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鑫
- 作品数:24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切口硬质经皮胆镜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
- 1995年
- 小切口硬质经皮胆镜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3)梁志鹏,高焱明,王和鑫,梅方雄,李荣近年来由于胆镜的应用使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主要是作为传统手术的一种辅助手段。1991年以来,作者在应用经皮胆镜治疗肝内...
- 梁志鹏高焱明王和鑫梅方雄李荣
- 关键词:小切口原发性胆管结石胆镜肝管结石左肝管硬质
- 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在预防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体会
- 2022年
- 探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在预防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20年6月1日~2022年5月1日期间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接受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6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总结预防吻合口瘘的措施和发生率。结果 2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吻合口瘘,有2例出现肠功能紊乱(腹泻),经治疗后如期痊愈。结论 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术后顺利康复。
- 罗毅王和鑫黄勇波庞振红
-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
- 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8例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38例胆总管结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硬质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3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因胆囊坏疽,胆总管明显水肿)。术后2例出现胆漏,量小于100 ml,引流3~5 d自愈;1例出现术后小残石,经再次胆道镜取出,术后5~7 d带T管出院,3周后行T管造影,夹管1~2 d,无结石,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李称才李荣王和鑫陈博艺刘宁江罗晓峰黄志杰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 β-catenin和EBP5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的β-链蛋白(β-catenin)、磷酸化蛋白-50(EBP50)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90例结肠癌组织(结肠癌)、60例结肠癌癌旁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组标本中的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组织分化、TNM分期、浸润深度、原发部位的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表达差异。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的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33%、70.00%,对照组为25.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的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系数=0.712,P=0.000);结肠癌组织中的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的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不同原发部位的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EBP50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互间具有正相关性,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陈土明洪新凯吴超群王和鑫黄勇波谢虹桥
- 关键词:结肠癌Β-链蛋白
- 经皮持续灌洗胆镜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索经皮持续灌洗胆镜 (PCIC)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CIC分别经胆总管切开入路 ,左肝外侧叶切除后断面胆管入路 ,T管瘘道 ,小剖腹左肝胆管入路及胆肠Roux en Y吻合皮下肠袢等多途径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 372例。结果 经上述途径入镜 ,结石取净率分别为 99% ,10 0 % ,97% ,10 0 %及 10 0 %。总的结石取净率为 99 2 %。对 94例合并胆管狭窄病人 ,经PCIC即时扩张或扩张加支撑管治疗 ,狭窄全部解除。随访 15个月至 6年 ,无症状及结石复发。结论 PCIC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方法简便 ,疗效肯定。
- 梁志鹏高焱明王和鑫张卓军陈博艺张宏武
- 关键词:原发性胆管结石
- 全乳晕入路术治疗肿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术治疗肿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肿大原发性甲亢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乳晕入路组(n=43)和胸乳入路组(n=37)。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应激反应情况。采用数字评分系统(NSS)评价两组对切口瘢痕美观的满意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胸乳入路组比较,全乳晕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长度减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两组术毕时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酮(COR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且全乳晕入路组血清CRP、CORT水平低于胸乳入路组(均P<0.05)。全乳晕入路组术后1个、3个、6个月的NSS评分均高于胸乳入路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乳晕入路术的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早,且能减轻患者术毕时的应激反应,美观度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洪新凯王和鑫邓小细
- 关键词:胸乳入路
- 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整形肝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行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整形,肝肠Roux-en-Y吻合术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证实胆管狭窄后,沿肝下缘分离肝门板,显露左右肝管及汇合部,切开狭窄段,配合术中胆镜取石,对切开胆管进行整形缝合后与空肠上端Roux-en-Y侧侧吻合。结果 本组15例病人术后均获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结石全部取尽。结论 合并肝部分切除的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整形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是解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的较为彻底和有效方法。
- 王和鑫梁志鹏张宏武高焱明
- 关键词:肝内结石胆管狭窄肝管空肠吻合术
- 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硬质胆道镜经皮经肝一次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PTC成功后直接在X光定位下一次扩张至12F仅留置塑料鞘和胆管斑马导丝,接着送内镜室利用斑马导丝进行同轴扩张,然后进镜作经皮胆镜直接取石。结果10例扩张成功并一次取尽结石,2例扩张失败而改行传统手术。结论用硬质胆道镜经皮经肝作胆总管结石治疗,是一种避免传统手术治疗的可取术式。
- 王和鑫梁志鹏高焱明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造影
- 自制分离钩配合术中胆镜小切口治疗肝胆管结石
- 2008年
- 目的探讨自制电分离钩配合术中胆镜小切口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06例小切口下利用自制电分离钩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配合术中硬质胆镜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102例(96.27%),延长切口4例(3.73%),术后有5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该方法具有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是一种腹内手术腹外操作的微创伤手术。
- 王和鑫梁志鹏高焱明
- 关键词:小切口肝胆管结石
- 结肠癌组织中的β-catenin和EBP50表达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的β-链蛋白(β-catenin)、磷酸化蛋白-50(EBP50)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保存的结肠癌组织标本90例,同时选取同标本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β-catenin、EBP50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而EBP5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5cm患者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8.25%,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患者(p <0.05);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6.00%和96.77%,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而EBP5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和9.68%,明显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肠癌组织β-catenin和EBP50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671,p <0.05);结论结肠癌组织β-catenin表达明显上调,而EBP50蛋白表达下调,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可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陈土明洪新凯吴超群邓小细王和鑫黄勇波谢虹桥
- 关键词:结肠癌Β-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