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品
  • 2篇药物
  • 2篇用药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应用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医疗保健费用
  • 1篇用药频度
  • 1篇用药情况
  • 1篇用药情况分析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肾小球...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肾炎

机构

  • 6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作者

  • 6篇王园
  • 3篇吴清平
  • 2篇陈小燕
  • 2篇田洁
  • 2篇熊文举
  • 1篇彭菲
  • 1篇隋艳杰
  • 1篇李玉洁
  • 1篇曾红专
  • 1篇陶金成
  • 1篇龚学忠
  • 1篇张秀贤

传媒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对50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97.44%,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38.04%,其次为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三者共占73.54%,医院感染率3.44%;预防性和治疗性平均用药天数5.6d和9.0d,预防性用药术前 1~2h开始应用仅占 14.24%;495例中使用单一抗菌药物者占48.08%,使用2种或3种占51.92%。结论 执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非常重要。
王园陈小燕隋艳杰曾红专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保肾颗粒剂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膜分子CD35、CD58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保肾颗粒剂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模型,观察保肾颗粒剂对模型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动物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升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红细胞膜分子CD35、CD58表达水平下降。经保肾颗粒剂治疗后,以上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保肾颗粒剂能提高MSPGN模型动物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红细胞膜分子CD35、CD58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保肾颗粒剂的免疫调节作用相关。
王园贾秀琴李明龚学忠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我院2003—2004年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2004年门诊部、住院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金额、用药频度和应用品种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医院用药统计与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003—2004年消耗量占全院药品的7.19%。门诊部和住院部用药品种结构明显不同,各自主要用药品种结构相对稳定。解热镇痛药在门诊用药中占首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在住院用药中占首位。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解热镇痛药、脑血管病药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主要品种。
王园熊文举吴清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医疗保健费用用药频度
《医院用药统计与智能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介绍我院研发的《医院用药统计与智能分析系统》的框架、设计特点与工作流程,详述该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管理四大模块的功能与应用。结果与结论:该系统能够对药品应用进行实时分析与监测,并掌握药品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特点,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合理用药评价和监督途径。
王园熊文举彭菲李玉洁吴清平
关键词:药品
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了解我院ADR报告基本情况和ADR发生情况。方法:统计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各途径收集的85例ADR报告表,对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因果关系及收集途径进行分析。结果:85例ADR报告中50例为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占全部报告表的58.82%,ADR表现以过敏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65.63%,医护人员自愿报告的ADR病例大多数也为过敏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漏报率,尤其应多途径收集过敏反应以外的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报表质量。
王园田洁陶金成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头孢菌素皮试和变态反应发生率的调查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的皮试及变态反应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住院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的1084例病人进行皮试和变态反应情况的调查。结果:用青霉素皮试的有203例,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9例,未做皮试872例。皮试人数占19.56%。196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使用头孢菌素有5例发生变态反应,872例未做皮试者发生7例,两者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和无青霉素过敏史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变态反应发生率1.11%。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可不列为常规,用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菌素试敏不敏感,必须做皮试时应采用头孢菌素原液。
王园陈小燕吴清平田洁张秀贤
关键词:头孢菌素回顾性调查皮试变态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