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科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毛虫
  • 3篇鞭毛虫
  • 2篇异养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研究
  • 2篇鞭毛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异养鞭毛虫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优势种
  • 1篇沙滩
  • 1篇摄食
  • 1篇生长率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硅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水域
  • 1篇水域环境
  • 1篇体积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作者

  • 7篇潘科
  • 6篇黄凌风
  • 5篇郭丰
  • 3篇林施泉
  • 1篇汪文澜
  • 1篇贾晓燕
  • 1篇向平
  • 1篇朱致盛
  • 1篇黄邦钦
  • 1篇赵立波
  • 1篇蓝文陆
  • 1篇欧林坚
  • 1篇篮文陆

传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异养性海洋鞭毛虫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黄凌风潘科郭丰欧林坚林施泉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鞭毛虫异养浮游生物群落微食物环
温度对一种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了温度对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Cafeteria roenbergensis的生长率和细胞体积的影响,观察了细胞体积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当食物浓度满足饱和摄食要求时,在12~28℃的实验温度区间内,该种异养鞭毛虫的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率为0.19~2.09d-1;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生长期的鞭毛虫平均细胞体积有很大差异,最大平均细胞体积均出现在开始进入指数生长期的阶段;20℃和28℃条件下,C.roenbergensis分别于接种后48、36h平均细胞体积达到最大,分别为31.92和26.03um3,是实验初始阶段细胞体积的304%和253%,其后,细胞体积逐渐减小,但仍明显大于初始阶段的细胞体积。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该鞭毛虫的生长适应策略可能存在差异。
黄凌风汪文澜林施泉潘科贾晓燕朱致盛
关键词:温度生长率细胞体积
海洋异养鞭毛虫摄食与生长的实验生态学研究
异养鞭毛虫(heterotrophic flagellates)是一类营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它们的运动和摄食主要是通过鞭毛来完成,即使具有质粒,也主要是通过异养的方式来获取食物或者能量。该生物类群种类多样性高,具有个体小...
潘科
关键词:异养鞭毛虫摄食荧光标记
文献传递
内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初探被引量:19
2004年
生物硅指来源于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的生源无定形硅.生物硅积累的时空变动被看作是古生产力和古气候重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内湾水域,生物硅可作为初级生产力和营养盐变动状况的良好指标.我们通过文献查阅和对比实验建立一套针对内湾沉积物样品的生物硅测定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厦门西海域沉积物样品中的生物硅含量,同时讨论了利用生物硅数据推断此海域的各种环境参数的变动情况的可行性.
赵立波黄凌风潘科郭丰向平
关键词:沉积物生物硅水域环境
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2006年
微型异养鞭毛虫作为海洋微食物环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营养盐再生等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当代海洋微食物环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就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结合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今后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黄凌风潘科郭丰林施泉篮文陆
夏季黄海、东海鞭毛虫的丰度与悬浮颗粒物的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对2001年8月黄海中部和南部以及东海北部海洋鞭毛虫的丰度及其与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调查区域内的鞭毛虫丰度为44~12600个/cm^3,它们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比例可达60%以上.悬浮颗粒物的粒径谱可以分为平缓型、驼峰型、浮游生物型和混合型.鞭毛虫丰度的变化与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分布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来说,两者数量的相关性显著,而不同的粒径谱类型中,两者的关系有不同的特点.对两者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为今后海域生态调查中鞭毛虫丰度的快速估计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潘科黄凌风郭丰黄邦钦
关键词:鞭毛虫悬浮颗粒物
厦门岛东海岸沙滩底栖甲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对厦门岛东海岸黄厝沙滩底栖甲藻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为每月一次的调查,共鉴定甲藻种类46种,其中底栖种39种,常见种14种,优势种4种.Amphidinium britannicum和Adenoides sp.为冬春季优势种,Herdmania litoraris和Peridinium quinquecorne为夏秋优势种,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比较明显.夏秋季节的种数多,冬春季节的种数少,细胞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夏季,秋冬两季数量很少,由夏季的200多个每克干沙减少到冬末的0~4个/g干沙;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0和2月,谷值出现在12月和7月.空间分布上,底栖甲藻的总细胞密度和优势种的细胞密度呈现由高潮带向中、低潮带增加的趋势.分析了影响厦门东海岸沙滩底栖甲藻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沙滩底栖甲藻与近岸赤潮及着色砂现象的关系.
蓝文陆黄凌风郭丰潘科
关键词:优势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