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华
- 作品数:29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对颅骨及头皮缺损的一次性修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运用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一次性修复颅骨及头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0年2月,应用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修复6例颅骨及头皮复合性缺损的创面,均为头皮鳞癌完整切除后导致的头皮及颅骨部分缺失。颅骨缺失范围3cm×4cm^5cm×7cm,头皮缺失范围4cm×6cm^8cm×9cm,先行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后制备转移颞顶部皮瓣覆盖钛网,皮瓣转移后所形成创面通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与周围头皮组织完整愈合,术后随访1~6个月,外形良好。结论: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对颅骨及头皮缺损的一次性修复方法安全、有效,恢复了患者的外形及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熊清华刘诚李小林
- 关键词:钛网
- 矩形瓣口轮匝肌重组修复双侧Ⅲ度唇裂被引量:2
- 2013年
- 唇裂是口腔颁面部最常见的先人性发育畸形之一,在我国唇裂发病率为1.8%。其主要的影响在于使患儿的外貌产生缺陷,手术是其主要治疗办法,
- 邓小华熊清华
- 关键词:口轮匝肌矩形瓣发育畸形发病率
- 局部筋膜瓣联合植皮在头面部骨外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运用局部筋膜瓣加植皮修复头面部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局部筋膜瓣加植皮修复有骨外露的头面部创面13例患者,其中外伤6例,皮肤恶性肿瘤7例。根据创面面积大小及形状,在创面旁切取获得适当大小筋膜瓣,范围3cm×6cm^6cm×9cm,经折叠后覆盖骨外露创面,将中厚皮片植于筋膜瓣上,术后观察植皮成活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筋膜瓣及植皮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1~6个月,外形良好。结论:局部筋膜瓣加植皮修复骨外露创面效果肯定,外形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熊清华刘诚李小林余伟灵
- 关键词:头面部骨外露创面植皮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头面部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密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因外伤导致头面部皮肤大面积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行清创后密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对照组18例,行常规清创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后期均需行植皮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创面恢复情况、植皮手术准备时间、疼痛程度及所植皮成活情况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和传统方法相比,密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皮肤损伤中优势明显,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熊清华刘诚
- 关键词:创面处理
- 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 2019年
- 目的:观察比较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观察组:婴儿期行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二期行腭裂修复,随访时平均年龄(5.99±0.49)岁;对照组:婴儿期仅行唇裂修复,二期行腭裂修复,随访时平均年龄(6.05±0.54)岁;另15例无先天性唇腭裂的6岁龄儿童作为正常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及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对照组上颌骨发育受限更明显。结论: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可以适当减轻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但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尚无明显差异。
- 熊清华刘诚汪丹凤
- 关键词: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
- 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1年
- 目的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予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所有牙槽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充填。术后半年随访,采用CT测量植骨区域的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比较2组术后植骨区域成骨率。结果观察组成骨率为0.23±0.09,对照组成骨率为0.30±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5,P>0.05)。结论骨诱导修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相似。
- 熊清华汪丹凤万冠群
- 关键词:牙槽突裂
- 不同浓度康复新液对慢性溃疡创面修复及IL-2表达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康复新液对慢性溃疡创面修复及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溃疡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例。各组溃疡创面经清创后用一次性密闭负压吸引材料(VSD)覆盖,分别给予0%(生理盐水)、25%、50%、75%和100%5种不同浓度的康复新液冲洗。比较治疗后5组创面肉芽组织HE染色情况、IL-2表达、新生血管数量及创面面积缩小比例。结果各组创面肉芽组织HE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密度各不相同,冲洗液浓度越高组,毛细血管密度越高。与0%组比较,25%组、50%组创面IL-2表达、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面积缩小比例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组比较,75%组、100%组创面IL-2表达、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面积缩小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浓度的增加,康复新液对慢性溃疡创面修复及IL-2表达的影响逐渐增大,以75%以上的浓度影响显著,结合临床效果及经济角度考虑,康复新液冲洗以75%的浓度最佳。
- 熊清华石卫红胡云刚李小林
- 关键词:康复新液慢性溃疡创面IL-2创面修复
- 不同浓度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疗效及对VEGF 表达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疗效及对VEGF表达影响。方法收集40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五组,平均每组8例,均经清创后VSD覆盖,分别给予0%(生理盐水)、25%、50%、75%和100%五种不同浓度的康复新液冲洗创面。取第七天创面边缘肉芽组织,测定其VEGF的含量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同时,测量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两两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康复新液浓度的增加,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VEGF表达、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均增加,75%浓度和100%浓度的康复新液与生理盐水组有明显差异(P<0.05),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康复新液可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与提高创面肉芽VEGF表达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相关,结合临床效果及经济角度考虑,康复新液冲洗以75%的浓度最佳,适宜临床推广运用。
- 胡云刚熊清华李小林石卫红
- 关键词:康复新液慢性溃疡创面VEGF创面愈合
-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后发育的近期观察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方法,并初步观察其对鼻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7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期行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术后随访6—8年,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患者术后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27例患儿中,10例鼻外形远期效果为优,良14例,差3例。结论在了解鼻部血供解剖的基础上,应用适宜的手术方法进行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对鼻部发育无明显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学龄前患儿的唇裂伴发鼻畸形。
- 邓细河翟佳羽徐达传程宁新向宇燕熊清华王洪涛
- 关键词:唇裂鼻畸形婴儿期
- 负载PDGF-BB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修复裸鼠皮肤缺损
- 2014年
- 目的构建负载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探索将其用于裸鼠皮肤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被PDGFBB制成纳米缓释微球,并黏合在脱细胞人工真皮上,将负载PDGF-BB纳米微球的人工真皮移植至裸鼠动物模型中(实验组,n=10),并以负载空载体纳米微球的人工真皮移植裸鼠作为对照组(n=10),观察携带PDGF-BB纳米微球人工真皮对裸鼠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局部组织中a-SMA和基膜聚糖(lumican)的表达情况。结果负载PDGF-BB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较负载空载体纳米微球的人工真皮修复创面时间更短、速率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PDGF-BB纳米微球人工真皮移植创面后,局部组织的a-SMA和lumican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携带PDGF-BB纳米微球脱细胞人工真皮能显著提高皮肤损伤治疗的效果,有可能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 刘诚付劲松熊清华刘淑琴熊龙
- 关键词:人工真皮纳米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