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难治
  • 3篇内窥镜
  • 3篇内窥镜检
  • 3篇内窥镜检查
  • 3篇镜检
  • 3篇窥镜
  • 3篇甲状腺
  • 2篇东菱迪芙
  • 2篇翼管
  • 2篇原发癌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尸体解剖
  • 2篇手术
  • 2篇突发性聋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1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民航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白娟
  • 6篇尹金淑
  • 4篇姬巍
  • 4篇谢洪
  • 3篇刘苏辐
  • 3篇汪学勇
  • 3篇王佳
  • 3篇彭洪
  • 3篇魏伯俊
  • 2篇刘艾竹
  • 2篇彭振兴
  • 2篇李健东
  • 2篇赵亮
  • 2篇魏伯俊
  • 1篇白云波
  • 1篇高顺禹
  • 1篇徐先发
  • 1篇胡吟燕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2014年全...
  • 1篇第九次全国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部位与功能康复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颞骨外面神经不同部位切断伤术后与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将颞骨外面神经分成三级:一级面神经分支为主干面神经包括颞面干及颈面干;二级面神经分支为主干之后的面神经,大致范围是上缘自耳屏角至外眦的连线,腮腺前缘15 mm左右至下颌角前10 mm左右,此处面神经分支较多,互有交通支常见,神经干明显较一级分支细;三级面神经分支为二级面神经分支范围以远的远心段面神经分支,该处面神经离一级分支更远,神经干较二级分支更细。对31例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患者部位按上述分级,均行面神经吻合术,随访3~12个月,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一级伤和二级伤患者分别与三级伤康复患者比较,三级伤患者康复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同部位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患者,选择面神经吻合术后,远心段的三级面神经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差。
刘苏辐李健东汪学勇赵亮姬巍王佳白娟魏伯俊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康复
非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11例误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atypical subacute thyroiditis,ASAT)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的ASA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无明显症状且在体检行B超检查或查体时发现甲状腺结节;2例颈部轻微疼痛。4例查体阳性,即可触及无痛、质硬或质韧肿物。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提示患侧甲状腺直径增大1例;一叶单发结节、一叶多发结节各1例,双叶单发结节2例,双叶多发结节7例;结节直径0.3~1.7 cm;结节呈低回声9例,呈混合性回声、偏高回声各1例;结节边界模糊9例,其中无包膜3例,呈毛刺状1例;形态欠规则且结节纵横比>1、内部回声欠均匀各3例;可见点状强回声6例,结节伴钙化1例。CDFI提示结节内有丰富血流、结节内有少量血流各1例,结节周边有血流3例。11例均误诊为甲状腺癌而行手术治疗,经术中冷冻病理与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ASAT,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9例口服左甲状腺素。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ASAT的认识,及时行超声对比研究,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加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使用,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白娟魏伯俊谢洪
关键词:误诊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超声检查左甲状腺素
东菱迪芙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难治性突聋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难治性突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47岁,病程2周~2个月.所有病例均在院外做过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个别做过高压氧、针...
刘苏辐魏伯俊汪学勇谢洪王佳姬巍白娟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结扎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2008年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失败率,易发生并发症。鼻内镜下经鼻蝶腭动脉结扎术是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该手术的相关解剖、主要手术步骤、并发症以及一些尚存争议性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对该术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白娟尹金淑
翼管在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的标志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解剖学方法进行研究以明确翼管在鼻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23具尸头行冠状位及轴位高分辨CT扫描,观察翼管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测量相关距离。选其中3具经过动脉灌注的尸头,分别采用经上颌窦、经鼻至翼腭窝-海绵窦入路进行鼻内镜下的解剖学研究。结果高分辨CT能够清晰显示翼管形态、走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所有翼管均位于颈内动脉管水平段或其以下层面。鼻内镜解剖与相应的影像学提示相同,翼管内容恒定地指向颈内动脉前膝;翼管和圆孔之间的距离标定了一个手术门户。结论翼管是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作为骨性管道,高分辨CT可以清晰显示翼管。
白娟尹金淑彭洪高顺禹彭振兴
关键词:尸体解剖内窥镜检查X线计算机颅底翼管
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内镜手术两种方法对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这一手术入路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具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与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的相关解剖标志,并测量其距离。选择5例10%甲醛固定、动脉灌注染料的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10侧)。记录内镜下解剖图像,描述其相关解剖关系。结果通过影像学资料可了解蝶窦发育情况并测量一系列颅底骨性解剖标志的距离,蝶骨嵴至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直线距离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标本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均从颈内动脉内侧到达岩尖,翼管及翼管动脉可作为寻找颈内动脉的重要解剖标志。结论影像学资料应作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手术的术前常规参考;蝶骨嵴位于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的中点,为术中可靠的解剖标志。从解剖学角度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具有可行性,该入路径路短,副损伤小,可作为临床治疗岩尖病变的重要术式之一。
彭振兴尹金淑胡吟燕白娟徐先发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尸体解剖
东菱迪芙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突发性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突聋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难治性突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47岁,病程2周--2个月。所有病例均在院外做过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个别做过高压氧、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恢复不佳或无恢复。入院后均给予东凌迪芙溶栓治疗一个疗程,并监测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所有44例病人中有34例听力均有明显好转,大部分得到较好的恢复或全部恢复,有效率77.3%。结论对突聋患者行常规方法治疗2周,无效时可结合东凌迪芙溶栓治疗,能有效的改善病人症状恢复听力。
刘苏辐李健东汪学勇赵亮姬巍白娟魏伯俊
关键词:突发性聋溶栓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占同期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59%(33/919),女性患者多原发癌的发病率比男性患者高,其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多原发癌。随访过程中有7例死亡,死因为并发其他部位的多原发癌。结论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随访工作,尤其女性患者,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的患者需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谢洪魏伯俊申虹白娟刘艾竹刘辉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翼管的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2008年
翼管是经鼻内镜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本文综述近几年与其相关的解剖及影像学研究,旨在对临床手术起到参考作用。
白娟尹金淑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颅底解剖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
谢洪尹金淑彭洪白娟刘艾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