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芃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纵隔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被引量:6
- 1999年
- 为了研究原发性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常规石蜡包埋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例MFH。3 例MFH 均位于中纵隔,肿瘤界限清楚有包膜或假包膜,术后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最长无瘤生存者已达9 a。纵隔原发MFH的病理特点与软组织MFH 相同,但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低,提示其预后好于软组织MFH。
- 刘尚梅刘杉何祖根温芃刘藏敏
- 关键词:纤维组织细胞瘤纵隔肿瘤病理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起源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对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组织起源的意义。方法收集 3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多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抗体包括TTF 1、SpA、CK、EMA、F Ⅷ、CD34、calretinin、HBME、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actin、S 10 0等。结果 3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 ,未发现多发及转移病例。形态学上PSH表现为表面细胞 (SC)和圆形细胞 (RC)两种瘤细胞成分。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瘤细胞几乎 90 %以上均表达TTF 1及EMA ;SC可表达CK和SpA ,而RC几乎不表达CK和SpA。少数几例PSH中的RC呈散在灶状表达SpA或synaptophysin或S 10 0。其余间皮源性、血管源性、神经内分泌源性及肌上皮源性抗体在两种细胞中均呈阴性染色结果。结论 PSH实际上是来源于肺泡上皮的良性肿瘤 ,应称之为良性肺泡上皮细胞瘤。其中表面上皮相对成熟 ,圆形上皮属于原始肺泡上皮 。
- 林冬梅邹霜梅吕宁刘秀云温芃李凌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肺硬化性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良性肿瘤
- 成束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4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揭示成束蛋白(fascin)和细胞角蛋白14(CK14)在不同器官的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450例不同器官的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cin和CK14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cin在食管、肺、喉、宫颈和外生殖器的鳞癌中弥漫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90.0%、96.7%、78.6%和89.7%,在肺腺癌、胃腺癌、结直肠腺癌、肝细胞癌、胰腺导管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子宫宫内膜样腺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0%、23.3%、14.3%、10.3%、73.3%、13.3%、6.7%、60.0%、66.7%和10.0%;在鳞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14在食管、肺、喉、宫颈和外生殖器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36.7%、83.3%、60.7%和96.3%,而在肺腺癌、胃腺癌、结直肠腺癌、肝细胞癌、胰腺导管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子宫宫内膜样腺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13.3%、20.7%、41.4%、46.7%、6.7%、40.0%、13.3%、20.0%和6.7%;在鳞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cin与CK14联合,在鳞癌中任一蛋白阳性率,与在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ascin和CK14在多器官鳞癌呈高表达,在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呈较低表达.联合检测fascin和CK14的表达,可用于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薛丽燕邹霜梅郑闪谢永强温芃刘秀云林冬梅吕宁
- 关键词:肿瘤病理学组织芯片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HPV16/18型感染与c-erbB_2、H-ras、c-myc表达的关系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HPV 16 / 18型感染与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聚合酶链反应证实的 34例HPV 16 / 18感染阳性、2 0例HPV 16 / 18感染阴性的TCC组织和 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的表达 ,并经统计学处理。 结果 HPV 16 / 18感染阳性组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5 .9% (19/ 34)、5 8.8% (2 0 / 34)、6 1.8% (2 1/ 34) ;HPV 16 / 18感染阴性组分别为 5 5 .0 % (11/ 2 0 )、6 5 .0 % (13/2 0 )、6 5 .0 % (13/ 2 0 ) ;正常膀胱粘膜上述 3种蛋白产物表达阳性例数依次为 0、1、0例。HPV 16 / 18感染与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表达无关 (P >0 .0 5 )。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其阳性表达率与TCC的病理分级相关 (P <0 .0 5 )。癌组织内c erbB2 与c myc蛋白产物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HPV 16 / 18可能不是主要通过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的改变来发挥作用。c erbB2 、H ras、c myc蛋白产物的改变有可能为TCC发生的晚期事件 。
- 黄燕萍何祖根刘海涛王顺宝郑闪温芃刘秀云
- 关键词:癌蛋白
- 胃肠道间质瘤中p53和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 l-2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 al tumors,G ISTs)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94例G ISTs构建组织微阵列(TMA),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检测G ISTs组织中p53和bc 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在p53 TMA中,184例可评估(94.8%),在bc l-2 TMA中181例可评估(93.3%)。p53和bc l-2基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4.8%和59.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NIH分级、肿瘤部位、坏死、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和转移复发有关。bc l-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NIH分级、肿瘤部位、坏死和黏膜受累及有关。p53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1%和76.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c l-2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1%和76.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与bc l-2蛋白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bc l-2表达与G ISTs预后有关,p53、bc l-2可作为判断G ISTs预后的标志物。
- 石素胜孙耘田温芃刘秀云
- 关键词:胃肠肿瘤间质瘤P53蛋白BCL-2蛋白组织微阵列
-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53和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 和bcl-2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4例GISTs构建组织微阵列(TMA),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ISTs 组织中p53和bcl-2基因蛋...
