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茂生

作品数:27 被引量:50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盆地
  • 9篇同位素
  • 7篇海平
  • 7篇海平面
  • 7篇合肥盆地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5篇侏罗系
  • 5篇奥陶纪
  • 4篇盐岩
  • 4篇碳酸盐岩
  • 4篇碳同位素
  • 4篇海平面变化
  • 3篇中寒武统
  • 3篇碎屑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同位素组成
  • 3篇寒武统
  • 2篇旋回
  • 2篇氧同位素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地...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7篇江茂生
  • 9篇李任伟
  • 7篇李忠
  • 6篇孙枢
  • 5篇陈代钊
  • 5篇金福全
  • 5篇朱井泉
  • 4篇沙庆安
  • 3篇李学杰
  • 3篇张任祜
  • 2篇乔广生
  • 2篇李双应
  • 1篇刘敏
  • 1篇刘康
  • 1篇李永铁
  • 1篇桑海清
  • 1篇鲍志东
  • 1篇储著银
  • 1篇万渝生
  • 1篇周剑雄

传媒

  • 6篇中国科学(D...
  • 5篇沉积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鲁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藻灰岩及沉积相被引量:9
1996年
鲁西、苏北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主要是藻灰岩与鲕粒灰岩互层沉积。根据藻类的宏观结构可划分为藻礁、藻叠层石、藻丘及藻斑块。显微镜下观察藻类主要由Epiphyton组成。根据沉积相分析,研究区自东南而西北张夏组上部可划分为藻礁相、鲕粒滩相及藻坪相。藻灰岩的沉积与环境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海平面变化、沉积速率、碎屑物源供应及水动力条件等。
江茂生沙庆安
关键词:张夏组沉积相中寒武世
湘黔地区奥陶纪红花园期及宝塔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与古环境被引量:4
1994年
湘黔地区的奥陶纪红花园期及宝塔期在三都、吉首、桃源一线酉北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红花园期水体相对较浅,自西北而东南可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滩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盆地边缘相;宝塔期水体较深,成为湮没了的台地。通过对红花园期和宝塔期碳酸盐稳定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组成与环境的盐度、水体深度、水温及氧化-还原条件相关。随着含盐度的增加,碳氧同位素值也增大。水体变深,还原程度增强,则碳氧同位素值随之减小。
江茂生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古环境奥陶纪
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张夏地区为例被引量:36
1996年
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馒头组—徐庄组为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互层沉积或同一岩层中碳酸盐组分与陆源碎屑组合混合沉积。通过对山东张夏地区地层沉积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表明混合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海平面变化。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叠加造成了类型多样的混合沉积。
江茂生沙庆安刘敏
关键词: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寒武世华北地台
根据碎屑锆石SHRIMP U-Pb测年恢复早侏罗世大别造山带源区特征被引量:23
2004年
合肥盆地最古老的中生代地层防虎山组下部地层中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范围从200Ma至大约2500Ma。它反映了可能为早侏罗世时期的大别造山带源区的复杂性。此时期大别造山带物质组成主要包括:三叠纪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碎屑锆石年龄234~200 Ma;可能相当于代表中-朝克拉通南缘的秦岭群和二郎坪群的部分岩石,碎屑锆石年龄481~378 Ma;原来属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的岩石,碎屑锆石年龄799~721 Ma;以及原来可能属扬子克拉通、大约相当于碎屑锆石年龄2000Ma和2500Ma的古老变质基底物质。
李任伟万渝生陈振宇周剑雄许荣华李忠江茂生
关键词:合肥盆地早侏罗世同位素年代学
南海西沙海槽末次冰期以来浮游有孔虫与表层水温被引量:11
2002年
