲养层、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方面进行优化。将3代以内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分别按1×104、1×105、1×106·mL-1密度接种,以H-DMEM+15%KSR+LIF为培养液,观察不同密度饲养层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研究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中分别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SCF+胰岛素对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结果显示,胚胎在密度为1×105·mL-1的饲养层上,F1代和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囊胚的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培养液中添加SCF显著提高昆明小鼠胚胎贴壁率(P<0.05),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得到昆明小鼠最高胚胎贴壁率及F1、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所分离的ES细胞显示AKP染色强阳性,Oct-4、SSEA-1的免疫荧光检测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由此认为,发育至囊胚的胚胎在MEF密度为1×105·mL-1上,培养液中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更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
任卫青张志平许晓婷邓立新李小佳吕婧玉翟明胜王新庄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饲养层培养液小鼠
5-aza-dC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讨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与BMSCs分化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dC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1.0μmol·L-1的5-aza-dC处理BMSCs,并联合DMSO、尼克酰胺诱导BMSCs向胰岛细胞分化,与未作DNA酶甲基化抑制剂处理的DMSO法诱导组进行双硫腙染色对比、胰岛关键调控基因PDX-1的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鉴定对比。研究表明,0.2~1.0μmol·L-15-aza-dC为处理兔BMSCs合适的浓度,1.0μmol·L-1的5-aza-dC与DMSO、尼克酰胺诱导剂的联合使用,能够促进胰岛调控关键基因PDX-1的表达,建立了BMSCs向胰岛细胞分化的较为高效的诱导体系。揭示了甲基化程度影响BMSCs向胰岛细胞的分化,低甲基化程度促进胰岛特异基因PDX-1的表达。
吕婧玉许晓婷陈晓佩翟明胜冯建昆于文浩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AZA-DCDNA甲基化PDX-1胰岛细胞
大鼠发情周期中子宫内肥大细胞和组织胺含量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大鼠所处的发情阶段,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MC)在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组织胺(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大鼠发情周期中,MC在子宫内不同部位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数量依次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大鼠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MC的数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内不同生理阶段MC的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体、子宫颈内发情后期与发情期内MC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间期与发情前期内MC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HA的含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中的HA含量在发情后期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子宫体和子宫颈内HA含量在发情周期各阶段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根据阴道细胞类型的变化来确定大鼠发情周期的各阶段是可行的。大鼠子宫内MC的数量及形态随发情周期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对子宫的局部免疫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情周期子宫内HA含量的变化与MC的变化一致,MC主要通过释放HA发挥调节子宫尤其是子宫角的局部免疫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子宫角组织中MC的数量作为HA含量的指标。
于文浩翟明胜王亚丹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子宫肥大细胞组织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