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东兰

作品数:76 被引量:5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细胞
  • 26篇淋巴
  • 24篇淋巴瘤
  • 24篇免疫
  • 22篇病理
  • 17篇细胞淋巴瘤
  • 13篇肿瘤
  • 12篇临床病理
  • 11篇表型
  • 10篇组织化学
  • 10篇腺癌
  • 10篇免疫表型
  • 10篇免疫组织
  • 10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上皮
  • 8篇弥漫
  • 7篇预后
  • 7篇乳腺
  • 7篇基因
  • 6篇免疫表型分型

机构

  • 72篇广东省人民医...
  • 8篇广东省医学科...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山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肇庆市第二人...

作者

  • 76篇罗东兰
  • 57篇刘艳辉
  • 48篇骆新兰
  • 40篇庄恒国
  • 18篇徐方平
  • 18篇张芬
  • 11篇许洁
  • 10篇李丽
  • 9篇张明辉
  • 8篇梅平
  • 7篇林兴滔
  • 7篇林华欢
  • 6篇王小冰
  • 6篇林汉良
  • 5篇陈洁
  • 5篇陈玉
  • 5篇何娇
  • 4篇吴秋良
  • 4篇邝丽娟
  • 3篇吴健

传媒

  • 32篇中华病理学杂...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广东医学
  • 5篇循证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3
  • 5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患者的疗效和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一线治疗方案均为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5例患者未接受挽救治疗,二线治疗方案有DICE、GDP、DHAP、CEPP、来那度胺以及GA101,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距首次复发)为1.7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中位总生存时间(距首次复发)为7.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25.9%。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时国际预后指数高、大病灶、B症状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有3名患者获得>30个月的长期生存,2名患者均使用新的靶向药物。结论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差,难以从常规挽救化疗中得到获益。
郭汉国陈菲莉张芬罗东兰魏小娟黄玲江新苗刘思初梁湛丽刘艳辉李文瑜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耐药
人免疫缺陷病毒阴性的浆母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的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4年间的可疑为PBL的病例,根据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中PBL诊断标准,确诊并总结12例HIV阴性的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信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多为男性(11/12),中位年龄55.5岁,肿瘤细胞呈免疫母细胞或浆母细胞样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浆细胞标记,不表达成熟B细胞标记,10/12的病例Ki-67阳性指数≥80%,7/10的病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可伴有C-myc基因易位重排(2/5)。12例PBL患者中4例死亡。结论PBL是一类罕见的、高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而HIV阴性的PBL则更为少见,侵犯口腔及EB病毒阳性的概率低于HIV阳性者,鉴别诊断存在很大挑战,预后更差。
陈玉刘艳辉罗东兰张芬徐方平葛岩骆新兰陈洁
关键词:淋巴瘤疱疹病毒4型预后
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
2002年
罗东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淋巴瘤发病机制病理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解读——病理视角被引量:155
2011年
近几十年来,肺腺癌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亚型。肺腺癌无论在临床、放射学、分子学及病理学形态谱上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导致各个研究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尽管在过去10年中,尤其是2004年版WHO肺腺癌分类应用之后,
罗东兰刘艳辉
关键词:肺腺癌病理
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ER、PR、Her-2、CK5/6、Ki-67、ECD、Bcl-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肿瘤组织行ER、PR、Her-2、Ki-67、ECD、Bcl-2的免疫组化检测并记录表达强度。结果 7例患者中位随访53个月(6~111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7例患者均呈ER、PR和Her-2阴性表达8,5.7%患者CK5/6、Ki-67低表达,所有患者均呈ECD、Bcl-2高表达。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通常不表达ER、PR和Her-2,但却常常是ECD和Bcl-2高表达,预示了其预后良好。
李学瑞罗东兰廖宁祖健王坤张国淳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预后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FTP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主要的病理特征。结果 30例SFTP患者平均年龄53岁(28~77岁),影像学表现以胸腔及纵膈内肿块为主要表现(63.3%,19/30),其次为胸膜(壁)结节(30%,9/30)。胸腔内肿块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囊变6例(20%,6/30)。术前CT检查误诊率为26.7%(8/30),PET检查1例病理诊断为交界性SFTP的SUV值为2.0,另1例恶性SFTP的SUV值为3.8,术后病理诊断为交界性SFTP25例(73.3%,25/30),恶性SFTP为11例(26.7%,11/30)。结论 SFTP在螺旋CT检查上有一定的误诊率,PET/CT可望能在鉴别交界性和良性SFTP上发挥一定的作用,病理免疫组化CD34、Vim、Bcl-2等分子标记有助于诊断。
周海榆陈刚罗东兰王广谊胡伟贤肖朴唐继鸣贲晓松谢亮
关键词: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染色
儿童纵隔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2009年
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1岁,因“左胸背痛1周”于2007年10月入院。
廖日强罗东兰王荣品杨学宁
关键词:纵隔肿瘤循证医学病例讨论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免疫表型和诊断被引量:3
2005年
刘艳辉庄恒国林汉良吴秋良罗东兰骆新兰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免疫表型B淋巴细胞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相关标志物规范化检测体系的建立
2011年
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主要是在结合患者临床信息的基础上,再依据其肿瘤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的表达状态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因此,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相关标志物-ER、PR和HER2的规范化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是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最重要的基础.ER、PR和HER2检测的常用方法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其检测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标本的前期处理、固定,检测方法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判读和病理报告的规范化等.由于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相当数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重复性,常导致乳腺癌临床治疗方面的困惑,临床医师难以准确制定治疗方案而可能造成误诊误治,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刘艳辉庄恒国骆新兰李丽罗东兰徐方平张明辉武鸿美梅平王小冰张威林兴滔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相关标志物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SUVmax及VEGF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客观疗效对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对新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其中24例患者化疗结束后行全身18FDG-PET,术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灶VEGF表达情况,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平均SUVmax,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的原发灶VEGF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12例,无效29例,其中作了全身18FDG-PET的有效组(10例)与无效组(14例)的平均SUVmax分别为5.43±3.44和5.26±4.13,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效组患者VEGF表达阳性率为41.7%(5/12),显著低于无效组的75.9%(22/29)(P<0.05)。[结论]NSCLC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平均SUVmax无显著性差异;有效组的原发灶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性低于无效组。
杨衿记吴一龙陈刚谷力加罗东兰杨学宁钟文昭黄玉娟廖日强黄逸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18氟脱氧葡萄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辅助化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