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继晔
- 作品数:50 被引量:2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葡萄重要病害发生机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李兴红燕继晔徐海英王忠跃李燕王国珍
- 该成果属于农业行业的现代技术领域。成果针对严重危害中国葡萄生产的4种病害:葡萄溃疡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霜霉病和葡萄灰霉病,系统研究了其病原菌种类和发病机理,研制出了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创新点包括:率先...
- 关键词:
- 关键词:葡萄病害防治
- 可可毛色二孢菌外泌蛋白LtGhp1的功能分析
- 由可可毛色二孢菌侵染引起的葡萄溃疡病在我国葡萄产区广泛发生且造成严重的损失,但关于该病原真菌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室在探究可可毛色二孢菌的致病机理时,克隆到一个假定的外泌蛋白编码基因LtGHP1。预测LtGh...
- 彭军波Chethana K W T李兴红张玮邢启凯燕继晔
- 关键词:细胞坏死
- 文献传递
- 草莓根腐病的Dactylonectria病原菌鉴定被引量:7
- 2022年
- 0引言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北京市特色优势果品之一,为北京农民增收,区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众多,是较难防治的草莓病害。据报道,引起草莓根腐病常见的病原菌有镰刀菌属(Fusa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1]。
- 孙倩张玮燕继晔李兴红
- 关键词:草莓根腐病镰刀菌属疫霉属草莓属病原菌鉴定丝核菌属
- 两种葡萄溃疡病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为快速准确地鉴定出2种不同的葡萄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根据Gen Bank中已报道的引起我国葡萄溃疡病的6个主要种的延伸因子-1序列及β-微管蛋白序列分别设计了葡萄座腔菌和小新壳梭孢的特异性引物B.d-F/B.d-R及N.p-F/N.p-R,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对田间病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引物B.d-F/B.d-R和N.p-F/N.p-R可以分别在葡萄座腔菌和小新壳梭孢中扩增到324 bp和212 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均为10 pg。双重PCR检测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的最佳用量为0.05 U/μL,引物B.d-F/B.d-R和N.p-F/N.p-R的最佳终浓度均为0.2μmol/L,最适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为58℃和30 s。对田间葡萄病样的检测结果与室内病样常规病原菌分离结果一致。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检测葡萄座腔菌和小新壳梭孢,有助于快速、灵敏地检测葡萄苗木的带菌情况。
- 张玮李兴红郭飞飞刘梅黄金宝燕继晔
- 关键词:葡萄葡萄座腔菌
- 胶东半岛地区葡萄病毒病田间调查和血清检测被引量:2
- 2011年
- 2008年8—9月对胶东半岛葡萄主产区15个葡萄园的病毒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采集了4个酿酒葡萄品种共计44份葡萄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从样品中分别检出葡萄斑点病毒(GFKV)、葡萄卷叶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病毒3(GLRaV-3),检出率分别为6.82%、2.27%和40.91%。蛇龙珠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总检出率达60.71%;赤霞珠样品中检出了葡萄卷叶病毒3和葡萄斑点病毒,总检出率为36.46%。蓬莱地区葡萄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检出率达55.56%,龙口地区病毒检出率也达到了52.17%。
- 周莹林秀敏严红燕继晔乔广行李兴红
- 关键词:葡萄葡萄病毒病葡萄斑点病毒胶东半岛
-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分子鉴定初报被引量:18
- 2010年
- 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单链病毒,目前双生病毒病害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物上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我国多省报道作物上有这类病毒的发生,且有逐年加重和扩散的趋势。根据危害番茄的双生病毒DNA-A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2009年4月采自河北省魏县表现叶片黄化、曲叶症状的4个番茄样品进行PCR检测,均为双生病毒阳性,对样品的扩增片断进行了克隆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virus,TYLCV)山东分离物(FJ646611.1)序列相似性为99.25%~99.55%,说明河北番茄黄化曲叶病由TYLCV引起。
- 周莹李兴红刘建华姜京宇王曙峰燕继晔
-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 葡萄溃疡病菌巢式PCR高效检测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 2012年
- 葡萄溃疡病(grape canker)在世界葡萄种植区普遍发生,可引起葡萄的顶梢枯死、枝干溃疡、果实腐烂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整株死亡,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已知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中的17个种可引起葡萄溃疡病[1]。
- 张玮燕继晔黄金宝王军乔广行李兴红
- 关键词:葡萄生产溃疡病菌巢式PCR葡萄座腔菌果实腐烂枯死
- 引起我国甜樱桃叶斑病的间座壳菌种类鉴定被引量:9
- 2022年
- 为明确引起我国甜樱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9年在北京市、四川省、山东省和辽宁省对与已报道的其他叶斑病症状明显不同的一种甜樱桃叶斑病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EF1-α、TUB2和CAL)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新发现的这种甜樱桃叶斑病通常从叶边缘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病斑,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有时形成穿孔。从病样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单孢系菌株,结合其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等,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最终将10株菌株鉴定为甜樱间座壳Diaporthe eres(5株)和大豆间座壳D.sojae(5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甜樱间座壳和大豆间座壳对甜樱桃叶片均具有致病性,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
- 周悦妍张玮李兴红冀树娴韩昌坪燕继晔
- 关键词:甜樱桃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 花脸蘑蛋白粗提液控制辣椒病毒病及促生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提取野生食用菌——花脸蘑Lepista sordida的蛋白粗提液,并在室内测定其对辣椒病毒病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辣椒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以25、50和100μg·mL-1的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分别茎叶喷雾处理后再接种黄瓜花叶病毒,防治效果分别为72.11%、79.53%和94.86%;以100μg·mL-1的花脸蘑蛋白粗提液通过茎叶喷雾,浸种与茎叶喷雾结合两种方法处理辣椒后,辣椒根系的湿重及干重、辣椒地上部湿重和干重、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指数、株高、茎粗和壮苗指数均比对照明显提高。综上所述,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在室内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病毒病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辣椒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燕继晔马凤金严红周莹郭霞李兴红
- 关键词:辣椒病毒病促生作用
- 部分葡萄品种酸腐病田间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7
- 2012年
- 酸腐病是近年来在我国葡萄生产上严重发生的病害之一,引起中后期果穗腐烂,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2010-2011年笔者调查了北京地区24个不同葡萄品种酸腐病的田间发生情况,并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1个酿酒葡萄品种聚为3类。第1类,‘小味尔多’、‘小芒森’和‘赤霞珠’病情指数最低(2.08~4.17);第2类,‘胡桑’、‘阿拉奈尔’和‘品丽珠’病情指数居中(5.83~9.17);第3类,‘长相思’、‘佳美’、‘雷司令’、‘梅鹿辄’和‘维奥尼’病情指数最高(16.25~20.00)。13个食用葡萄品种也聚为3类。第1类,‘茉莉’、‘红伊豆’、‘巨峰’和‘黑奥林’发病最轻,病情指数最低(1.00~5.00);第2类,‘世纪无核’、‘玫瑰香’、‘龙宝’、‘黄意大利’、‘京蜜’、‘金香玉’和‘魏可’病情指数居中(7.00~10.67);第3类,‘里扎马特’和‘亚都蜜’,发病最重,病情指数最高(15.67~18.00)。试验为葡萄酸腐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依据。
- 张夏兰李兴红蔡建波燕继晔胡盼耿文龙赵晓燕魏艳敏
- 关键词:葡萄酸腐病病情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