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占刚

作品数:42 被引量:1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7篇地质
  • 11篇三维地质
  • 8篇网格
  • 7篇地质模型
  • 7篇三维地质模型
  • 7篇教学
  • 4篇地球物理
  • 4篇断层
  • 4篇体绘制
  • 3篇地质体
  • 3篇数据交换
  • 3篇数据交换格式
  • 3篇索引
  • 3篇拓扑
  • 3篇拓扑关系
  • 3篇网格简化
  • 3篇网格模型
  • 3篇模型数据
  • 3篇可视化
  • 3篇课程

机构

  • 40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市勘察设...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40篇王占刚
  • 5篇苑春方
  • 4篇屈红刚
  • 4篇王想红
  • 3篇杨瑞召
  • 3篇曹代勇
  • 3篇马亚飞
  • 3篇沙浩
  • 3篇杜群乐
  • 2篇左建平
  • 2篇周英
  • 2篇杨洪军
  • 1篇彭苏萍
  • 1篇杜文凤
  • 1篇鲁静
  • 1篇周永章
  • 1篇李青元
  • 1篇乔庆华
  • 1篇金毅
  • 1篇沈海鸿

传媒

  • 2篇测绘学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中国矿业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测绘科学
  • 1篇Applie...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义尺度影响的相离区域合并与拓扑关系计算被引量:2
2018年
拓扑关系随着语义尺度的变化需要重新推理或者计算。当粗略语义尺度下的区域对象由详细尺度下的有限个区域合并而成时,区域对象间的拓扑关系可采用已有的组合推理方法得到,然而这些方法只适用于简单对象并存在多解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9交模型的拓扑关系多尺度计算方法,分别针对相离区域合并和相邻区域合并定义了9交矩阵操作算子,可利用详细语义尺度的拓扑关系直接计算出合并区域间的9交矩阵。利用9交矩阵操作算子得到的计算结果值域为复杂区域对象间所有可能的拓扑关系,且不存在多解性,通过消除歧义性还可扩展9交矩阵操作算子,适用于多个相离简单区域组合的复杂区域。
王占刚吴自兴王想红
关键词:拓扑关系
三维地质模型数据Geo3DML向3DPDF格式转换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目前三维地质模型数据格式繁多,交换困难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标准(Geo3DML)及其向3DPDF文件转换的必要性和实现的技术途径。首先简单介绍了Geo3DML的背景、制定过程、标准概况与试用情况;然后介绍了3DPDF的背景与用途;接着介绍了3DPDF所依赖的U3D格式的背景;最后介绍了用C++编程实现Geo3DML向3DPDF转换的技术途径和一些关键技术以及对数据输出质量控制的选项设置方法。转换结果能够较好地表达三维地质模型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
贾会玲李青元屈红刚张洛宜王占刚乔庆华
关键词: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
煤田地震解释教学软件设计及实现被引量:3
2015年
为满足煤田地质和地球物理教学实验的需要,根据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原理,设计开发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煤田地震解释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4层架构体系结构设计,包括数据层、基础框架层、应用框架层和应用分析层.使用中文图形用户界面,涵盖了数据管理、数据显示和控制、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层解释、等值线成图和解释性处理等功能,可进行剖面解释、平面解释和三维可视化解释.与同类解释软件相比,其优点是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便于移植、易于扩充.该系统目前已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适合在煤炭系统高等院校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学实践使用.
杜文凤彭苏萍王占刚
关键词:煤田三维地震教学
基于STR算法的三维地质模型R树索引构建与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三维结构模型中地质体层状分布、厚度较小、形状极不规则以及空间分布多样等特点,采用STR算法构建多体R树索引,分析了构建索引预处理过程和处理断层、全区域覆盖等类型地质体的方法。数据测试表明,基于STR算法的多体R树索引整体性能优于传统R树,并且多体索引构建预处理中X、Y、Z的选取顺序对不同类型地质结构模型的查询性能也有不同影响。
王占刚左建平
关键词:地质模型索引
三维地质模型特殊可视化操作的实现被引量:21
2004年
基于改进三棱柱数据模型,通过辅助线、面与三棱柱体元的求交算法并借鉴OpenGL的功能,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几种特殊可视化操作,包括切片、虚拟钻探、虚拟漫游、透明切片、透明钻探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挖掘模型信息的目的.
曹代勇王占刚
关键词: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切片虚拟漫游
煤矿底板突水通道的多级尺度地质建模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底板突水通道的多级尺度地质建模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对原始地质数据经过处理形成三维多级尺度地质模型建模数据库;使用所述三维多级尺度地质模型建模数据库中的数据对一级尺度基础地质框架模型、二级尺度岩体精细地...
王占刚
文献传递
基于规则网格的复杂断层网络处理与建模被引量:3
2023年
