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勇

作品数:2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诗坛
  • 6篇文学
  • 4篇康熙
  • 3篇沈光文
  • 3篇诗人
  • 3篇诗学
  • 3篇康熙年间
  • 2篇地域文学
  • 2篇学史
  • 2篇书画
  • 2篇顺治
  • 2篇台湾文学
  • 2篇天地
  • 2篇崎岖
  • 2篇著述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史地位
  • 2篇考辨
  • 2篇翰林
  • 2篇风貌

机构

  • 28篇泉州师范学院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28篇翟勇
  • 1篇古大勇

传媒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东壁楼集》再看郑经形象
2021年
史料记载中的郑经多是怠政、荒淫的负面形象。随着《东壁楼集》作者的明确,为我们重新认识其作者郑经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料。郑经深怀抗清大志,但意志没有其父坚定,沦落为一个“多余人”;政治上的不如意与身份的特殊性,又造成其孤独的处境;为排除内心的郁愤不平,郑经喜游山水,在无人的自然环境中,展示出率真的一面。
翟勇
关键词:多余人孤独率真
“戾家”“行家”与“尚元论”之辨——何良俊书画思想探析
2019年
“戾家”“行家”之辨最早应用于戏剧理论。伶人乐伎出身的职业演员,由于身份低下,故称“戾家”;良家子弟演唱戏曲者,称为“行家”。元代赵孟兆页、钱选等书画家开始把“戾家”“行家”之说应用于绘画批评,但当时尚未引起较大影响。明代嘉靖、隆庆时期,江南名士何良俊著《四友斋丛说》,对“戾家”“行家”之分作了集中阐发:“戾家”除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与高尚人品,还需学有师承,掌握绘画的技法;“行家”即宫廷画师,或院体画家,缺乏文人之兴,并认为“戾家”终究要高于“行家”一筹。在书画批评上,何良俊较为推崇元代画家,但“尚元论”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是比较南宋院体画与元人绘画时得出的结论。另外,何良俊反对仅临摹字帖,认识到画与诗之间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翟勇
关键词:行家
顺、康年间泉州诗坛风貌初探
顺、康年间闽南泉州诗坛崛起,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诗人、诗社,开始与闽中福州诗坛并驾齐驱。其中以晋江回族诗人丁炜、施世纶为代表描写自然景象的清绮诗风,丰富了王士祯"神韵"派的内涵与外延;安溪李光...
翟勇
关键词:诗坛
何良俊著述辨疑
2012年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注意、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一、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二、转引或脱文,三、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翟勇
被遮蔽的地域诗学景象——对近代闽中在地诗学演进的考察
2023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闽中诗人林则徐、刘家谋等人重拾杜诗沉郁之风,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的诗歌。然而战争结束后,西湖社、南社等闽中青春力量梦想重塑晋安风雅荣光,不自觉地走上了“七子”唐诗的老路。面对“七子”唐诗空疏绮靡的现状,同、光之际,以陈书、叶大庄等人为代表的闽中在地诗人援浙派清幽刻削以救,杨万里、范成大等与唐诗风韵一脉相承的宋诗人也被纳入了学习对象,奠定了“同光体”闽派的基调,但随着相关诗人的出仕,对闽中诗坛影响不大。甚至光、宣时期,随着诗钟的繁盛,闽中诗人诗歌创作动力也逐渐减弱,在地诗人与出仕诗人之间的割裂现象更加明显,以至于直到民国初年已成诗坛名宿的陈衍回归闽中,“同光体”诗风才在闽中开花结果。因此,近代闽中地域诗学史的取材还要关注在“宗宋”叙述主线下被遮蔽的在地诗人诗学活动。
翟勇
关键词:同光体
“海东文献,推为初祖”——沈光文入台与诗歌创作时间再考被引量:2
2016年
自从全祖望以"海东文献,推为初祖"来赞誉沈光文后,三百年来对沈光文的赞誉不绝如缕。但是直到目前,我们对沈光文何时入台仍然无有定论,这也成为一些学者质疑沈光文"初祖"的理由。实际上,在沈光文《大醉示洪七峰》一诗中已经告知我们入台时间,为顺治十四年(1657)。这个时间与其他记载亦相吻合。另外既然是"文献初祖",那么沈光文所遗文献哪些是关于台湾的书写?哪些作品为居台时所作?经考证,《台湾舆图考》《台湾赋》《东海赋》《檨赋》《桐花赋》《芳草赋》等是在台湾书写的关于台湾的作品,而占文学作品主体的诗歌则大多写于寓居金门时。
翟勇
关键词:沈光文
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书写被引量:2
2016年
晚明东海文明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前贤多从历史、经济、地理等方面论述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与此同时,在闽人笔下东海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样貌。独特的海神崇拜塑造了众多海神形象,在闽人笔下海神不仅是个人生命财产的保护神,更被赋予充满温情的人性之美。除此之外,国防文学题材第一次以海战的形式进入文学视野,《闽海赠言》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国防文学集。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扬帆,使得闽人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都在闽人笔下有着丰富的呈现。
翟勇
关键词:晚明文学
“四大美人”成说探源
2014年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号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此合称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自杨玉环出现后,唐宋元明四代皆有"四大"美人出现,但非今人所见"四大美人"。直到乾嘉之际,"四大美人"作为合称才正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
翟勇
转向·分化·蜕变——启、祯年间晋安诗人的多向选择
2020年
天启、崇祯二三十年间,晋安诗人之前追求的"丰神远韵"诗风渐渐为人厌倦。长期寓居金陵的福清籍诗人林古度、商家梅,成为钟、谭倡导的竟陵诗风的忠实粉丝。闲居乡间、不以诗人自鸣的几位政治家董应举、陈第、叶向高,在批判复古派末流的同时,也开始对晋安诗派的弊端表现出不满。晋安诗风最终走向蜕变的还是来自晋安诗派后劲曹学佺、徐[火勃]、曾异撰等人的反思与变革,在诗歌形式上重视古体,在风格上开始变清丽雅韵为低沉深思、奇崛生硬。
翟勇
关键词:分化
'文章草昧开初祖,天地崎岖老寓公'--沈光文台湾文学史地位再思考
沈光文创作主题狭窄,多是乡愁与穷困的反映,艺术水平与同期诗人徐孚远、郑经相比,尚有距离。其作品具有—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并不突出。至于作品中反映的遗民气节,前期寓居金、厦时反清,入台之后则更多地是对郑经的不满。而备受后人推...
翟勇
关键词:沈光文台湾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