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茜婷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阿司匹林
  • 3篇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疾病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疾病
  • 3篇血小板
  • 3篇老年
  • 2篇新生儿
  • 2篇心病
  • 2篇血症
  • 2篇细菌感染
  • 2篇老年冠心病
  • 2篇老年冠心病患...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反应性
  • 2篇高氮不锈钢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4篇王茜婷
  • 8篇刘梅林
  • 4篇陈明
  • 3篇陈夏欢
  • 3篇郑博
  • 3篇霍勇
  • 2篇孔迅
  • 2篇范媛媛
  • 2篇侯新琳
  • 2篇王新刚
  • 2篇袁晓勇
  • 2篇姜毅
  • 2篇杨永强
  • 2篇张斌
  • 2篇范宇
  • 1篇李丽
  • 1篇李建平
  • 1篇李嘉欣
  • 1篇洪涛
  • 1篇焦红梅

传媒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THE 22...
  • 1篇第二届围产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和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成为现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自PCI 技术开展至今的20 余年时间里,有大量的患者受益,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仍然是制约PCI 发展的难题。支架置入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使胶原暴露,血小板活化、聚集及黏附在损伤局部,引起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由于异物及损伤诱发炎性反应,血管内膜增生,血小板聚集,造成支架内再狭窄,这均会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 。因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事件成为目前心脏介入学科医生关注的热点。
陈明王茜婷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STEMI依替巴肽乙酰水杨酸抗血小板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冠状动脉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评价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裸支架的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316L不锈钢裸支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网纹结构实验组支架,甄选出较好的网纹结构,确定这种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裸支架的网纹方案。方法1...
陈明张斌郑博王新刚王茜婷范媛媛霍勇
文献传递
对我国老年人群胆固醇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建议被引量:2
2019年
调脂治疗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死亡风险,如何借鉴国内外指南,根据我国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建议充分评估调脂治疗的利弊,重视老年患者对调脂治疗的耐受性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做好老年ASCVD患者和危险人群的综合管理,才能最大化地从调脂治疗中获益。
刘梅林王茜婷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老年人他汀类药物
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应用建议
2023年
阿司匹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多项研究聚焦于探讨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基础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及代谢产物水杨酸可能在细胞层面上影响尿酸重吸收及排泄,部分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升高血尿酸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尿酸的生成、代谢及高尿酸血症的定义、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和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管理建议。结合现有循证证据,不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患者停用阿司匹林。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阿司匹林对尿酸水平的影响,临床上更应关注对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
王茜婷张嘉祺李佳润陈夏欢刘梅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
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冠脉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陈明张斌郑博王新刚王茜婷范媛媛霍勇
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获益情况。方法:入选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共195例,观察住院期间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平均收缩压为(145.6±24.8)mmHg(1mmHg=0.133kPa)和(125.9±13.3)mmHg,平均舒张压为(77.9±14.8)mmHg和(70.3±9.0)mmHg,均P<0.001。术前和术后Scr为(111.6±74.2)μmol/L和(104.0±60.7)μmol/L(P<0.01)。术前和术后eGFR为(69.0±18.1)ml/min/1.73m2和(71.9±19.7)ml/min/1.73m2(P<0.05)。结论: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短期内可有效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
王茜婷陈明郑博李建平洪涛霍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术肾动脉狭窄
阿司匹林反应性检测方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尽管阿司匹林已被证实能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结局,但临床实践中始终有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仍发生血栓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提示阿司匹林反应性存在个体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反应性调控受多种因素影响,且阿司匹林反应性的检测方法逐步完善。本文综述了阿司匹林反应性的定义、检测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探索阿司匹林反应性的调控机制,实现阿司匹林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张嘉祺王茜婷陈夏欢刘梅林
关键词: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心血管疾病
RNA N^(6)-甲基腺苷甲基化对老年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RNA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水平及相关基因对老年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纳入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的老年患者34例,根据光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低反应组14例(血小板聚集率>12%),高反应组20例(血小板聚集率<7%)。检测全血RNA m^(6)A甲基化水平及相关基因(YTHDF1、METTL3等)表达,血浆前列腺素H2和血栓素B2水平。结果低反应组全血RNA m^(6)A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高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YTHDF1和METTL3 mRNA表达明显高于高反应组[2.77(1.25,4.61)vs 1.32(0.75,1.84),P<0.05;1.64(1.01,2.92)vs 0.80(0.57,1.26),P<0.01]。低反应组血浆前列腺素H2和血栓素B2水平明显高于高反应组[(180.21±15.12)ng/L vs(136.48±9.32)ng/L,(213.44±10.83)ng/L vs(177.27±9.90)ng/L,P<0.05]。结论RNA m^(6)A甲基化水平在阿司匹林低反应性老年患者中升高,检测相关基因可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张嘉祺刘雯雯王茜婷刘梅林
关键词:甲基化阿司匹林花生四烯酸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的体外实验及磁控胶囊内镜人体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肠溶缓释片在不同pH水平体外溶液及人体消化道内的转运及崩解过程。方法:(1)体外实验:将0.9%生理盐水分别与盐酸及碳酸氢钠混合,模拟空腹胃液、餐后胃液及小肠液pH水平,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不同pH溶液中的崩解情况。(2)人体研究:选择2020年10~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且无消化道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例,健康志愿者6例,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根据检查过程中服用阿司匹林剂型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组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观察阿司匹林在消化道内的转运及崩解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相关时间指标。结果:(1)体外实验:肠溶阿司匹林仅在碱性溶液中崩解,阿司匹林肠溶片开始崩解时间更早(0.5~1.0 h vs.3.0 h),崩解速度更快(2.0~3.0 h vs.6.0 h);(2)人体研究:人群中肠溶阿司匹林的胃通过时间差异较大(6~70 min)且与剂型无关(23.0 min vs.23.5 min,P=0.720),3例患者服药后药片嵌入胃底皱襞,平均22.0 min(19.0~25.0 min)后脱落。阿司匹林肠溶片组更早开始崩解(97.5 min vs.182.5 min,P=0.006),崩解速度更快。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相对于肠溶片,开始崩解时间更晚、崩解速度更慢;建议空腹服用肠溶剂型阿司匹林。
王茜婷焦红梅李丽陈夏欢李嘉欣刘梅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肌肉减少症是随增龄出现的骨骼肌肌肉质量进行性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及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12-2018-04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将患者分组为肌少症及非肌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理化指标、身体成分及心脏结构及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肌肉减少症者占26.69%,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10%、34.6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2)肌少症组平均年龄及吸烟率更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浓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羟基维生素D、三酰甘油(TG)及血尿酸水平更低。(3)肌少症组的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体脂肪质量及BMI均低于非肌少症组;(4)肌少症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B型钠尿肽(BNP)水平更高,最大运动功量及Be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易患肌少症,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运动耐量更差,更需早期干预。
王茜婷刘梅林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