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渠

作品数:110 被引量:371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6篇中医
  • 14篇黄褐斑
  • 13篇痤疮
  • 12篇中药
  • 10篇皮肤
  • 8篇外治
  • 7篇中医药
  • 5篇蛋白
  • 5篇医经
  • 5篇湿疹
  • 5篇纤维化
  • 5篇慢性
  • 5篇肝纤维化
  • 4篇当归
  • 4篇当归饮
  • 4篇当归饮子
  • 4篇治法
  • 4篇皮炎
  • 4篇气血
  • 4篇外治法

机构

  • 87篇成都中医药大...
  • 46篇成都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市中医骨...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 1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00篇段渠
  • 10篇郭静
  • 7篇谢春光
  • 7篇李志钢
  • 6篇杨晋翔
  • 6篇张定堃
  • 6篇杜艾嫒
  • 5篇王再谟
  • 5篇高歆昌
  • 5篇艾儒棣
  • 4篇程宏斌
  • 4篇钟振东
  • 4篇朱晓燕
  • 4篇李俊仪
  • 3篇张苗
  • 3篇郑婷婷
  • 3篇杨明
  • 3篇肖敏
  • 3篇张溯
  • 3篇李聪颖

传媒

  • 9篇四川中医
  • 9篇亚太传统医药
  • 6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中医学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河南中医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疗美容
  • 2篇中医外治杂志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光明中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2篇现代中医药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玫瑰痤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4年
玫瑰痤疮为临床常见难治性皮肤疾病,复发率高,不易根治,属于中医学“酒齄鼻”范畴。《诸病源候论·酒齄鼻侯》曰:“此为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疱匝匝然也。”这是一种影响面部中部的慢性损容性炎症疾病,女性更具易感性。其特征包括面部间歇性潮红、反复出现的红斑、伴有炎症的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丘脓疱,重症患者可能遭遇鼻部外在形态改变或眼睛受损等问题,且常伴随焦虑、抑郁、偏头痛等症状。本研究主要叙述了玫瑰痤疮的病理机制及中西医疗法的运用。Rosacea is also known as Acne Rosace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men are more susceptible. It is a chronic disfiguring inflammatory disease which occurs in the middle of the face, presenting with paroxysmal flushing of the face, recurrent erythema, telangiectasia with inflammatory papules, papules and pustules. In severe cases, rhinophyma or eye damage may occur, etc. It is accompanied by symptoms such as anxiety, depression, migraine, and seborrheic alopecia, etc.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rosacea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杨熙莹段渠
关键词:玫瑰痤疮酒糟鼻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
王氏胃萎宁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王氏胃萎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王氏胃萎宁汤剂,对照组服用胃复春。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均为2个疗程。结果:经R id it分析,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及病理疗效均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王氏胃萎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李志钢薛红张伟杨宇谢春光段渠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脐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综述脐针疗法的临床运用与研究进展。
杨苑张宁段渠
关键词:神阙穴脐针疗法
段渠教授治疗月经疹经验探析被引量:1
2022年
月经疹是指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发生的皮疹,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女性损美性疾病,它也属于中医学“经行风疹”的范畴。段渠教授认为月经疹主要与冲任失调,肝气郁结,郁而成火或血不养肤所致,临床探索出内外结合的治疗思路,希望能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李雪段渠
关键词:月经疹名中医经验
浅谈胃肠湿热型寻常性痤疮的成因与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痤疮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出现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据对痤疮近20年文献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对其分型达206种,其中肺经风热型占27%,脾胃湿热型占23%,痰瘀凝结型占17%,冲任不调型占16%,
刘洪钢段渠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中医疗法中医病因与病机
血瘀与颜面衰老性损美病症的关系
2010年
人的衰老往往最先从颜面部开始,皱纹、色斑、肌肤松弛缺少弹性、脱发等"衰老性损美病症"的产生与血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活血化瘀疗法可广泛应用于衰老性损美病症的防治中;也可根据经络或面部全息理论,以不同的病变部位,来判断或诊断相关脏腑的病变,以明确诊断或指导治疗.
王天宝郑婷婷杜磊段渠
关键词:血瘀颜面衰老
段渠教授治疗黄褐斑临床经验浅析被引量:6
2021年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损美性皮肤病,段渠教授认为黄褐斑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提出以脾肾气血亏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为标,临床探索出内外结合、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升清降浊遣方用药思路,直中病机,疗效肯定。
何琼燕余欢段渠
关键词:黄褐斑名中医经验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20
2009年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损伤共有的做出应答反应的结果,其中心环节是组织损伤后进行修复反应时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与沉积的不平衡。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进一步发展则可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进入肝硬化阶段,甚至发生恶性转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提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可能逆转的观点。
李志钢杨晋翔张伟王再谟陈光友谢春光段渠
关键词:动物模型肝纤维化
神阙穴隔盐灸治疗黄褐斑的机理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黄褐斑多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艾叶性味辛温,恰入肝脾肾三经,故用艾叶作为灸治材料;神阙穴为元气归藏之根,盐入肾,能起温阳补肾之功;隔盐灸神阙穴可温阳益气,使气血上荣于面,从而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张溯段渠李俊仪
关键词:黄褐斑神阙穴隔盐灸
中药人工周期法配合外敷面膜治疗黄褐斑60例被引量:8
2010年
黄褐斑是国内外医学及美容领域难治的损容性疾病,亦称“妊娠斑”、“蝴蝶斑”、“肝斑”、“黧黑斑”等。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及更年早期妇女,在其颜面的颧、颊、鼻梁、额、上睑、眉弓上方或上唇等出现淡褐色至棕黑色斑片,平于皮肤、看得见、摸不着、洗不掉,与正常皮肤界线清晰,有相对的对称性,无痒痛感。笔者在跟随导师从2008-01~2009一03月采用中药人工周期法配合外敷面膜治疗黄褐斑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肖敏段渠
关键词:黄褐斑面膜外敷正常皮肤损容性疾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