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鹏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2篇静脉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数字减影
  • 1篇双能量
  • 1篇双能量CT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腔静脉
  • 1篇自发性颅内出...
  • 1篇下腔静脉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4篇程鹏
  • 3篇费军
  • 3篇刘军华
  • 3篇张朝利
  • 3篇郑冬
  • 1篇陈宁
  • 1篇林洁
  • 1篇林京
  • 1篇董中兴
  • 1篇刘梅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总装备部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0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A影像学资料,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DSA或手术共检出21个动脉瘤,CTA检出20个。与手术和DSA结果比较,双能量CTA漏诊2个,误诊1个,双能量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5.5%;平均辐射剂量(327.63±29.89)mGy;平均扫描时间(4.95±0.42)s。结论双能量CTA检查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和检查时间,更适合临床应用。
费军张朝利刘军华郑冬闫如意程鹏
关键词:颅内出血颅内动静脉畸形
DE—CTA和DS—CTA在头颈部CTA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头颈血管双能量血管造影(DE-CTA)的辐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对60例疑头颈部血管病变者进行扫描,并同时进行DE-CTA的模拟扫描,比较两者的辐射剂量;另选取一组60例疑头颈部血管病变者行DE-CTA扫描,在DS-CTA、DE-CTA两组扫描图像中分别选择四个解剖部位,对比测定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并统计两组扫描的时间.[结果]头颈血管DE-CTA辐射剂量高于DS-CTA约17.12%,近段血管图像质量等同于DS-CTA,远段血管图像质量逊于DS-CTA,完成扫描时间明显短于DS-CTA.[结论]头颈部血管DE-CTA与DS-CTA扫描各有其长处及缺点,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理的扫描方案,获得最佳图像.
费军张朝利陈宁刘军华郑冬程鹏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在下腔静脉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腔静脉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40例临床需要进行腹部CT增强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采用MS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肝3期扫描方法;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比较两组CT值和显示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腔静脉在动脉期、门脉期及腹主动脉在动脉期的平均CT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门静脉、肝静脉在动脉期、门脉期的平均CT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门静脉、肝静脉显示优、良、一般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腔静脉MSCT血管扫描优化技术对下腔静脉的成像明显优于传统肝3期扫描,有利于下腔静脉病变的发现.
刘军华费军张朝利闫如意程鹏郑冬龚李艳董中兴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老年患者外周深静脉置管技巧及护理体会
2006年
刘梅林京程鹏林洁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