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昕

作品数:93 被引量:4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豆状核
  • 20篇豆状核变性
  • 20篇肝豆状核
  • 20篇肝豆状核变性
  • 12篇帕金森
  • 11篇帕金森病
  • 11篇疗效
  • 11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10篇中医
  • 8篇疗效观察
  • 7篇WILSON...
  • 6篇血管
  • 6篇
  • 5篇信号
  • 5篇信号通路
  • 5篇通路
  • 5篇NOTCH信...
  • 5篇NOTCH信...

机构

  • 53篇安徽中医药大...
  • 35篇安徽中医学院...
  • 30篇安徽中医药大...
  • 9篇湖北中医药大...
  • 4篇安徽大学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淮南联合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国网安徽省电...
  • 1篇安徽省中医院

作者

  • 91篇王艳昕
  • 31篇蔡永亮
  • 20篇鲍远程
  • 20篇陈怀珍
  • 19篇徐磊
  • 15篇韩辉
  • 15篇杨文明
  • 15篇侯志峰
  • 14篇许珍晶
  • 13篇徐国存
  • 12篇徐明安
  • 11篇马守亮
  • 10篇张波
  • 8篇杨兴涛
  • 6篇方向
  • 6篇汪瀚
  • 5篇陈松林
  • 5篇张娟
  • 5篇吴丽敏
  • 5篇童建兵

传媒

  • 23篇中医药临床杂...
  • 6篇中西医结合心...
  • 5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安徽医药
  • 3篇中医药通报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针刺研究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郁一号方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状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解郁一号方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解郁一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在治疗1周见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8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6、8周末,实验组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一号方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状较单用盐酸帕罗西汀起效快,效果好。
王莉蔡永亮王艳昕韩辉侯志峰许珍晶徐磊马守亮徐明安朱红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症状盐酸帕罗西汀
抗震止痉胶囊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抗震止痉胶囊单用治疗Hoehn-Yahr分期为I^II期的早期帕金森病疗效。方法:将5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抗震止痉胶囊(治疗组)和苯海索(对照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第Ⅱ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第Ⅲ部分运动检查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UPDRS第Ⅱ部分、第Ⅲ部分运动检查的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中药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可单用于早期的PD患者,可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疗效与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疗效相当。
王艳昕鲍远程许珍晶蔡永亮陈怀珍方向徐磊
关键词:抗震止痉胶囊早期帕金森病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羟色胺7受体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能通过调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5-羟色胺7(5-HT7)受体和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抗偏头痛。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反复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模型。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电针组于硬脑膜电刺激后电针"风池"穴,每日1次,治疗6次。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AG区5-HT7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硬脑膜电刺激造模后PAG区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CGRP含量显著增高(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7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下调偏头痛大鼠PAG区5-HT7受体表达,降低其外周血CGRP含量。
裴培陈怀珍王艳昕杨文明刘璐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帕金森病抑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以及4种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不同的机器学习帕金森病抑郁(dPD)预测诊断模型,以早期预测诊断dPD。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PD)的111例住院病人,根据量表及临床医生评估分为PD组(n=64)和dPD组(n=47),收集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MRI数据构建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根据所筛选的特征使用4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dPD风险预测模型。对dPD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共筛选出7个和dPD密切相关的MRI特征,4种机器算法中逻辑回归(LR)算法所构建的模型效能最佳,训练集AUC为0.83、灵敏度为0.86、准确度为0.71;测试集AUC为0.77、灵敏度为0.90、准确度为0.79。结论基于MRI特征和LR算法所构建的dPD预测诊断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dPD,为早期识别dPD提供影像学指导。
陈岩岩王艳昕文曼余铮吴晶晶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逻辑回归
15例神经肌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 15例神经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此病患者有如下特点 :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无力 ,2例伴有肌肉酸痛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清肌酶升高 ,其中 10例超过正常 5倍 ;全部患者肌电图异常 ,其中13例呈神经或肌肉神经混合损害 ,2例呈肌源性损害 ;14例肌活检中 13例呈肌炎性改变 ,1例病程超过 3年者呈肌病改变。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神经肌炎 。
王艳昕陈松林任廷文
关键词:神经肌炎
肝豆灵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观察肝豆灵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6例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和葡萄糖酸锌片],观察组加用肝豆灵片,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两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Goldstein分级,24 h尿铜(urine copper,u-Cu),游离铜(non-ceruloplasmin plasma copper,nCP-Cu)水平、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0.53%,观察组为81.5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为84.2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 CP-Cu水平明显降低(P<0.05),u-Cu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BIL,AST和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豆灵片能显著改善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徐磊蔡永亮蒋怀周王艳昕韩辉侯志峰马守亮徐明安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二巯基丙磺酸钠肝功能
1例肝豆状核变性家系基因报告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ATP7B基因外显子突变筛查技术,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患者家系内ATP7B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筛查,探索基因型与表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例家系内W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表型,同时提取患者及其家系内其他成员外周血DNA,采用ATP7B基因外显子突变筛查技术,构建文库,添加适配器,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使用illumina测序仪进行测序,筛查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TP7B基因外显子突变位点。结果:家系内4位WD确诊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但只有先证者出现肾脏损害和神经系统症状,先证者与其四弟存在K-F环阳性。ATP7B基因检测发现,家系内WD患者均为p.V1216M(c.3646G>A)和p.A874V(c.2621C>T)杂合突变,而先证者父母和其余家系成员仅携带p.A874V(c.2621C>T)或p.V1216M(c.3646G>A)突变基因。结论:本研究中先证者与其他3位WD确诊患者虽然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但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及角膜出现K-F环程度均有所差异,提示基因型可能并不完全决定WD患者的临床表型,还存在性别、年龄、饮食、运动及修饰因子等多方面的调控,这可能为今后制订和调整肝豆状变性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余铮王艳昕石桥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突变分析临床表型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消渴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中医证候以风证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痰证与火热证,其余证候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证候组合以三证组合形式最多,其次是二证组合;三证组合中以风证、痰证、火热证组合最多。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消渴中风病)急性期以标实(风证、火热证和痰证)为主,痰浊和瘀血为脑梗塞急性发作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风动是其发作的环节,火热可能是该病的加剧因素。
徐明安蔡永亮王艳昕郭虎生侯志峰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并发症中医证候
王艳昕从心肝脾自拟肝脾调神方治疗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经验
2025年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近年来就诊病例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于2017年才被《国际前庭疾病分类》进行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其发作诱因较为复杂,并且该疾病对病人的精神、心理影响颇深,病人日常生活遭受限制,且西药治疗方案有限。从症候上讲,PPPD属于中医的“眩晕”与“郁病”之合病。王艳昕,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不仅被誉为安徽省名中医,也成立了王艳昕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是研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王教授也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以及中国中药学会脑病分会眩晕学组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余年来致力于脑病研究,临床经验丰富。王教授总结得出:PPPD当从虚实论治,病机不外乎累及心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建运,心神失养而发此病,治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化痰健脾,治疗上方以自拟方肝脾调神方,结合虚实进行诊治,多年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作者有幸跟师,现将王师治疗PPPD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王颖王艳昕
关键词:脏腑论治
从心肝论治围绝经期失眠临证撷要被引量:4
2019年
围绝经期失眠主要发病因素为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因肝气郁结而致气机不畅,气血虚衰,心神失养。从心肝论治,采用"逍遥散"与"小补心汤"合方应用,自拟补心逍遥饮化裁,共获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清心除烦之功,疗效显著。
朱晶晶王艳昕李丹丹濮绘绘朱龙
关键词:失眠围绝经期病因病机从心肝论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