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军
- 作品数:32 被引量:183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RI分型与手术疗效的关系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MRI影像特点及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进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48例OPLL患者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资料,根据术前骨化物横断面形态分为矩型(A组)、山丘型(B组)和蘑菇型(C组)。分析不同类型患者脊髓高信号情况和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年,平均2.1年。A、B、C组患者术前存在脊髓高信号者分别为4例(26.7%)、9例(39.1%)和7例(70.0%);术后分别为8例(53.3%)、14例(60.8%)和7例(70.0%);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分别为(42.8±5.6)%、(38.4±7.2)%和(22.5±7.7)%;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1.8±12.8)%、(51.8±8.9)%和(37.4±9.3)%。A、B组的术前高信号、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上骨化物表现为蘑菇型的OPLL患者术前往往存在脊髓高信号,术后脊髓横截面积扩大率低,手术疗效差,而矩型和山丘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 陈宇陈德玉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MRI颈椎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时机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以及临床症状出现加重至必须手术干预治疗的时间间隔,初步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时机。[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的脊髓受压症状起至必需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约27.6个月,而四肢肌力开始出现减退至必需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约为17.4个月,四肢症状明显加重尤其下肢肌力减退至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3个月。[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诊断明确后宜早期手术;在影像学上有明确的后纵韧带肥厚骨化伴脊髓严重受压(椎管狭窄率>60%)、或四肢尤其下肢开始出现肌力减退时应考虑及早手术治疗。
- 黄平陈德玉卢旭华杨海松陈宇田海军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时机
-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在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数据。[方法]2005年4月~2007年8月,采用ACDF和ACCF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56例。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节段性高度。[结果]两组的临床改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DF组与ACC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ACCF较ACDF增加,而ACCF组术后的节段性高度及颈椎前凸角较ACDF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ACDF与ACCF均能达到良好的手术疗效,然而ACDF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善和维持术后颈椎前凸角度及节段性高度较ACCF作用明显,但ACDF要求技术较高,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 张伟陈德玉杨立利陈宇田海军缪锦浩马跃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前路手术治疗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表现、前路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6岁。骨化物分型:局限型3例,分节型2例,连续型5例,混合型3例;骨化物范围涉及1~5椎,平均2.8椎。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术中6例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和硬膜囊骨化得以完全分离,硬膜囊保留完整,另7例患者硬膜囊出现不同程度撕裂或缺损。结果8例患者术前CT横断面成像上表现为典型的“双影征”,2例患者表现为整块骨化物存在中心低密度影,余3例患者表现为椎管狭窄率超过90%的严重后纵韧带骨化。术后5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3例经卧床休息、局部加压治疗3~5d后愈合,另2例患者皮肤愈合后形成间歇性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抽液治疗1个月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所有患者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1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3.2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57.3%。骨化硬膜囊切除和未切除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三维重建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并非前路手术的禁忌证,前路手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彻底减压是提高此类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
- 陈德玉陈宇卢旭华严望军王新伟杨海松田海军袁文
- 关键词:颈椎骨化后纵韧带硬膜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
-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 CT 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前路手术治疗2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术前均行 CT 三维重建检查,明确后纵韧带骨化诊断及骨化物类型。术中5例患者被证实合并硬膜囊骨化,其中3例手...
- 陈宇陈德玉袁文王新伟陈华江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T硬膜囊
- 文献传递
-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恢复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绝大多数病例获得满意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改善率45%~100%,平均84%。[结论]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膜量小、x线透光等优点,有助于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促进植骨融合。
- 陈宇陈德玉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疗效
-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 OPLL 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骨化类型、颈髓 MRI T2 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之关系。结果伤后8小时内行甲强龙...
- 陈德玉何志敏陈华江王新伟陈宇郭永飞杨海松田海军
-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脊髓损伤颈椎
- 文献传递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田海军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
-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 Objective:To apprais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with PEEK cages after anterior deco...
- 陈宇陈德玉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 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以及钛网沉陷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8月采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病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切除节段、固定钢板的类型以及是否使用垫片这5个因素是否为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研究钛网沉陷对颈椎曲度及其他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1年,239例(79.7%)患者发生钛网沉陷,其中182例(60.7%)发生轻度沉陷(1~3mm),57例(19.0%)发生严重沉陷(>3mm)。双节段切除较单节段切除更易发生严重钛网沉陷。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未发生钛网沉陷的患者。同时,钛网严重沉陷增加了患者颈肩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以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结论钛网沉陷在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发生较为普遍。多节段切除是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危险因素,严重钛网沉陷可导致手术疗效下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陈宇陈德玉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 关键词:截骨术脊柱融合术假体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