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学甫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制剂
  • 3篇活性
  • 3篇革兰
  • 2篇阴性菌
  • 2篇英文
  • 2篇制剂
  • 2篇生物学
  • 2篇体外
  • 2篇活性研究
  • 2篇革兰氏阴性菌
  • 1篇代谢产物
  • 1篇毒性
  • 1篇选择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收缩
  • 1篇血管作用
  • 1篇衍生物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耳毒性
  • 1篇药学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11篇游学甫
  • 4篇宋丹青
  • 3篇蒋建东
  • 3篇胡辛欣
  • 2篇詹宏磊
  • 2篇杜力军
  • 2篇邢东明
  • 2篇雷帆
  • 2篇王玉刚
  • 2篇汪燕翔
  • 2篇王秀坤
  • 2篇孙承航
  • 2篇柴玉爽
  • 1篇周建琴
  • 1篇汪月
  • 1篇胡珺
  • 1篇蒋建明
  • 1篇李传友
  • 1篇梁越欣
  • 1篇高凌玉

传媒

  • 2篇Chines...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及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研究
目的寻找到新型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方法本研究设计合成了8个以N-磺酸氧基-2,2-二甲基-3-氨基β-内酰胺为母核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化合物17h表现出较...
付海根汪燕翔胡辛欣游学甫宋丹青
关键词:构效关系
文献传递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产生耐药。大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由广谱β-内酰胺酶TEM-1和SHV-1突变而来,此外还有CTX-M族、OXA族以及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家族的类型,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β-内酰胺酶的分类、ESBLs的特性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向倩游学甫蒋建东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子生物学
新安莎类抗生素,康乐霉素A体外抗结核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发现新安莎类抗生素,康乐霉素A体外抗结核活性。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地中海诺卡氏菌康乐变株1747-64发酵液中分离康乐霉素A,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康乐霉素A对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以及人工诱变的耐氧氟沙星(OFLX...
高凌玉张健源李传友周建琴游学甫王振汪月孙承航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MIC
文献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90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9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分别追踪化合物抗菌活性及评价化合物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LC-MS法初步研究光照和温度因素对化合物1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从Streptomyces sp.90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已知化合物collismycin A(1)、collismycin B(2)、pyrisulfoxin A(3)、SF2738C(4)、SF2738D(5)和SF2738F(6);化合物1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在8~16μg/mL之间,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MIC在32~64μg/mL,而对革兰阴性菌抑制活性较弱。化合物1在溶液状态下对光照敏感,而对温度较稳定。结论化合物1为放线菌Streptomyces sp.90主要活性物质,但对光照不稳定。
卢覃培刘少伟胡辛欣游学甫孙承航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斑马鱼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素之一。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耳毒和肾毒作用,在药物致聋因素中排在首位。本研究以庆大霉素(gentamycin)、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等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代表性药物,研究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和对幼体毛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索了该损伤与听觉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①3种药物的致死作用都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致死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②3种药物处理的5 dpf(day past fertilization)幼体出现身体失衡及体位异常,以及耳囊结构的异常变化;③毛细胞染色实验可观察到,3种药物作用的毛细胞和神经丘均出现明显的损伤和数量减少;④与听觉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eya1、val、otx2、dlx6a均随3种抗生素药物浓度的升高,出现差异性的表达水平下调。本研究首次探索了这3种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理与斑马鱼听囊结构和听觉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并证明利用斑马鱼建立简便、准确、直观、快速地检测药物耳毒性的模型和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赵壮佟军威张靖溥游学甫蒋建东胡昌勤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毛细胞
选择性5-羟色氨受体抑制剂——巴西苏木红素(英文)
2011年
目的:子宫平滑肌内存在多种5-HT受体,5-HT通过作用于5-HT受体实现其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巴西苏木红素对5-HT受体的作用及其特点。方法:小鼠分离子宫平滑肌条,采用受体拮抗实验和real time PCR方法,对巴西苏木红素的5-HT受体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巴西苏木红素虽然对正常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频率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5-HT2受体激动剂马来酸麦角新碱的收缩活性,其pA2为5.71±0.21。而5-HT亚型的选择性激动剂舒马普坦(5-HT1D)、AL34662(5-HT2A)、MCPP(5-HT2C)的收缩子宫活性同样能够被巴西苏木红素抑制,pA2分别为4.58±0.06;4.91±0.15;5.38±0.15。巴西苏木红素明显抑制了5-HT受体1D和2C亚型mRNA的表达。结论:巴西苏木红素能够阻滞小鼠子宫5-HT受体,并通过可能影响5-HT受体所介导的子宫功能。
王秀坤雷帆柴玉爽王玉刚詹宏磊邢东明游学甫李慧颖杜力军
关键词:5-HT受体子宫小鼠
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及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研究
目的:寻找到新型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方法:本研究设计合成了8个以N-磺酸氧基-2,2-二甲基-3-氨基β-内酰胺为母核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化合物17h表...
付海根汪燕翔胡辛欣游学甫宋丹青
关键词:合成工艺优化设计
文献传递
吴茱萸收缩血管作用的体内体外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吴茱萸提取物经透析袋(100D)处理后,对吴茱萸透析液(ED,>100D)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ED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脑血流,并能够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且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在苯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基础上ED能够引起进一步的收缩反应。250mg·L-1 ED的血管收缩活性,其诱导血管收缩的程度是50mmol·L-1 KCl最大收缩的113%,是10μmol·L-1苯肾上腺素的78%,为20mmol·L-1咖啡因的183%。细胞表面α受体的拮抗剂酚妥拉明,能够明显抑制吴茱萸收缩血管活性,而β,M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阿托品和氯沙坦均未对ED的收缩血管活性带来影响。去除细胞外的钙离子或者使用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尼卡地平可以显著地抑制ED的缩血管作用,而钙离子通道开放剂BAY-K8644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ED收缩血管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利用选择性受体抑制剂对ED可能的信号通路研究显示,使用肌球蛋白激酶(MLCK)抑制剂、RhoA抑制剂和三磷酸肌醇(IP3)受体抑制剂均可以抑制ED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对吴茱萸的活性则无影响。结论:ED能够引发钙依赖性和非钙依赖性血管收缩,其中机制包括细胞外钙内流,α受体、ROK和IP3受体信号通路以及MLCK的激活等。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不仅包括细胞膜钙通道的调节机制也包括对细胞内钙的调节。
王秀坤王玉刚詹宏磊柴玉爽胡珺邢东明游学甫雷帆杜力军
关键词:血管收缩
一种异羟肟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酶抑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羟肟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异羟肟酸类衍生物中的异羟肟酸基团与LpxC酶活性区域中的活性锌离子螯合,且含有与LpxC酶中的疏水通道结合的疏水侧链,上述两个方面内...
王玉成游学甫王菊仙杜潇楠王明华朱梅张国宁
文献传递
衰老生物学指标和模型的研究及其在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电东蔡年生宋旭王真邓洪斌刘琼岩陈巍李宗锴梁越欣崔大鹏蒋建明于滨宋丹青游学甫盛丰年
一.任务来源于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老化对淋巴因子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3880843);(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致衰老理论的研究和应用(30070827);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
关键词:
关键词:衰老模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