断层建模是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中的主要过程之一。断层面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断层间的空间接触或者切割关系进行几何曲面的裁剪,目前方法利用三角网求交算法进行曲面裁剪,但是该算法处理复杂断层面切割关系时往往不稳定。笔者等提出了基于规则网格的复杂断层网络处理与自动化建模的方法和流程,详细讨论了基于网格化的断层网络模型形式化理论表达、建模流程中的断层网络空间关系构建以及相交裁剪处理算法等核心步骤。利用测试数据和煤矿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数据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多条互相切割、主辅关系复杂的断层网络,具有较好的算法稳定性;与SKUA—GOCAD断层建模方法对比,能够减少交互过程,提高断层建模的自动化程度。
牛露佳王双威曾义文朱晨媛王占刚
关键词:曲面裁剪
工程地质三维岩性网格模型体绘制的边界平滑方法
2024年
目的为了解决工程地质三维岩性网格模型体绘制过程中岩性属性在岩层分界处非连续过渡而产生锯齿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三维岩性网格模型细分的边界线性平滑方法。基于岩层水平连续和纵向上空间叠置关系下老上新的特点,借鉴相邻钻孔岩层连接地质界面的思路,将岩性网格组织为横向上规则划分、纵向上记录岩层段顶底高程值的形式,类似规则分布的虚拟孔(称为垂直柱Pillar),并基于此种形式在光线投射过程中利用采样点周围4个岩层段形成属性计算单元,再定义相邻柱Pillar上岩层连接规则和16种空间单元细分模板,实现模型空间内任意点的岩性属性线性计算。结果通过WebGL2.0在GPU中实现与验证,得出可以明显平滑纵向上的岩层分界,解决了体绘制岩性边界的锯齿问题,最终实现采样点岩性属性的计算并得到平滑后的效果。结论结果表明,将岩层特点与体绘制光线投射算法空间采样过程结合,针对水平连续假设的工程地质岩层具有较好的平滑效果,可为工程地质岩性网格可视化的抗锯齿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但是,因岩层间没有明确清晰的层序关系,因此不能处理含断层的模型,也不能处理大倾角岩层横向不连通的情况。
周英牛露佳王占刚张曦许钊上
关键词:光线投射锯齿体绘制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多体索引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多体索引构建方法,包括:使用横向切分R树索引生成多地质体R树索引;根据如下步骤为每个地质单体构建LOD模型,其中,单体LOD模型包括主干TIN,简化序列和八叉树索引:使用渐进格网的边折叠简化方...
王占刚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3D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reservoirs被引量:15
2013年
The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such as shale gas and tight sane gas,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resolve many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economic production levels.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3 revealed by different data sets, such as 3D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can more full3 reflect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drilling and completioT programs. First, we predict the local stress direction and open or close status of the natura fractures in tight sand reservoirs based on seismic curvature, an attribute that reveals reservoi heterogeneity and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Meanwhile, the reservoir fracture network is predicted using an ant-tracking cube and the potential fracture barriers which can affec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are predicted by integrating the seismic curvature attribute anc ant-tracking cube. Second, we use this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3D seismic data, to assis in designing the fracture program and adjusting stimulation parameters. Finally, we interpre the reason why sand plugs will occur during the stimulation process by the integration of 3E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microseismic imaging results, which further explain the hydraulic fracure propaga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open or closed state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tigh sand reservoirs.
杨瑞召赵争光彭维军谷育波王占刚庄熙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