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沆
- 作品数:29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难点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1993年至2010年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收治重量在500g或肿块直径在10cm以上的巨大甲状腺肿45例,现就其手术难点总结报道如下。
- 黄东航李华水张爱龙王沆邱丽贞林强游振辉
- 关键词:巨大甲状腺肿甲状腺切除术
- 造影剂肾病被引量:18
- 2007年
- 随着造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王沆郭平凡
-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肾毒性肾衰竭
- Galectin-3免疫组化检测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Galectin-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甲状腺滤泡性癌及8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滤泡性癌为84%,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为19%(P<0.01).Galectin-3表达强阳性者,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占40%,而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无一例强阳性.结论 Galectin-3表达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 黄东航游振辉李华水张爱龙王沆邱丽贞林强
-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
- 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治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抗凝、置管溶栓治疗,术后患侧肢体肿胀消退明显、穿刺部位及骨折部位未发现血肿。30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针对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结合抗凝、溶栓等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骨创伤手术的安全性。
- 王沆林隆辉陈同韩涛
-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创伤
- 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包括一激光导管和一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带有球囊,所述激光导管的尾端和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均与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相衔接;所述激光导管的头...
- 程章波韩涛丁杭黄烽蔡红姚祖武张子力王沆林承元林隆辉
- 文献传递
- 胸壁及腋窝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我国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发生切口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从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借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行胸壁小切口切除乳房后另取腋窝隐蔽小切口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35例,获较满意疗效。
- 黄东航林强张爱龙王沆李华水邱丽贞
- 关键词:乳房肿瘤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 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与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急性与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用血栓抽吸系统(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2周,48例)和亚急性期组(2~4周,32例)。两组均行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健肢周径差、溶栓药量、溶栓疗程、住院时间、即刻静脉通畅率、症状体征、出血发生率、支架植入率及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患健肢大腿周径差、患健肢小腿周径差、住院时间、出血发生率和支架植入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健肢大腿周径差和患健肢小腿周径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尿激酶用量和溶栓疗程均少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组即刻静脉通畅评分及Villalta评分明显低于亚急性组,即刻静脉通畅率高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PTS发生率明显低于亚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与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可取得理想疗效,治疗急性期的患者PTS发生率相较于亚急性期患者更低,即刻静脉通畅率更高,溶栓药量更少,溶栓疗程更短。
- 王沆林君垚严骏雷云宏林隆辉黄烽
- 关键词:置管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
-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检查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以下肢静脉曲张为门诊首诊的病例,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筛查分诊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240例中,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93例,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曲张26例,单纯小隐静脉曲张1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09例,与病理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8.33%。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可有效提高下肢静脉曲张诊断符合率,临床意义显著。
- 雷云宏王沆林隆辉韩涛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 胰岛素强化治疗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95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ICU及我科病房危重病人184例,均衡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和常规治疗组(B组),A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之间,B组病人血糖>12mmol/L时追加胰岛素,维持在8.3~11.1mmol/L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情况,监测免疫细胞、炎症因子以及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发生败血症和需外科手术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缩短,CD3、CD4、CD4/CD8、CRP恢复时间变短,同时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也降低。结论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实现目标血糖控制,可以降低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感染及感染性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张爱龙游振辉林强肖雪明黄东航陈峰陈旭顾恩郁李华水王沆杨镇
-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糖低热量肠外营养
- 单纯置管溶栓与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研究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导管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行单纯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共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15)岁;B组行CDT联合机械碎栓(球囊扩张导管碎栓)治疗,共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17)岁。比较2组治疗前后静脉通畅率、静脉通畅度评分、健侧和患侧下肢周径差,比较2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以出血并发症、肺栓塞的发生率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2组共82例患者完成溶栓及碎栓疗程,B组较A组溶栓时间更短,A组平均9(7,12)d;B组平均5(4,7)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较A组尿激酶用量更少,A组平均7.250(6.355,8.255)×106 U,B组平均4.925(3.715,5.810)×106 U,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的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优于A组,A组65.0%(40.5%,86.5%),B组为100%(9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 6)。2组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A组随访率50.0%,B组随访率58.0%,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 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CDT联合球囊扩张导管碎栓治疗急性下肢DVT较单纯CDT治疗,溶栓效果好、尿激酶用量少、不增加肺栓塞及出血发生率。
- 王沆李春平林隆辉韩涛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球囊扩张机械碎栓腔静脉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