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维
-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h17细胞在哮喘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在哮喘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小鼠于第0天(开始实验当天)和第14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混悬液(含OVA 2mg,氢氧化铝乳化液5mg)200μl致敏,第21天开始给予含1%卵蛋白(OVA)的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1次/d,每次40min,连续6d。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及雾化液,余同哮喘组。观察2组小鼠BALF中细胞比例变化和气道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和肺组织中的Th17细胞。结果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可见哮喘组小鼠的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外周血及胸腺中Th17细胞(分别为3.62%±0.58%、6.96%±1.35%)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分别为0.68%±0.26%、0.80%±0.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组织中Th17细胞很少,哮喘组(0.64%±0.30%)与对照组(0.55%±0.2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h17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胸腺释放入外周血,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
- 龚雨新于化鹏邓火金孙尔维罗宇维
- 关键词:小鼠哮喘白细胞介素17
- 自体凋亡细胞静脉回输联合雷帕霉素对恒河猴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观察凋亡细胞联合雷帕霉素对恒河猴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探讨减少雷帕霉素用量,降低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方法。材料及方法以CD4+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观察对象,分组对比实验,4只雄性恒河猴8~10岁龄,体重7~8kg,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实验组采用低剂量雷帕霉素加凋亡细胞输注的方法,每天给予口服0.4mg雷帕霉素,同时静脉输注凋亡细胞一次;对照组每天给予同样剂量的雷帕霉素,同时静脉注射PBS。定期检测各组恒河猴外周血中CD4+Foxp3+Treg,并计算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对比两组恒河猴Treg变化曲线的异同。结果单纯口服雷帕霉素的恒河猴,Treg/CD4+T比例在1只猴未见明显增加,在第38天为6.92%,另1只仅在4周后明显增加,在第38d为13.7%;而注射凋亡细胞联合雷帕霉素组的恒河猴,其Treg/CD4+T的比例在输注凋亡细胞后2~3周即有明显增加,2只猴在第38d Treg/CD4+T细胞比例升至16.67%和21.56%。结论凋亡细胞联合雷帕霉素有可能升高恒河猴体内Treg的比例。
- 陈晓延顾冬生罗宇维李留洋孙尔维
- 关键词:凋亡细胞调节性T细胞雷帕霉素恒河猴
- 通过细胞因子谱评估免疫抑制剂对人免疫状态的作用
- 排斥和感染是器官移植的两大难题,严重影响了受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和移植物存活时间。这对茅盾的核心问题是缺乏准确有效的免疫状态评估方法。针对临床这个核心问题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我们在体外应用不同的免疫刺激剂及不同刺激剂...
- 刘占国袁小彭罗宇维何懿孙尔维
- 关键词:免疫状态细胞因子排斥
- 文献传递
- 他克莫司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体外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全血加入不同浓度FK506,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刺激后,用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以及G-CSF的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FK506(20ng/ml)能显著抑制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和G-SCF的分泌(P<0.05);中浓度组FK506(5ng/ml)能有效抑制GM-CSF的分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K506对全血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的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IL-2,IL-12,IL-17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因子GM-CSF,G-CSF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FK506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分泌各类细胞因子来实现。同时,由于FK506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剂量依赖关系,有望可以通过FK506浓度水平与细胞因子的抑制水平的依赖关系来评估临床病人FK506的用量是否合理。
- 何懿李民刘占国罗宇维王明张婕孙尔维
- 关键词:他克莫司细胞因子全血免疫抑制
- 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和活细胞荧光染料CFSE的淋巴细胞增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实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反应细胞经CFSE染色后,分别加入不同的淋巴细胞增殖刺激物或与灭活的异基因淋巴细胞共培养。培养后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标记细胞是否增殖,应用CD4-PE抗体检测增殖细胞中CD4阳性T细胞亚群比例,ModFit软件分析增殖动力模型。计算增殖CDI或PI指数。结果基于CFSE建立的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经不同刺激物或异基因抗原刺激后增殖指数明显升高,使用CD4-PE抗体进行再次标记后可以对增殖实验中CD4阳性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进行评估。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CFSE标记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灵敏度高,可以取代3H或MTT用于不同条件、不同免疫刺激情况下淋巴细胞增值的检测或评估。
- 孙尔维袁小澎罗宇维陈忠华
- 关键词:增殖流式细胞术
