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军
- 作品数:172 被引量:75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在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国产精锋^(■)单孔手术机器人在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9至11月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国产精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6~75(56±16)岁;体质指数为(25.1±2.7)kg/m^(2),左、右侧肾脏病变各6例;手术途径经腹腔9例,经后腹腔3例。肿物最大径为(2.7±0.7)cm,热缺血时间[M(Q_(1),Q_(3))]为19(15,26)min,手术时间180(149,216)min,术中失血量50(28,100)ml,术后受试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9±1.5)分。术后病理恶性肾透明细胞癌9例,其中核分级1级、2级、3级均为3例,病理TNM分期8例为pT1aN0M0,1例为pT3aN0M0,切缘未见癌;良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术后均未输血,未出现发热、漏尿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国产精锋^(■)单孔腹腔镜机器人在泌尿外科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庆波李智彭程郭宏骞刘光香王行环王共先李小航徐俊楠王保军张旭马鑫
- 关键词:肾肿瘤微创性机器人手术单孔
- 二次开放肾盂成形术术后复发再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引起泌尿系统上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1]。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 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P)对于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既往手术史的患者成功率高,且尿漏、再次狭窄发生率低[2]。对于二次及多次UPJO患者,RA-LPP是有效的选择[3-4]。201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1例二次开放UPJ术后复发再行RA-LPP,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3岁,因“右侧UPJ术后再发狭窄,伴右肾积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因先天性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于1994年11月在全身麻醉下经腹腔入路行开放式肾盂成形术,术后右肾积水症状缓解,长期效果欠佳。于1997年11月再次在全身麻醉下经后腹腔入路行开放式肾盂成形术。
- 杨罗佳张鹏彭程黄庆波王保军马鑫张旭
-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盂成形术机器人手术系统
- 基于GSS算法的HRD评分与高危前列腺癌和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组突变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评分与高危和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组突变的关系及对mHSP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诊治的高危前列腺癌和mHSPC患者127例,进行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测序,并基于基因组疤痕评分(GSS)算法得出HRD评分。分析HRD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27例高危前列腺癌和mHSPC患者的中位HRD评分为1.6(0.8,5.2),30例(23.6%)患者HRD评分≥10,11例(8.7%)患者HRD评分≥20。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4(P=0.044)和转移状态(P=0.008)与高HRD评分相关。存在BRCA、TP53和MYC体系基因突变型患者的HRD评分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患者(P<0.05)。在mHSPC患者中,HRD评分≥20患者出现生化复发的风险是HRD评分<20患者的12.836倍[OR:12.836(1.332~124.623),P=0.028]。结论HRD评分在高危前列腺癌和mHSPC患者中的基线水平较低;HRD评分高的患者可能倾向于拥有更高的组织学分级(ISUP≥4)和更晚的临床分期。HRD评分作为生化标志物提示不良预后的阈值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 陈志强高宇杜松良牛少曦李卓然贾玉琪董宇杰王保军
- KAI1/CD_(82)和MRP-1/CD_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编码蛋白KAI1/CD82和能动性相关蛋白-1(MRP-1/CD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52例膀胱癌石蜡标本中和KAI1/CD82和MRP-1/CD9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织中KAI1/CD82和MRP-1/CD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61.5%。KAI1/CD82和MRP-1/CD9阳性表达率在复发肿瘤中均随病理分级升高而下降(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KAI1/CD82和MRP-1/CD9和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r=0.316,P<0.05)。结论KAI1/CD82和MRP-1/CD9的表达可能是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艾星吴准唐滔薛克营居正华王保军史涛坪张旭
- 关键词:移行细胞KAI1/CD82MRP-1/CD9
- 去氨加压素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夜尿增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s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夜尿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将2012年1-10月我院收诊的前列腺增生合并有夜尿增多的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和去氨加压素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在夜尿次数、夜尿量及第一段睡眠持续时间方面的疗效。结果:共纳入55例患者,其中去氨加压素治疗组28例,安慰剂对照组27例,随访3周显示,去氨加压素治疗组在减少夜尿次数及夜尿量,延长第一段睡眠持续时间方面同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BPH/LUTS患者的夜尿增多症状,给予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安全有效。
- 黄双王保军孙圣坤郝通利张旭
- 关键词:去氨加压素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夜尿增多
