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金龙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代文
  • 3篇当代文学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人民
  • 2篇人民日报
  • 2篇日报
  • 2篇文学批评
  • 2篇《人民日报》
  • 1篇当代小说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意志
  • 1篇政权
  • 1篇政治批评
  • 1篇知名作家
  • 1篇中国当代小说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作家
  • 1篇人之死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窦金龙

传媒

  • 3篇扬子江(评论...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份刊物的浮沉──《时代的报告》从创立到停刊(1980-1983)被引量:1
2015年
新时期初期是文学与政治的“蜜月期”④,文学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新时期文学也是国家意志(或者叫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学内在需求“合谋”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政权一同建立的文学体制,彼时仍然十分牢固,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研究者将新时期初期文学体制的功能描绘为:它“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国家的现代性文化想象和文化意志,在对知识分子合平其文化意志的文化创造进行鼓励和接纳的同时,它还起到明确的‘边界功能’,即对迥异于国家的现代性设计和文化想象进行了或者是严厉的批评或者是迅速有力地清除的反应和处理。”
窦金龙
关键词:国家意志文化想象停刊官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政权
新时期初期《人民日报》对文学的引导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在新时期初期(1976-1983)对文学进行引导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并且随着社会现实状况和文学样貌的发展,在各个阶段有着相对不同的主流引导目标,从批判“四人帮”到解放思想、繁荣创作,再到加强管...
窦金龙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文学制度《人民日报》当代文学
文献传递
沉重的飞翔——论阿乙作品集《寡人》
2013年
似乎是一种共识,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圈子正面临着某种困境。争议作家安妮宝贝说:“中国当代小说的主题,大多是集体覆盖个体的方式,很少呈现出个体内在的生命探索,一些貌似主题宏大的小说,创作者野心勃勃试图当时代的总结者和发言者,但很可惜他们似乎并未得出什么有力的明晰的结论。”
窦金龙
关键词:作品集中国当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安妮宝贝创作者
风云变换人不变——评张昌华的文化名人小传
2013年
新世纪已走过十年,在乱象叠生的当下,中国当代的知名作家们似乎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历史,在一种巨大的历史求真冲动之下,纷纷祭出大部头作品,以试图"记录"历史"、书写"历史。①然而进入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在一篇文章中讲道:"中国作家太喜欢离开他们熟悉的某个角落而企图把握宏大的历史问题,结果大都以失败告终。"②在众多的书写历史的行为之中,张昌华的写作也可以算作其中有个人特色的一类,他近年来撰写出版了一系列文化名人小传,
窦金龙
关键词:文化名人小传历史问题文学评论家知名作家中国作家
诗人之死,或不死——论格非《春尽江南》被引量:1
2015年
小说《春尽江南》以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为切入点,描摹出整个时代的轮廓,但却又不止于此,而是在时间轴上追溯中国当代精神史的脉络,探讨了自上世纪80年代结束至今,社会变迁之下"诗人"的灵魂选择和遭遇的困境。"死"或"不死"成为深入精神内里的形而上参照,反映着个体对抗时代与历史的心灵保全之策,作品触碰了个体生命的本质问题,构建了一个饱满又复杂的审美空间。
窦金龙
关键词:诗人精神史
“拨乱反正”:过渡期的文学批评——以1976-1978年《人民日报》为中心的梳理被引量:2
2017年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人民日报》等党报的文学批评对文学的流变曾经起到过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在“十七年”和“文革”时期尤甚。党报的文学批评某种程度而言可说是政治批评,大多代表着权威意志对文学的发声,作为方向性的纲领引导着文学的动势,这是理解《人民日报》等党报文学批评的重要基点。
窦金龙
关键词:《人民日报》文学批评拨乱反正中国当代文学政治批评
1976-1978年间的文学批评流变被引量:1
2017年
1976年10月,“四人帮”下台。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开始了一场批判“四人帮”的运动,持续至1978年底a。文学界在揭批“四人帮”的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由阐释毛泽东对电影《创业》的批示开始,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批判运动过程。考察1976-1978年的文学批评中关于批判“四人帮”的内容可以发现,如同政治上对“四人帮”的性质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极右”到“极左”的转变一样,文学界对“四人帮”的性质定位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漂移和转变,最终落脚于批“左”的价值立场,这对后来“新时期”文学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
窦金龙
关键词:文学批评中国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