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选取115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胸痛患者,并按胸痛时间分为〈3h和3~6h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检测,比较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显示,胸痛发生≤6h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T、CK—MB、MYO(P值分别为0.026、0.005、0.048);H—FABP的特异性低于cTnT、CK-MB(P〉0.05)。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间H—FABP敏感性分别为81.6%、78.1%(P=0.095)。无论胸痛发生〈3h还是3-6h,H—FABP联合cTnT检测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均优于cTnT、CK—MB及MYO联合(P值分别为0.005、0.028)。提示,H—FABP在AMI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对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 王建曹秋梅付研
-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浆apelin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HF)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浆apelin水平、BNP水平及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超声心动各指标变化,对血浆apelin水平与一般情况、心脏结构与功能、B型钠尿肽(BN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HF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主要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晚期HF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与LVEF、BNP无显著相关。结论:HF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随心功能变化而改变,在HF早期,LVEF轻度降低、BNP轻度升高时表现为升高;在HF晚期,LVEF显著降低、BNP显著升高时表现为降低。
- 段丽军付研王大为崔希增王建
- 关键词:心力衰竭APELINBNPLVEF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 王建曹秋梅付研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
-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浆apelin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HF)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浆apelin水平、BNP水平及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超声心动各指标变化...
- 段丽军付研王大为崔希增王建
-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浆APELIN水平心功能状态
- 文献传递
-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及呋塞米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利尿剂选择分为A组(托拉塞米组,55例)及B组(呋塞米组,51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50ml/min,<50ml/min),A组分为A1、A2组,B组分为B1、B2组,各组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24h尿量、电解质、肌酐、B型尿钠肽(BNP)及心功能变化。结果:A组与B组两组间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3.0±0.75)d、(3.75±0.5)d;平均用药剂量为(40±10.5)mg/d、(90±15.0)mg/d。A1、B1组患者中,有效率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量A组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患者中,有效率A组大于B组(P<0.05);24h尿量A组增加显著高于B组(P<0.05)。△BNP变化A组均大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清钠、血清钾均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清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钠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较B改善症状更快,利尿作用更强,尤其对于GFR明显降低患者;低血压及低血钾副作用较小,△BNP可作为短期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 王建付研曹秋梅
- 关键词:利尿剂呋塞米心力衰竭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 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Heart-type fatty acid binfing protein 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指导临床早...
- 王建
-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
- 文献传递
- 万汶与贺斯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影响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在应用传统液体复苏方法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创伤所致的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中,比较万汶与贺斯两种复苏液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非控制HTS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再将每组随机分为万汶亚组(V)和贺斯亚组(H),分别应用万汶、贺斯对相应亚组患者行胶体液复苏。液体复苏后30min、1h、2h检测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①传统液体复苏组输入液体总量大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入液体总量(P〈0.05)。②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的HCT、PIJrr进行性下降;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h检测显示,v亚组PLT高于H亚组(P〈0.05);在传统液体复苏组1h、2h检测均显示v亚组PLT高于H亚组(P〈0.05)。③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的TT、PT、APTT升高,FIB下降;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h检测显示,V亚组的APTT及TT均低于H亚组(P〈O.05)。结论万汶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较贺斯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当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时,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 王磊王建宗哲马炳辰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贺斯
- 万汶与贺斯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
- 目的比较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与贺斯(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在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和传统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未控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对凝血功能影响。
- 王磊王建马炳辰
- 文献传递
- 多发伤中颈椎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例中发生颈椎和/或颈髓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有颈椎外伤的多发伤病例,根据意识状态分为意识清醒组和意识不清组,按初诊常规检查发现颈椎损伤、当日延迟发现及伤后2-7d发现将病例分为三个时间段。分析比较不同组间、不同时间段给予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颈托加以制动治疗后愈后的Frankel评分。结果颈椎损伤发现的越早,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颈托加以制动治疗的越及时,患者伤后Frankel评分越高,颈髓损伤后遗症越小。意识不清患者早期无主诉、症状少难以早期发现颈椎损伤。结论多发伤患者中颈椎损伤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对于意识不清患者尤其明显,治疗上早期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及颈托加以制动和固定尤为重要。
- 王磊王建付研李大鹏
- 关键词:多发伤颈椎损伤颈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