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放疗
  • 5篇适形
  • 4篇三维适形
  • 4篇适形放疗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三维适形放疗
  • 3篇晚期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局部晚期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鸟氨酸

机构

  • 10篇锦州市中心医...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武警辽宁总队...

作者

  • 10篇王卫东
  • 7篇马铁英
  • 3篇辛炜
  • 3篇刘志春
  • 1篇刘涛
  • 1篇石鑫
  • 1篇霍志峰
  • 1篇岳莉
  • 1篇朱红霞

传媒

  • 5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内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2
  • 5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水平,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治疗后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A、VEGFB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VEGFA(85.22±7.23)ng/ml、VEGFB(103.44±9.3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00.59±10.26)、(133.67±11.14)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CD3+CD8+T细胞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3+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6.4%低于对照组的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改善外周血CD3+CD8+、CD3+CD4+T细胞等免疫因子水平,且治疗后化疗等毒性反应发生率未增加。
王卫东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因子
肿瘤体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立体放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回顾分析肿瘤体积对ⅢA期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维立体适形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2~2009年间64例患者入组分析。23例采用单独放疗、23例采用同步放化疗、18例序贯放化疗。放疗的中位剂量是60(50~78)Gy。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是69.7%,22.7%和10.4%,18.6个月,1、3、5年肿瘤专项生存率依次为73.8%,29.7%和15.8%。单因素分析提示近期疗效、纵隔淋巴结预防照射、放疗总剂量、肿瘤体积与总生存率及肿瘤专项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体积和近期疗效是总生存及肿瘤专项生存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评价预后的最佳肿瘤体积分界值可能是80cm3。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肿瘤体积和近期疗效是显著影响总生存和肿瘤专项生存的两个因素。80cm3可能是影响预后的最佳肿瘤体积分界点。
马铁英岳莉王卫东霍志峰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预后
999生脉注射液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9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常规放疗及/或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仅予放射治疗,评价两组病人的肿瘤退缩情况、放疗中的生活质量等指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病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多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减轻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并且可能有增效作用,可作为放疗时的一种修饰治疗手段。
马铁英王卫东于清忠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肿瘤生活质量减毒增效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原发性肝癌X-刀治疗中的保肝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对原发性肝癌X-刀治疗所造成的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对接受X-刀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保肝。并设30例对照组。2组病人均于X-刀治疗当天开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检测两组疗前和疗后胆红素(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和血氨(BA)水平。结果:对照组X-刀治疗后BIL、ALT、AST明显升高。治疗组则未出现上述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氨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用于原发性肝癌X-刀治疗,可减轻肝细胞损害,保护肝脏功能。增强病人对X-刀治疗的耐受性。
辛炜马铁英刘志春王卫东
关键词:门冬氨酸鸟氨酸肝功能
肝癌三维适形放疗临床观察
2006年
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 CR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放疗技术,我科自2002年起采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取得较好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王卫东马铁英刘志春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原发性肝癌放疗技术近期疗效
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脑转移瘤患者,依据放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脑放疗,观察组给予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脑水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2.2%(37/45)高于对照组的63.4%(2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KPS评分升高,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全脑放疗方案,且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是脑转移瘤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放疗方案。
王卫东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脑转移瘤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06年
肺癌发病率已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肺癌首选手术治疗,中晚期则提倡以放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常规放疗受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耐受剂量所限,很难达到肿瘤根治量,而照射剂量又与肿瘤局部控制率成正比,多年来单纯放疗肺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崭新的放射治疗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肿瘤的局部放射剂量,并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作者采用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现报道如下。
王卫东马铁英刘志春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治疗放射治疗技术肿瘤周围局部控制率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肝动脉栓塞化疗中的保肝作用
2006年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乌氨酸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所造成的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对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给予门冬氨酸乌氨酸保肝,并设30例为对照组。2组病人均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检测两组疗前和疗后胆红素(BIL)、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氨(BA)水平。结果:对照组肝动脉栓塞化疗后BIL、ALT、AST明显升高,治疗组则未出现上述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氧亦低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乌氨酸用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可减轻肝细胞损害,保护肝脏功能,增强病人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马铁英刘涛辛炜王卫东石鑫
关键词:肝功能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
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原发性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目前临床上诊断为肺癌的患者70%-80%为中晚期肿瘤,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而放疗和化疗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科近几年应用胸部放疗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王卫东马铁英辛炜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复方红豆杉胶囊临床疗效观察局部晚期肺癌肿瘤死亡率中晚期肿瘤
锦州市放疗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放疗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7—2018年锦州市某医院进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235例进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患者中男性142例,女性93例。年龄39~78岁,平均(61.4±5.2)岁。发病部位中上段67例,中段94例,下段74例。病理分型为鳞癌139例,腺癌68例,未分化癌28例;临床分期Ⅲ期91例,放疗时间>3个月者占61.7%,放疗方法以强调放疗为主,占64.3%。该人群生理健康评分均分(67.41±6.14)分,心理健康评分均分(70.49±6.52)分。年龄(b’=-0.785)、基础疾病(b’=-0.310)、临床分期(b’=-0.361)、放疗方法(b’=0.129)、放疗时间(β=-0.224)是生理健康评分的影响因素,年龄(b’=-0.635)、文化程度(b’=0.726)、主要照顾者(b’子女=-0.392、b’其他人=-0.425)、临床分期(b’=-0.387)、放疗时间(b’=-0.346)、医疗费用结算方式(b’=-0.315)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锦州市食管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其受到年龄、基础疾病、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时间、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多因素影响,针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王卫东冯岩朱红霞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