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枣庄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胃癌组织血液供应特点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血液供应(血供)特点及其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对64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行常规CT强化检查,分别取25(T1)、45(T2)、70(T3)s时相的肿瘤图像,观察强化至峰值时间;术后将肿瘤标本连同部分正常胃组织(30 m in内)从其供血动脉注入造影剂,直至诸大血管内血液被造影剂取代,CT扫描,观察肿瘤血管网,并与术前强化CT图像对照;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这三种方法获得的胃癌血供特点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病理分期越高,CT强化到达峰值时间越提前,Ⅲ期<Ⅱ期<Ⅰ期,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均<0.01),其肿瘤供血血管数量越多,Ⅲ期>Ⅱ期>Ⅰ期,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均<0.01),MVD也越高,Ⅲ期>Ⅱ期>Ⅰ期,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均<0.01)。结论胃癌组织呈多血管供血,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管数量越多;强化CT动态显像能反映胃癌MVD及血供情况,有利于其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的正确判断。 王昌华 张红 刘柏 周彪关键词:胃肿瘤 多层螺旋CT检查 血液供应 CTA诊断先天性颈内静脉、颈内外动脉瘘合并后颈部血管畸形1例 2009年 王昌华 张红 牛家成 李季关键词:动静脉瘘 畸形 DSCT肺静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综合应用双源Flash CT多种后处理方式,显示肺静脉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类型,描述并测量肺静脉口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肺静脉解剖学信息,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定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房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阵发性房颤组83例、持续性房颤组17例),通过DSCT肺静脉成像对左房及肺静脉行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评价肺静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肺静脉各支口径大小。结果:肺静脉开口数目有2~6个不等,肺静脉总变异率为39%(39/100),肺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左、右肺静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静脉各开口最大径及最小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最大径(20.37±2.91)mm、最小径(15.71±1.19)mm;左下肺静脉,最大径(16.25±1.57)mm、最小径(11.45±1.62)mm;右上肺静脉,最大径(22.15±2.19)mm、最小径(18.87±2.04)mm;右下肺静脉,最大径(18.81±2.12)mm、最小径(15.25±1.25)mm。同侧上肺静脉开口直径均值均大于下肺静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DSCT肺静脉成像可对肺静脉各支的口径及数目进行准确评价,能够作为房颤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牛家成 王昌华 赵昕 李平 闫晴晴关键词:肺静脉 解剖学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动静脉分离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动静脉分离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周围型肺癌97例和炎性结节35例,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分离出肺静脉,并与病理对照,分别观察周围型肺癌对肺动脉、静脉的侵犯情况。结果:97例周围型肺癌共侵犯肺血管351支,侵犯肺静脉244支,占69.5%;35例。对照组中,炎性结节侵犯肺血管120支,侵犯肺静脉56支,占46.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UICC肺癌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分别计算其静脉侵犯率为51.2%、71.0%及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肺癌侵犯肺动脉、肺静脉情况,周围型肺癌侵犯肺静脉数量明显多于肺动脉,在肺癌的诊断及判断病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王昌华 赵守华 张红 徐守红 徐强关键词:肺动脉 肺静脉 后处理技术 经臀骶髂关节穿刺术的体表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臀骶髂关节 (sacroiliacjoint,SIJ)穿刺最佳途径的体表定位。方法 选择 30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病人 ,于其体表标志髂后上棘处固定一直径为 10mm圆形金属标记物 ,行骶骼关节CT扫描并观察。结果 分析 30例脊柱关节病病人骶髂关节CT片 ,层厚 5mm ,以标记物为 0层 ,可穿刺层面第 3层占 33 3%(10 / 30 ) ,第 4层 10 0 % (30 / 30 ) ,第 5层 10 0 % (30 / 30 ) ,第 6层 90 % (2 7/ 30 ) ,第 7层 43 3% (13/ 30 ) ,故最佳穿刺层面为第 4、5、6层。进针体表定位点距中线均在 0~ 2 0 8mm范围内。结论 经臀骶髂关节穿刺的最佳穿刺部位进针的体表定位为髂后上棘向下 (18 5± 2 3)mm~ (31 7± 3 3)mm ,旁开中线 0~ (2 0 8± 1 9) 刘永杰 张凤梅 杜荣莲 王开芹 马灿苹 王昌华关键词:骶髂关节炎 体表定位 CT扫描 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胸膜的关系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肺野孤立性肺结节(SPN)与胸膜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56例患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病灶位于肺野外围,距脏层胸膜小于2-5 cm范围),对其病灶进行螺旋CT高分辨扫描,后于SUN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将本组病例进行针吸活检或手术或随访证实其病理结果,将以上结果加以对照,研究SPN与胸膜的关系。结果 56例SPN患者,与胸膜有直接关系者43例,占77%,当病灶距胸膜小于2.5 cm时,才有可能出现胸膜凹陷征,当SPN距胸膜>1.0 cm时,炎性假瘤发生胸膜凹陷征的机率很低,当SPN距胸膜<1.0 cm时,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均可发生胸膜凹陷征,而凹陷胸膜的深度:结核球、肺癌>炎性假瘤,胸膜牵拉线的数量与病灶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关系密切。结论胸膜凹陷征的发生与SPN距胸膜距离关系密切,而SPN的性质与胸膜牵拉线及牵拉胸膜存在相关性。 王昌华 高志 代峰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胸膜凹陷征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脊椎损伤中的应用 2002年 刘柏 王昌华 等关键词: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图像重建 三维重建 脊椎损伤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形态、边缘的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 (SPN)形态与边缘的特征及其对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5 6例SPN患者 ,对病灶采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后于SUN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 ,观察图像中SPN的形态与边缘。对患者的SPN进行针吸活检或手术或随访观察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SPN的形态 :87 5 %的原发性肺癌为球状分叶型及不规则型 ,而 6 6 7%的转移癌、6 4 3%的结核球为球状无分叶型 ,91%的炎性假瘤为不规则型。②SPN边缘 :晕征厚度为炎性假瘤 >结核球 >肺癌 >转移癌。毛刺分别为 85 %的原发性肺癌为长短混合型毛刺 ,5 0 %的结核球含毛刺 ,且大多为细长毛刺 ;73 7%的炎性假瘤含粗长毛刺。结论 SPN的性质与其形态及边缘存在密切关系 ,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对诊断SPN有重要价值。 高志 王昌华 刘柏关键词:SPN 多平面重建 炎性假瘤 孤立性肺结节 结核球 螺旋CT 肠溶型产气剂结合肛管注气在小肠造影及腹部CT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马洪灿 郝玉花 李蕴 周坤 王昌华关键词:小肠 肠溶胶囊 常见消化道肿瘤CT动脉造影83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经CT动脉造影对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43-股动脉插管,对8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行经CT动脉造影。结果:经CT动脉造影可发现超声、CT等其他法不能发现的卫星小灶或肝内其他小癌灶,对诊断早期肝癌特殊敏感,对显示肝内早期转移灶和定性诊断优于其他影像技术。结论:CT动脉造影对常见消化道肿瘤能显示病灶血运情况、病变范围及与邻近脏器关系。 刘柏 陈芹 王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