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宣东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翻译
  • 5篇译史
  • 4篇佛典
  • 3篇译论
  • 3篇文本
  • 3篇文本阅读
  • 3篇翻译史
  • 2篇道可道
  • 2篇译者
  • 2篇哲学
  • 2篇文学
  • 2篇文学文本
  • 2篇可道
  • 2篇翻译策略
  • 2篇翻译理论
  • 2篇非常道
  • 2篇佛经
  • 2篇常道
  • 1篇选辑
  • 1篇译本

机构

  • 14篇电子科技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

作者

  • 17篇熊宣东
  • 3篇范雄飞
  • 1篇冯文坤

传媒

  • 4篇上海翻译(中...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译苑新谭
  • 1篇外语研究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追本逐末 抉隐明道——文本阐释与翻译再诠释
2011年
文本阐释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对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因此本文运用中西方文本阐释理论,对文本阐释多样性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翻译应该遵循的策略:指导原则应"取法乎上上";理解要"得意忘言";表达需"离形得似";同时笔者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道家哲学命题是对文本阐释与翻译的经典诠释。
熊宣东
关键词:文本阅读翻译策略
论勒菲弗尔对中国佛典译论译史的误读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用十个典型实例揭示了勒菲弗尔对中国佛典译论译史的失察和误读,剖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勒氏征引间接文献资料所造成的"积非成是"乃至"以讹传讹"的现象,呼吁中国翻译理论工作者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向海外译介中国佛典译论译史。
熊宣东
关键词:误读
论林语堂的“半半哲学”及其翻译理论被引量:2
2006年
文章通过对林语堂“半半”人生哲学的分析,指出林氏翻译思想也受这一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其翻译实践中体现的“和谐”“近似”“多元互补”的翻译观、“有容乃大”的宏伟气魄及其“后现代”翻译思想,在翻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熊宣东范雄飞
关键词:翻译理论
“练”-“研”-“炼”——译者成功途径再诠释
2004年
作者提出“练”“研”“炼”三个概念作为译者遵循的翻译活动的准则及自身评价的标准 ,深入阐释其实现的途径并指出“练”是基础、前提 ;“研”是核心、途径 ;“炼”是结果、目标。三者互为条件 ,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形成完美、辩证的统一体。
熊宣东
关键词:译者
从佛典译场管窥提高当今翻译质量的途径被引量:6
2014年
根据对佛经翻译场所建设、译人待遇、译场设官分职的考证,笔者认为,如果能动员各种民间、政府资源、资金,营造人人支持、热爱翻译事业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强翻译场馆等硬件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强翻译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翻译工作者的政治、经济待遇,在重大的内翻、外译任务中,能尽量效仿佛经翻译的各种严密分工和管理办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那么,当今中国翻译质量堪忧的现状必将得到大力改善。
熊宣东
关于编撰翻译史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对谭载喜教授编撰的《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马祖毅教授所编撰的《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进行了梳理和考证,笔者在仔细研读之后,略感些许遗憾,于是考查典籍,反复甑辨,瑜中求瑕,对少数引证不确和疏漏之处进行考辨,并提出几点关于编撰翻译史的思考。
熊宣东
关键词:翻译史编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文学文本阅读与翻译再诠释
2009年
本文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本质属性及阐释多样性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翻译应该遵循的策略:指导原则应"取法乎上";理解要"得意忘言";表达需"离形得似";论证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道家哲学命题所蕴涵的丰富的翻译哲学思想,是对文学文本阅读与翻译的经典诠释。
熊宣东
关键词:文本阅读翻译策略
廖承志致蒋经国信原文及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扼要地分析、总结了廖承志致蒋经国信原文的特色及其两个英译本的成败得失,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文的“细读”,二是对原文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范雄飞熊宣东
关键词:英译
论解构及其对翻译的“解”与“构”——解构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2012年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阐释活动在解构大浪淘沙的冲击之下,其传统的忠实对等观受到质疑,译本与原文的关系被颠覆,译者和读者的创造性得到极度的张扬,传统的文本观念和阐释策略被推到风尖浪口,解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与此同时,解构过分强调文本的隐喻性和修辞性,往往使阅读陷入极度的困境。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主张,虽然颇具辨证的因子,却往往导致极度的相对和虚无主义,文本的阐释也往往出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局面,对翻译的影响将是"误译有理"、"乱译有据",因此,解构最终也难逃被颠覆和解构的命运,留给"理论之后"更加理性的思考。
熊宣东
关键词:解构翻译研究
佛典译论译史研究:意义、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研究佛典译论译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虽然学界多年来对佛典译论译史的发掘、整理、阐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现有的著述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和不足,佛典译论译史研究现状尚难令人满意。改变这些现状,不仅需要政府、民间社团组织等营造有利的外部氛围,增加相关投入,还需要相关学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佛学、宗教、古文、历史、梵文等的认知度,提高对编撰翻译史的认识,以完善佛典译论译史为己任,在汲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一手权威佛籍文献史料,为国内外学者以及普通读者奉献读之有益、引之无误的佛典译论译史研究文著。
熊宣东
关键词:佛典翻译史翻译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