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索改弟

作品数:1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水分
  • 7篇土壤
  • 7篇果园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渭北旱塬
  • 4篇旱塬
  • 3篇地膜
  • 3篇园土
  • 3篇起垄
  • 3篇秸秆
  • 3篇果园土壤
  • 2篇地表
  • 2篇养分
  • 2篇水肥
  • 2篇水肥调控
  • 2篇水沙
  • 2篇流技术
  • 2篇径流
  • 2篇防渗

机构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索改弟
  • 13篇谢永生
  • 6篇揣峻峰
  • 5篇陈磊
  • 5篇景民晓
  • 5篇刘楠
  • 3篇田飞
  • 2篇杨亚利
  • 2篇丁新辉
  • 2篇丁亚东
  • 1篇郝明德
  • 1篇张义

传媒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薄土坡耕地石坎反坡水平阶水沙调控效果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石坎反坡水平阶对于薄土坡耕地的水沙调控效果,设置了两个标准天然降雨径流小区(措施小区和对照小区)分别对次降雨径流和泥沙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石坎反坡水平阶措施能够有效地调控坡耕地地表径流,年均径流削减率为22.5%,且在短历时、大雨强降雨条件下的调控效果好于长历时、小雨强降雨;该措施对于坡耕地泥沙调控效果显著且稳定,年均泥沙削减率95.5%,措施小区的坡面产沙量随降雨特征值变化的波动幅度远远小于对照小区;石坎反坡水平阶措施通过减少坡面侵蚀,间接提高了坡耕地作物产量,春玉米年均增产6.2%。
田飞谢永生陈磊索改弟丁亚东
关键词:径流调控
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对渭北果园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渭北果园盛果期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0—600cm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地表起垄微聚流处理下,年平均储水量为1 537.9mm,高于对照9.99%,年周期内呈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分别在9月(1 616.2 mm)和2月(1 665.2mm)达到高峰。(2)该技术能提高土壤剖面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剖面水分空间分布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的波浪型变化趋势。保水作用由强转弱后逐渐增强,可有效缓解果园深层土壤干燥化,有利于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3)该技术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果树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研究表明,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能有效利用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显著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改善果树的水分状况,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揣峻峰谢永生索改弟杨亚利
关键词:水分分布蓄水保墒
双元覆盖对果园土壤水分的调控效果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研究双元覆盖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的调控效果,对4个不同处理(地膜压秸秆双元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下的果园0-600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对果树产量和枝条生长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双元覆盖的整体保墒效果最佳,0-600cm土壤贮水量比对照高6.7%;长期双元覆盖能够有效地缓解该地区深层土壤出现的干燥化现象,稳定层(240-600cm)月平均土壤贮水量比对照高64.22mm;双元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措施均能降低浅层(0-60cm)土壤水分随时间的波动,提高浅层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与单一覆盖方式相比,双元覆盖方式更能减小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异,提高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分布的稳定性;双元覆盖方式增产效果明显,苹果产量比对照高48.2%.综上,相对于单一的覆盖方式,双元覆盖能更好地调控果园土壤水分、提高苹果产量.
田飞谢永生索改弟丁亚东
关键词:渭北旱塬水分调控
苹果园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以渭北苹果园盛果期果树为研究对象,对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调控下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位置的土壤储水量在年周期内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9月和2月达到高峰,其中垄间部分储水量高于对照9.8%;年平均含水量垄间(25.8%)>对照(23.3%)>垄上(23.0%);该技术改变了水分的空间分布,在同等的位置上,垄间部分含水量高于对照,垄上部分含水量略低于对照;在0~600 cm土壤剖面上,0~200 cm土层各位置含水量高,变异系数大;200~600 cm垄上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但整体高于对照;垄间含水量整体较高,能有效缓解深层干燥化趋势,有利于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表明,地表起垄微聚流技术能有效利用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水分的时空分布,将降雨集中在垄间部分,改善了果树的水分状况。
索改弟谢永生揣峻峰刘楠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土壤水分