- 石素胜孙耘田温芃刘秀云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P53蛋白BCL-2蛋白组织微阵列
- 文献传递
- 成束蛋白、细胞角蛋白1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 目的检测和分析食管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粘膜组织及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成束蛋白 (fascin)和细胞角蛋白14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两种细胞骨架蛋白及相关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及在食管鳞癌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1...
- 吕宁薛丽燕宋咏梅任立群童彤罗巍董立佳管向军邹霜梅郑闪毕蕊温芃何祖根詹启敏
- 文献传递
- 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面活性蛋白-B及细胞角蛋白对鉴别肺原发和转移性腺癌的意义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鉴别肺原发腺癌和肺转移性腺癌的一组免疫组化标记物。方法 对 72例肺叶切除标本 ,包括 4 2例肺原发腺癌和 30例肺转移性癌进行常规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表面活性蛋白 (SP B)及细胞角蛋白 (CK7、CK2 0 )的表达。结果 TTF 1和SP B在肺原发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74 %和 5 2 %。两种抗体相结合 ,在肺原发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 79%和 94 %。肺原发腺癌CK7染色全部为阳性 ,CK7阳性 /CK2 0阴性者 2 4例 (5 7% ) ,CK7阳性 /CK2 0阳性者 18例。肺转移癌以结肠腺癌及乳腺癌为主。结肠腺癌CK2 0染色全部为阳性 :CK7阴性 /CK2 0阳性者 11例 (92 % ) ,CK7阳性 /CK2 0阳性者1例。乳腺癌对细胞角蛋白染色结果与肺原发腺癌相似 :CK7阳性 /CK2 0阴性者 4例 ,CK7阳性 /CK2 0阳性者 4例。联合 4种抗体染色结果 :肺原发腺癌以CK7阳性 /TTF 1或SP B阳性为主(79% ) ,肺转移性乳腺癌以CK7阳性 /TTF 1和SP B阴性为主 ,肺转移性结肠癌以CK2 0阳性 /CK7阴性 /TTF 1和SP B阴性为主 ,P均 <0 0 0 1。结论 联合使用TTF 1、SP B、CK7和CK2 0这一组抗体有助于鉴别肺原发腺癌和转移性腺癌 ,以及提示某些常见肺转移性腺癌的原发部位。
- 邹霜梅林冬梅吕宁刘秀云温芃刘复生
- 关键词:甲状腺细胞角蛋白
- 硬化性横纹肌肉瘤病理形态学特点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RMS)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同时对一种少见形态进行描述。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SRMS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由圆形、多角形、梭形细胞及玻璃样变,似软骨、骨或黏液样间质组成。丰富的间质将肿瘤细胞分隔成小团块或梁索状,形成不规则吻合的腔隙,内衬异型细胞呈乳头或簇状,似腺管或脉管样结构,梭形细胞区域呈束状排列,似纤维肉瘤。可见散在圆形、多角形或短梭形、胞质明显红染、核偏位的横纹肌母细胞,部分区域呈多个微囊状,内衬立方、扁平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常漂浮多少不等散在的肿瘤细胞,周边或其内见多灶硬化结节似骨组织,微囊区与硬化结节有过渡。免疫组化MyoD1、desmin和actin(+)。结论SRMS是一种罕见的肉瘤类型,可能是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亚型,与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关系密切,微囊性和灶状硬化结节是一种罕见的横纹肌肉瘤形态;免疫组化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关键作用。
- 张宏图温芃郭蕾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硬化性微囊性
- 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5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寻找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适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方法检测嗜铬粒素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CD56、甲状腺转录网子-1(TTF—1)、细胞角蛋F1AE1/AE3、CK34S3E12及CK10/13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结果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占同期浅表食管癌的4.8%(15/312)。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3.7个月。1、2和5年生存的分别有10、5和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NSE、突触素、AE1/AE3均为阳性,CD56阳性14例,TTF-1阳性9例,CgA阳性8例,CK3413E12阳性1例,CK10/13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速,预后很差。建立在放化疗联合外科切除基础上的系统性治疗或许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NSE、突触素、AEI/AE3、CD56、TTF-1、CgA任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高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路军吕宁薛丽燕邹霜梅刘秀云温芃
- 关键词:食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