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虹

作品数:9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汉江中下游
  • 3篇一维水质模型
  • 3篇水质
  • 3篇水质模型
  • 3篇污染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化
  • 2篇生态文化旅游
  • 2篇生态足迹
  • 2篇生物资源
  • 2篇文化旅游
  • 2篇武汉城市圈
  • 2篇旅游
  • 2篇旅游圈
  • 2篇鄂西生态文化
  • 2篇鄂西生态文化...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沈虹
  • 3篇胡鸿兴
  • 3篇何伟
  • 2篇张万顺
  • 2篇彭建
  • 2篇王钰
  • 2篇彭虹
  • 1篇刘小茜
  • 1篇王仰麟
  • 1篇黄飞
  • 1篇肖卫国
  • 1篇徐福留
  • 1篇潘雅婧
  • 1篇陈文方
  • 1篇胡万辉
  • 1篇秦蓓蓓
  • 1篇雷卫国
  • 1篇毛娜
  • 1篇杨阳
  • 1篇沈娟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纺织工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汉江中下游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其中下游河段不仅是沿江地区的主要水源地,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地。然而1992~2008年间,汉江先后五次发生"水华",对沿岸生活及工农业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
沈虹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非点源SCS模型一维水质模型
汉江中下游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其中下游河段不仅是沿江地区的主要水源地,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地。然而1992~2008年间,汉江先后五次发生"水华",对沿岸生活及工农业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监测数据显示,非点源已成为汉江...
沈虹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非点源SCS模型一维水质模型
文献传递
湖北省“两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组成以耕地为主,其他生态生产性用地的足迹比例较小,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小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序为:黄冈、孝感、武汉、咸宁、天门、黄石、仙桃、鄂州、潜江,生态赤字呈增大趋势;鄂西生态圈除神农架外其他各市州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均较大,林地足迹占主要地位,其总量对全省的贡献较大;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大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增高趋势,各市州由大到小排序为:宜昌、十堰、襄樊、荆州、恩施、随州、荆门、神农架,该圈一直保持很高的生物资源生态盈余,但盈余值有减小的趋势。
何伟胡鸿兴沈虹王钰徐福留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
基于小波与R/S方法的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94
2012年
基于汉江中下游流域9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6年的降水数据,综合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小波分解和R/S分析方法,对流域降水量周期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年左右的短周期和10~15年的中长周期;部分气象站可能存在40年左右长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验证。基于通过小波分解提取的历史降水量变化趋势,进一步结合R/S分析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总体上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未来该流域面临较大的防洪压力。
潘雅婧王仰麟彭建沈虹刘小茜
关键词:R/S分析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人口控制较好,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快;鄂西生态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增长速率大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人口控制较差,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慢;按照现有发展模式,无论是武汉城市圈还是鄂西生态圈,无论其当前发展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他们都将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两圈"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
胡鸿兴何伟沈虹王钰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
大九湖泥炭藓湿地对磷、铜污染物净化作用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程。长期预测以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最佳。
胡鸿兴何伟刘巧玲胡万辉沈虹任晓迪石宇鹏杨阳田艳萍雷卫国彭博张五州刘玲钟鑫陈侈秦蓓蓓张南南毛娜江丽贾明元沈娟古南辉陈文方
关键词:神农架大九湖净化率净化机理
我国跨国经营的发展构想
1996年
本文在系统阐述当代跨国经营战略调整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简要剖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我国跨国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
沈虹黄飞肖卫国
关键词:跨国经营战略
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以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考虑流域内部地理要素和时空过程的异质性,划分子流域作为基本的响应单元,利用2007年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建立了流域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9.2和Erdas 9.2计算得到流域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经营管理因子C,水土保持因子P等,采用USLE和颗粒态非点源负荷经验方程,分别探讨了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非点源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土壤的侵蚀模数为867.55 t/(km2.a),属于轻度侵蚀,但依然有5.69%的区域侵蚀模数大于2 500 t/(km2.a)。流域内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流失量达8 496.79 t/a,其中南河、唐白河、蛮河等支流的非点源流失状况最为严重,最高单位负荷量可达8.42 kg/(hm2.a)。非点源负荷产生的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等山地丘陵以及南阳盆地等农业生产区,因此增加植被郁闭度,控制坡地耕作,科学施肥,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控制非点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沈虹张万顺彭虹
关键词:GIS土壤侵蚀汉江中下游
汉江中下游非点源磷负荷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非点源污染是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当前流域水质管理的重要难题,然而目前关于非点源磷负荷对水质的影响研究尚少.选取汉江中下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水文、气象等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SCS模型和负荷输出经验方程,估算了研究区内非点源磷负荷,结合2007年点源排放的调查结果,在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汉江中下游的一维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研究区内16个水质断面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汉江中下游平均非点源磷负荷量达5 381.30t,迁移进入河道后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在60%左右,其中农业非点源和城市非点源影响尤其突出,已成为汉江中下游最主要的污染类型.
沈虹张万顺彭虹彭建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一维水质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