- CYP11B2/B1基因多态性与醛固酮瘤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和11-β羟化酶基因(CYP11B1)多态性与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电话随访到的2002~2007年在同济医院就诊的93例APA患者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DNA多态性,包括CYP11B2基因的rs1799998、rs4539及CYP11B1基因的rs6410和rs6387;采用两对独立的PCR检测CYP11B2基因intron2多态性(野生型/转位型),分析上述位点与预后(血压恢复好/坏)的关系。结果:rs4539与术后高血压相关(P=0.008),校正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后仍相关(P=0.002)。单体型分析表明,整体上CYP11B2-CYP11B1单体型与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相关(Global sim,P=0.035)。多元回归模型表明,除了传统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前较长的高血压持续时间、高血压家族史外,单体型H2[OR 1.363(95%CI 1.094~1.689)]、H3[OR 1.555(95%CI 1.148~2.107)]是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且术前收缩压与单体型H2、H3对术后高血压有协同促进作用(均P<0.005)。结论:APA患者术后血压恢复受到CYP11B2/B1多态性的影响,术前尽早控制血压有助于术后血压的恢复。
- 王保军欧阳金芝张国玺邓西元史涛坪居正华王超徐华马鑫李宏召吴准刘双林张旭
- 关键词:醛固酮瘤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高血压
- 类固醇生成因子-1对人肾上腺皮质癌H295R细胞的影响
- 目的:人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对肾上腺的激素分泌及功能发育发挥重要作用,肾上腺增生或肿瘤常引起许多肾上腺疾病,关于SF-1与肾上腺疾病在细胞...
- 欧阳金芝母义明胡东亮王保军李宏召马鑫张旭
- 膀胱癌抑癌基因的遗传易感性和表遗传修饰研究
- 马鑫李宏召史涛坪王保军张旭
- 该研究从抑癌基因入手探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和表遗传改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多种分子标志物对早期诊断水平和预后的判...
- 关键词:
- 关键词:膀胱癌抑癌基因遗传易感性药物治疗
- 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大结节增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nj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确诊为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且临床表现为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5例。年龄37~56岁,平均46.5岁。22例入院时均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库欣综合征症状。18例伴高血压,5例空腹血糖升高,4例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术前实验室检查: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ACTH受抑制或正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受抑制。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伴多发结节。结果22例均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病理示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术后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118个月,中位值26个月。术后3~9个月复查血尿皮质醇均恢复正常,库欣综合征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好转,复查CT对侧肾上腺均无显著改变,未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16例患者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中位收缩压为128mmHg(110~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90mmHg(80~100mmHg),之后随访均降至正常水平。16例空腹血糖中位值5.04mmol/L(4.11~8.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5.1%~7.4%)。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3年、10年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对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另1例拒绝再次手术。4例患者电话随访,诉术后血压、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引起的库欣综合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以考虑作为临床一线治疗方式。
- 王保军李新涛唐露陈文政高宇欧阳金芝张旭
- 关键词:库欣综合征
- 醛固酮合酶基因和11-β羟化酶基因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醛固酮瘤发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和11-β羟化酶基因(CYP11B1)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醛固酮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提取81例醛固酮瘤患者和103例对照人群外周血DNA,应用2个独立聚合酶链反应(PCa)和TaqMan探针技术对CYP11B2和CYP11B1基因的7个多态性位点(rs6387、rs6410、rs3097、rs4539、intron2转位、rs1799998、rs13268025)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等位基因、基因型和单体型与醛固酮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intron2转位多态性位点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25.3%)高于对照组(15.0%),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较携带W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醛固酮瘤的风险增加了1.04倍(P〈0.01)。rs13268025位点中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较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醛固酮瘤的风险增加了0.91倍(P〈0.05)。7个多态性位点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单体型分析示AGGAWTF为最常见的单体型,单体型GAGAWTF是AGGAWTF发病风险的4.43倍(P〈0.01)。结论CYP11B2和CYP11B1基因多态性与醛固酮瘤发病风险明显相关,intron2转位多态性位点的C等位基因、rs13268025位点的C等位基因、单体型GAGAWTT是醛固酮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 王保军陈路遥李新涛马鑫杨素霞欧阳金芝张旭
- 关键词:醛固酮瘤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单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