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9
- 2007年
-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铅(56.9%~70.5%)等元素,并有Pb10-xCax(PO4)(OH)2(x<2.7)物相存在。结合其出土前(弱酸性的土壤)埋藏环境,推测银釉应为土壤中羟磷灰石及各种磷酸化合物与釉陶表面Pb2+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 朱铁权王昌燧王洪敏毛振伟龚明吴晓松洪刚
- 关键词:磷酸盐
- 湖北蕲春县枫树林汉代水井的清理被引量:1
- 2003年
- 1994年6月,为配合京九铁路建设,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枫树林汉墓群中发掘了一口水井(图一)。水井开凿于山坡上,其上部已在铁路施工中被毁。
- 刘松山郑华洪刚
- 关键词:汉代水井出土器物
- 湖北黄州楚墓被引量:33
- 2001年
- 黄州地处湖北省东部,原为黄冈县,现为黄冈市黄州区。黄州濒临长江中游北岸,南与鄂州市隔江相望。其境内为大别山南麓,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黄州楚墓主要集中分布于市治北郊约5公里的禹王城(邾城)周围(图一),自1981年起,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国儿冲、龙王山发掘了十余座战国楚墓。1987年禹王城遗址及其周邻的墓群一起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黄凤春洪刚洪刚
- 关键词:文物考古工作墓主龙王文物保护单位
- 湖北黄冈两座中型楚墓被引量:23
- 2000年
-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江北地区,市区北约5公里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遗址。该城遗址属东周时期,现地面残存城垣高3—8米。城东南、城北诸山岗数年来科学发掘或零星发现东周时期百余座楚墓。现择城南曹家岗墓地、城北芦冲墓地发掘的两座中型墓葬报告于下(图一)。
- 吴晓松洪刚
- 关键词:东周
- 湖北黄梅县松林咀西晋纪年墓被引量:5
- 2004年
- 黄梅县松林咀西晋墓位于湖北省黄梅县濯港镇刘垸村松林咀山南坡,北距黄梅县城8公里,在318高速公路黄(梅)九(九)联络线的西侧。1999年5月工程施工时被发现(图一)。同年,黄冈市博物馆会同黄梅县博物馆对该墓(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刘松山吴晓松洪刚郑华聂习国帅光伟
- 关键词: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西晋时期
- 湖北蕲春罗州城宋代陶瓷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湖北蕲春罗州城址出土的一批隋唐至南宋时期的陶瓷器,是研究当时古罗州城经济状况及文化交流的很好实物资料。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宋代青白瓷、黑瓷、绿釉陶等器物残片,借助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青白瓷样品中HG1和HG3来自湖北武昌青山窑,HG5来自江西景德镇;黑釉瓷都是江西吉州窑的产品;绿釉陶表面的银釉中含有较多的铅与磷,并且以磷酸铅的物相形式存在。
- 王洪敏毛振伟朱铁权董俊卿王昌燧吴晓松洪刚
- 关键词:青白瓷黑釉瓷釉陶
- 湖北蕲春达城新屋塆窖藏青铜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1996年4月,在湖北蕲春县毛家咀西周木构建筑遗址附近,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7件铜器中有铭文者达6件,另1件因残损,没有发现铭文(资料见《文物》本期)。这无疑是湖北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周考古发现中又一重要收获。下面笔者试就这一窖藏铜器的具体年代、主人的身分以及相关问题试作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 吴晓松洪刚
- 关键词:青铜器窖藏木构建筑西周时期西周早期铭文
- 1993年蕲春罗州城宋代城垣发掘简报被引量:1
- 1997年
- 罗州城位于蕲春县城(漕河镇)西北1.5公里,在蕲水河南岸。城址东北约2公里为一连绵起伏的山岗,西南为一片广袤丰腴的冲积平原,整个城址就座落在这一带的冲积平原之上(图一)。
- 洪刚
- 关键词:京九铁路釉陶遗物黑釉瓷
- 湖北蕲春县对面山西汉墓
- 1997年
- 对面山西汉古墓群位于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东约2公里处,距汉置蕲春县城故址(罗州城)东南约2.5公里(图一),正处在京九铁路蕲春火车站范围内。1993年9月至1994年11月,为配合京九铁路建设,黄冈市博物馆组织专业力量,在湖北省京九铁路考古队的统一安排下,对蕲春火车站范围内的对面山等4个汉代墓地进行了发掘。现就对面山墓地西汉墓的资料简报如下。
- 吴晓松洪刚
- 关键词:西汉墓京九铁路随葬器物铁路建设图版
- 湖北蕲春县陈家大地西汉墓被引量:5
- 1999年
- 吴晓松洪刚
- 关键词:西汉墓随葬品京九铁路陶器墓葬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