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龙

作品数:3 被引量:109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动力作用
  • 1篇散度
  • 1篇盛夏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气候
  • 1篇强降水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积雪
  • 1篇西南季风
  • 1篇力作
  • 1篇环流
  • 1篇积雪
  • 1篇极端降水
  • 1篇极端强降水
  • 1篇急流
  • 1篇季风
  • 1篇降水
  • 1篇高原积雪

机构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程龙
  • 2篇朱玉祥
  • 2篇刘海文
  • 1篇全美兰
  • 1篇陈静
  • 1篇周天军
  • 1篇吴志鹏
  • 1篇刘琳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近30余年来盛夏东亚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频率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使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在将地面风分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基础上,分析了近30余年来盛夏东亚季风频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盛夏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频率和前期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均在21世纪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频率由较少改变为较多,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则由深变浅。由于青藏高原积雪厚度发生了年代际变浅,说明青藏高原发生了年代际变暖和南亚高压变强,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强,使得其下游对流层低层(18°~28°N,108°~118°E)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增强,有利于东亚西南季风频率的增加;同时,由于高原发生湿反馈作用,使得淮河地区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多,由Sverdrup涡度平衡关系,降水的异常增多通过潜热释放,使得东亚副热带高压异常加强,而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强则有利于盛夏东亚东南季风频率发生年代际增加。
程龙刘海文周天军周天军
关键词:西南季风高原积雪年代际变化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被引量:41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重点研究了高空急流对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14时(北京时)和降水最强时刻19时的动力作用。结果表明,"7.21"暴雨的发生和西来的高空急流东移至北京上空有关,高空急流及其散度场和与高空急流相伴随的次级环流对"7.21"暴雨的发生起重要的动力作用。7月21日14时,高空急流轴的经向度开始增大,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散度场南北范围明显扩大,北京上空为深厚的对流运动,受来自低层的东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的影响,北京地区降水量突然增大;20时,对流层高空急流轴的经向度进一步增大,此时由于北上西北低涡导致的低层辐合,使得北京上空对流层高层出现强辐散区,北京上空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加之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得北京地区降水量在19时达到最大值。"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和降水最大时刻,上升支均出现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但是,次级环流的下沉支均发生在北京的东南部,这是影响"7.21"暴雨次级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
全美兰刘海文朱玉祥程龙
关键词:高空急流散度次级环流
基于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53
2013年
极端强降水天气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预报难度很大。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资料的极端强降水天气预报方法,利用2007—2010年中国T213集合预报资料和2001—2010年6—8月中国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观测与集合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特征,建立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的数学模型——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EPFI),并对2011年7月中国极端强降水天气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以充分利用集合降水累积概率密度分布的尾端信息,为极端强降水提供科学合理的预报,基于中国气象局(CMA)T213集合预报的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强降水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研究还表明,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极端强降水天气识别能力。
刘琳陈静程龙林春泽吴志鹏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