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爱军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银染
  • 2篇拟南芥
  • 2篇基因表达
  • 1篇有性生殖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基因
  • 1篇植物基因表达
  • 1篇水稻
  • 1篇水稻花药
  • 1篇显示法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克隆
  • 1篇花药
  • 1篇花药发育
  • 1篇发育相关
  • 1篇发育相关基因
  • 1篇ARABID...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5篇毛爱军
  • 4篇宋艳茹
  • 4篇王台
  • 1篇童哲
  • 1篇王荣
  • 1篇吴孝槐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Fine Mapping of AST Gene in Arabidopsis被引量:2
2003年
The ast ( anthocyanin spotted testa) mutant, which was induced by carbon ion radiation, was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mutant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 with spotted pigment in seed coats, and involved in th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To clone the AST gene by map-based cloning strategy, a series of molecular mark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 and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phisms in the Arabidopsis database. With these molecular markers, the fine-structure mapping of the AST gene was finished, the AST locus was located in BAC clone T13M11.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ST candidate gene was T13M11. 8 in the T13M11 This gene was 1432 bp long with 6 exons and 5 introns. The putative protein of T13M11. 8 gene was similar to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DFR), which was an important enzyme in th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pathway.
毛爱军王台宋艳茹
关键词:ARABIDOPSIS
拟南芥AST基因的精细作图
拟南芥ast(anthocyanin spotted testa)突变体是由碳离子束诱导产生的与花青苷生物合成有关的突变体,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该文利用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的策略,对拟芥AST基...
毛爱军
关键词:拟南芥DDRT-PCR银染
文献传递
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银染技术研究植物基因表达的差异被引量:16
2001年
通过调整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DDRT PCR)中总RNA、锚定引物、随机引物、cDNA和dNTP等关键试剂的用量 ,优化了适用于银染检测的DDRT PCR方法 .PCR扩增产物经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离后 ,银染能检测到多而清晰的条带 .泳道中的条带数最少为 40个 ,最多达 80个 ,平均为 6 0个 ,条带大小分布在 10 0~ 90 0bp范围 ,灵敏度为 5pg/mm2 .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采用这个改良的方法 ,分析了拟南芥野生型和ast突变型基因表达的差异 .从 16 0 0 0个cDNA扩增产物条带中筛选出 2 8个差异条带 .二次PCR扩增后 ,进一步筛选出 13个差异条带 ,其中 7个是野生型特异表达的 ,6个是突变型特异表达的 。
毛爱军王台宋艳茹
关键词:银染拟南芥植物基因表达
水稻花药发育相关基因OsPRP1的克隆和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减法杂交和RACEs从水稻颖花中克隆了一个编码富含脯氨酸残基多肽的cDNA,并将其相应的基因命名为OsPRP1.OsPRP1由2个外显子和1内含子组成,编码的蛋白由2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占14.29%.该蛋白由一个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一个N-端结构域和一个C-端结构域组成.C-端含有2个18个氨基酸长的、嵌合PEPK基元(motif)的富含脯氨酸的重复序列.Southern blot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存在4个拷贝的OsPRP1,它们定位在第10染色体的20 kb的DNA片段上.RT-PCR表明,OsPRP1在幼芽和颖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根和叶中有少量表达.用花和幼芽进行原位杂交分析证明在花中,OsPRP1在花粉母细胞、绒毡层细胞和花器官的维管束细胞中表达;该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时间特异性,在花粉母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单核期的小孢子中几乎不表达;在芽中,该基因在胚芽鞘和叶原基的表皮细胞中表达.从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极可能是一种细胞壁蛋白.
吴孝槐毛爱军王荣王台宋艳茹童哲
关键词:水稻原位杂交克隆花药发育有性生殖
用mRNA差异显示法分析拟南芥野生型及ast突变型未成熟种子基因表达的差异
类黄酮是一大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约占植物次生产物的5-10%。到目前为止,已鉴定的类黄酮有5000种之多。其中花青苷、天宁等是构成植物花、果实、种子中色素的重要成份。研究类黄酮合成的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在...
毛爱军王台宋艳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