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丹辉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输液
  • 2篇门诊
  • 2篇护理
  • 1篇性疾病
  • 1篇异丙嗪
  • 1篇诊病
  • 1篇中毒
  • 1篇生活质量
  • 1篇输液操作
  • 1篇输液管
  • 1篇输液管理
  • 1篇输液室
  • 1篇术期护理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锁髓内钉
  • 1篇中医
  • 1篇中医综合
  • 1篇微粒
  • 1篇微粒污染

机构

  • 6篇浙江省台州医...

作者

  • 6篇牟丹辉
  • 2篇洪凌
  • 2篇何贤君
  • 2篇林云晴
  • 1篇管金艳
  • 1篇应瑛
  • 1篇陈丽
  • 1篇余方宇
  • 1篇郭建波

传媒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在市级医院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在市级医院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医院诊疗的88例呼吸内科慢病患者,以随机表数字法作为分组方法,将88例呼吸内科慢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展开中医综合慢病管理。观察两组呼吸内科慢病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质量方面及肺功能方面的变化,并且对两组慢病管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前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活动受限评分、SGRQ总分相较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活动受限评分、SGRQ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前FEV1肺功能指标、FVC肺功能指标、FEV1/FVC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FEV1肺功能指标、FVC肺功能指标、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病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市级医院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对其展开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可以产生更加显著的提高作用,同时对患者肺功能也可以带来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患者慢病管理满意度更高。
陈丽牟丹辉
关键词:慢性疾病生活质量肺功能满意度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缩短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被引量:7
2007年
为缩短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降低病人对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不满意率,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时间长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结果:病人输液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3.6min,病人对输液等待时间过长的不满意率下降16%。可见,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输液病人等待治疗时间,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
何贤君洪凌牟丹辉林云晴
关键词:门诊病人六西格玛管理输液管理
异丙嗪在急性兴奋型酒精中毒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异丙嗪在急性兴奋型酒精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中心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兴奋型酒精中毒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异丙嗪治疗组、东莨菪碱对照组和纳洛酮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2h后患者意识状况、语言能力、头痛头晕、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结果治疗2h后,3组患者治疗比较,异丙嗪治疗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莨菪碱对照组和纳洛酮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对急性兴奋型酒精中毒,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异丙嗪,效果确切。
余方宇郭建波牟丹辉
关键词:异丙嗪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
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效能的探讨
2008年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门诊输液室乃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在患者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门诊输液室在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工作程序的规范与简捷。自2004年起,我院门诊输液室日平均输液量达到600人次,高峰期常常出现排长队现象,输液等待时间普遍较长,引发了患者的抱怨。
洪凌何贤君牟丹辉林云晴
关键词:护理质量
股骨干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本院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应瑛管金艳牟丹辉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
静脉输液操作时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预防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方法微粒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子,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结果我国药典对药液中的微粒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但这其中不包括临床操作及护士加药等环节中所造成的微粒污染。结论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牟丹辉
关键词:输液操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