对南海西沙海槽SA12-19 柱状样进行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和氧碳同位素分析,并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它包含了氧同位素 l~3期(第 3期不全),即晚冰期~冰后期的沉积.对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 FP-12E计算各样品所代表的表层海水古温度 结果表明,氧同位素l~3期,本区温跃层有增大的趋势,尤其在中全新世出现温跃层短暂加深的现象 表层海水温度全新世冬季23.3~27.2℃,夏季28.8~29.8℃;氧同位素2期冬季刀.4~24.4℃,夏季28.l~29.0℃;氧同位素3期冬季表层水温为21.9~25.2℃,夏季为28.5~29.3℃ 氧同位素2期冬季表层水温比1期低2~6℃.在冰期向冰后期过渡中出现明显温度回返的“新仙女木事件”。
李学杰江茂生
关键词:西沙海槽末次冰期浮游有孔虫表层水温古气候
扬子地区中—晚奥陶世转折期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中—晚奥陶世转折期的两次全球性碳同位素正漂——Middle Darriwilian Inorganic Carbon Excursion(MDICE)和Guttenberg Inorganic Carbon Excursion(GICE)——在发生时间上与生物辐射、全球大规模海侵和地球磁极的倒转等重大地质事件,以及海水锶、氧、硫同位素的显著变化相吻合,说明它们可能受相同形成机制的控制。在报道了扬子地区陈家河剖面中—晚奥陶世界线附近的这两次碳同位素正漂事件,并与塔里木盆地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扬子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的MDICE和GICE与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快速剧烈下降出现在同一层位,指示这两次碳同位素的正漂的形成可能和当时洋中脊热液活动的加剧有关。海底热液系统能够通过向海水中注入铁等生命必需元素,刺激海洋生物的繁盛,提高海洋的生产力和有机碳的埋藏,进一步引起了MDICE和GICE这两次碳同位素正漂。
赵平平江茂生李任伟
关键词:热液活动
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其物源构造属性被引量:100
1999年
根据侏罗系砂岩碎屑的岩矿组成及主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认为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 具有明显的陆壳岛弧混杂属性。主要物源类型经历了下—中侏罗统的 “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向上侏罗统 “弧造山带”类型的复杂演变, 期间中侏罗世特别是相当于凤凰台组时期由于强烈的剥离作用, 大别造山带切割的 (dissected) 岩浆弧物源已有所暴露。据古地理恢复, 推断侏罗纪合肥盆地南部沉积演化曾受控于挤压动力体制,
李忠李任伟孙枢江茂生张文华
关键词:合肥盆地株罗系砂岩碎屑组分
大别山北麓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7
1999年
在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地层中含有大理岩砾石, 属山麓冲积扇环境沉积。它们的δ13 C数值范围为- 1.7‰~1.3‰, 大多数近于零值, 它们的δ18O数值从6.5‰~23.0‰。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大理岩的δ13C数值为- 2.0‰~- 2.5‰, δ18O数值范围从6.3‰~13.1‰。大别地块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大理岩的δ13 C数值为1‰~6‰,δ18O数值为5‰~23‰。碳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差别表明现今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不是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来源区。由于δ13C的数值不随δ18O值的降低而变化, 且分布在一个狭窄的范围, 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它的原岩在沉积时海水的同位素记录。
李任伟江茂生李忠孙枢金福全张雯华
关键词:侏罗系
合肥盆地碎屑石榴石组成及其对源区恢复和地层对比的意义被引量:30
2000年
合肥盆地侏罗系碎屑成因石榴石的化学组成是相当复杂的.镁铝榴石组分含量范围0~43%;钙铝榴石组分含量范围从小于1%到50%;铁铝榴石组分含量2%-92%;锰铝榴石组分含量为0~88%.部分相对富镁铝榴石组分的石榴石有可能来源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的变质岩.由于现今大别山变质岩(包括佛子岭群绿片岩)的石榴石中锰铝榴石成分含量较低(小于30%),它们不可能是合肥盆地保罗系富锰铝榴石成分碎屑石榴石的物源.合肥盆地保罗系沉积岩中石榴石的组成具有一定的时-空展布特征,它们可用于沉积盆地充填序列和地层对比的分析.
李任伟李忠江茂生孙枢金福全张文华
关键词:源区侏罗系合肥盆地化学组成
全文增补中
湘黔地区中奥陶世海平面上升的沉积响应被引量:10
1998年
中奥陶世克拉道克阶(Caradocian)在全球范围内为海侵期,体现在全球范围广泛的黑色页岩沉积及笔石动物的大规模繁盛,湘黔地区这一时期地层发育完全,从碳酸盐台地-斜坡-外陆架盆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台地区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淹没,斜坡区表现为碳酸盐重力流及黑色页岩、粉砂岩沉积,形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而在外陆架盆地区表现为黑色岩系大规模发育及笔石的大量繁盛。
江茂生
关键词:中奥陶世海平面上升黑色岩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