渭北旱塬果园生态系统水肥调控技术研究
随着果业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化肥等的大量投入,渭北地区果园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土壤水分调控能力下降,出现了深层干燥化;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下,造成了硝态氮深层累积等。为此本研究针对果园水肥利...
索改弟
关键词:渭北旱塬土壤水分根系
文献传递
土石混合弃土堆置体产流产沙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以前期概化的4类弃土堆置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弃土堆置类型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各堆置类型弃土堆置体的径流率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增大,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呈波动式减小,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呈稳定、波动2种变化趋势;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性关系。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在降雨强度为2.0,2.5mm/min情况下,总产沙量和总径流量明显大于其它堆置类型。
景民晓谢永生赵暄索改弟刘楠陈磊
关键词:模拟降雨径流
旱地果园双重覆盖对土壤及果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地膜-秸秆双重覆盖对旱地果园土壤肥力及其果树生产的影响,以渭北盛果期苹果树为对象,研究不同处理间苹果枝条、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覆盖措施(地膜压玉米秆、地膜压短麦秆、长麦秆压地膜和地膜压长麦秆)均能增加苹果叶片和枝条的养分含量、优化枝条比例,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改善苹果品质。其中地膜压短麦秆处理短枝比例、产量、优果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枝条、叶片的养分含量较高,为最佳覆盖模式。
索改弟谢永生郝明德揣峻峰刘楠
关键词:旱地果园养分含量水分利用效率
地膜与秸秆双重覆盖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针对渭北果园土壤干燥化、覆盖条件下夏季土壤高温抑制根系生长的问题,通过将具有高效保水效果的地膜与缓温效应显著的秸秆两种覆盖材料组合,从保墒、调温及对果树产量影响方面综合评价双重覆盖(地膜压长麦秆覆盖、长麦秆压地膜覆盖、地膜压短麦秆覆盖、地膜压玉米秆覆盖)模式。结果表明,地膜压短麦秆覆盖相对于其它处理能提高0~600 cm土壤剖面年平均贮水量(1 529.2 mm)及年平均含水量(25.71%),有利于果树对水分的利用;地膜压短麦秆覆盖在春季和秋季能提高土壤温度,夏季降低土壤温度,具有良好的缓温效应;不同覆盖处理均能提高果树的产量、单果重和优果率,其中地膜压短麦秆覆盖单株产量(48 kg)和优果率(85%)最高,为最佳覆盖模式。
揣峻峰谢永生索改弟杨亚利
关键词:地膜秸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下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对5个不同处理(地膜压玉米秆双重覆盖、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长麦秆压地膜双重覆盖、地膜压长麦秆双重覆盖和无覆盖清耕对照)下果园0-1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了苹果产量。结果表明: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能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并提升养分有效性;其中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处理综合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对照(P〈0.05),提高比例分别为29.72%、8.82%、19.35%、51.87%、22.66%;碱解氮含量提高比例高于全氮,说明该模式能够提高氮肥有效性。与无覆盖对照相比,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对土壤剖面养分垂直变异影响不明显,均呈现出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缓慢递增的趋势。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提升其养分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利用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模式进行果园土壤管理可以成为实现渭北旱塬果园高产、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蔡铭阳谢永生索改弟丁新辉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剖面渭北旱塬
基于GIS和MUSLE的东北沟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识别被引量:4
2014年
以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DEM、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进行关键区识别及分级。结果表明:关键区按所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低风险关键区、高风险关键区和中风险关键区,且各区主要沿水域分布。关键区中农业用地占到了流域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7.3%,而随着风险等级的提高,关键区中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沿水域分布的农业用地,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将GIS与MUSLE模型相结合能够快速识别非点源污染关键区,该方法科学有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刘楠谢永生索改弟景民晓陈磊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关键区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