- 朊蛋白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检测朊蛋白(PrPC)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结肠癌组织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PC在59例结肠癌及29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与性别、分化及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PrPC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4.7%(50/59),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27.6%(8/29)(P<0.05),其在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表达率分别为84.4%(27/32)及85.2%(23/27)(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0.0%(14/20)、90.0%(18/20)及94.7%(18/19)(P<0.05);在Dukes分期A+B及C+D期癌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8.1%(25/32)及92.6%(25/27)(P<0.05)。结论 PrPC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分化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
- 郑彦涛黄宗海罗宇维何懿刘斌
- 关键词:朊蛋白结肠癌免疫组化DUKES分期
- 建立快速检测淋巴细胞内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的方法
- 2009年
- 目的建立淋巴细胞内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STAT)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人单个核细胞或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用IL-6、IL-4和IFN-α1体外刺激15min,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STAT3(pY705)、STAT6(pY641)和STAT1(pY701)磷酸化水平,并比较不同破膜剂对它的影响。结果与0.2%皂素、90%甲醇比较,PurmbufferⅢ破膜剂破膜后,能够显著地提高淋巴细胞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经PermbufferⅢ破膜后,运用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检测磷酸化STAT3、STAT6和STAT1。
- 莫建福罗宇维孙尔维
-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 不同免疫抑制剂对全血细胞白介素-1β分泌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地塞米松、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对佛波酯和离子霉素刺激下全血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静脉全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他克莫司、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经佛波酯和离子霉素刺激后,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L-1β。结果同对照组相比,低浓度、中浓度以及高浓度组的他克莫司、环孢素A和麦考酚酸均不能抑制IL-1β的分泌;而低浓度、中浓度以及高浓度组的地塞米松均能够有效地抑制IL-1β的分泌。结论不同免疫抑制剂对IL-1β的作用各不相同,仅地塞米松可以有效抑制IL-1β分泌,提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不同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以更全面地控制免疫系统,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 何懿罗宇维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白介素1Β免疫抑制剂
- 急性阑尾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活性与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感染期与恢复期中性粒细胞活性和吞噬能力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死亡方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珠江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0例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静脉全血作为样本,用磁珠分选法分离中性粒细胞,检测其0、12、24、48及72h细胞存活情况;在中性粒细胞中加入CFSE标记的珠子共同培养1~6h,流式细胞仪(FCS)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及其吞噬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感染期患者中性粒细胞72h仍存活,正常人及恢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24h即出现大量死亡。病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在2h可达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凋亡;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在4h达到最大吞噬量,吞噬后细胞多发生坏死。结论感染期中性粒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恢复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以细胞凋亡为主,而在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后细胞以坏死为主。这可能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功能活化有关。
- 郑彦涛厉周罗宇维史福军李强黄宗海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急性阑尾炎凋亡
- 凋亡和坏死细胞输注对脓毒症小鼠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凋亡和坏死细胞对脓毒症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PBS对照组、凋亡细胞输注组和坏死细胞输注组,输注3d后行盲肠结扎穿孔,制作脓毒症模型,观察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和器官病理损伤。结果 PBS对照组小鼠2周存活率为44.6%,肺脏和肾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凋亡细胞输注组1周存活率为69.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2),肺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坏死细胞输注组1周存活率为31.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35),肺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加重。结论脓毒症造模前3d输注凋亡细胞可以减轻器官损伤,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而输注坏死细胞可以加重器官损伤,降低存活率。
- 刘占国张婕何懿常平顾冬生罗宇维孙尔维
- 关键词:凋亡坏死脓毒症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