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仙竹

作品数:115 被引量:321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历史地理
  • 45篇生物学
  • 42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2篇遗址
  • 23篇考古
  • 21篇更新世
  • 16篇化石
  • 14篇石器
  • 14篇古人类
  • 13篇动物考古
  • 13篇更新世晚期
  • 12篇古环境
  • 10篇旧石器
  • 9篇石器时代
  • 7篇遗骸
  • 7篇旧石器时代
  • 7篇哺乳动物
  • 6篇动物群
  • 6篇人类遗址
  • 6篇晚更新世
  • 6篇古人类遗址
  • 5篇动物遗骸
  • 5篇人类化石

机构

  • 89篇重庆师范大学
  • 28篇湖北省文物考...
  • 2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重庆中国三峡...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2篇杭州市文物考...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南省文物考...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十堰市博物馆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113篇武仙竹
  • 17篇王运辅
  • 12篇裴树文
  • 11篇吴秀杰
  • 10篇刘武
  • 6篇郑利平
  • 5篇马江波
  • 3篇谢硕
  • 2篇同号文
  • 2篇邓晓
  • 2篇常云平
  • 2篇李禹阶
  • 2篇蒋刚
  • 2篇金普军
  • 2篇邹后曦
  • 2篇李海军
  • 2篇高星
  • 2篇施梦以
  • 2篇李凤
  • 2篇杨海林

传媒

  • 23篇第四纪研究
  • 15篇人类学学报
  • 9篇四川文物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 6篇大众考古
  • 5篇江汉考古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考古
  • 3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农业考古
  • 2篇三峡论坛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文物世界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华夏考古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1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地区渔业资源及渔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被引量:5
2016年
长江三峡干流在历史时期具有气候积温高、降水充沛、水质优、水溶氧充足、水道深、水体营养矿物元素及饵料丰富等地理条件,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渔业资源库(流域性产卵场,种质优良、品种繁多的淡水渔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三峡鱼类资源开发。其中从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鱼类是三峡古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秦汉及其以后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呈现连续锐降之势;但该地区仍然是长江干流最重要的产卵场和渔场。从史前至近现代,有多种先进渔业技术首先在三峡地区出现。有些生产技术向周围地区传播,成为中国优良的渔业生产传统。三峡史前时期的网具使用,先秦时期的大型渔业设施(鱼梁)、大型拖网和鸬鹚渔业,秦汉以后的水獭渔业、多功能养鱼池等,均在中国渔业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三峡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考察,证明人类生产行为是该地区渔业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三峡地区现代经济建设中,大型截江水坝已完全改变了三峡作为长江流域性产卵场的资源地位,也改变了三峡本土优势资源鱼种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生态文明指导思想下,应高度重视三峡渔业资源保护。
武仙竹肖琳
关键词:渔业资源环境变迁
三峡地区人类化石资源的分布及研究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三峡地区迄今为止共发现了8处人类化石地点。三峡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化石密集区。该地有距今约20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早期人科成员,也有距今1万多年的晚期智人。从早更新世早期至晚更新世晚期,三峡地区基本形成一个较连续的人类"演化链"。客观总结、科学规划三峡地区古人类研究工作,是三峡地区人类化石资源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武仙竹
关键词:人类化石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用火证据被引量:9
2008年
2004年发现的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遗址经过3次发掘出土了7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工具、大量动物化石及其他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在2006年对黄龙洞进行的第3次发掘中,在人类化石层位发现了大片的黑色物质,疑为古人类用火证据.采用微观形态分析、碳元素含量测定及地层高温事件检验3种方法对可疑的燃烧地层样品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可疑燃烧样品碳元素含量达到64.59%-73.29%,明显高于取自附近对比样品的碳元素含量范围5.82%-9.49%;对可疑燃烧样品的微观形态分析发现有薄壁细胞、纤维细胞、射线、导管等植物结构,这些特征清楚地表明黑色物质是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炭屑,燃烧的植物可能是被子植物阔叶树;高温磁化率测量证实可疑燃烧地层经历过高温事件.基于这些检验可以确认在黄龙洞发生过燃烧.根据对遗址自然情况及人类在洞内活动证据的分析,认为这些燃烧是当时人类进行控制性用火活动所致.
刘武武仙竹李宜垠邓成龙吴秀杰裴树文
关键词:更新世晚期
库页岛访古被引量:1
2018年
中国现今三大海岛分别为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但在清代晚期以前,中国最大的海岛是位于东北亚的库页岛。该岛南北长984公里,东西宽6160公里,总面积7.64万平方公里,超过我国现有三大海岛总面积之和。
武仙竹徐佳甜
关键词:库页岛清代晚期台湾岛东北亚
古人类遗址湖北郧西黄龙洞的铀系年代被引量:10
2011年
湖北郧西黄龙洞为近年来发现的晚期智人遗址。本文报道该地点具明确层位意义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铀系测年的结果。含文化堆积下伏一局部钙板的年代为约100ka BP,其中部偏上一局部钙板为约77ka BP,表层钙板形成于27—57ka BP间。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出土于文化堆积的底部,其年代应在57—100ka BP,并很可能在77—100ka BP间。与人牙化石同层的四枚犀牛牙化石在35—72ka BP间,与基于次生碳酸盐岩的年代框架没有冲突。本文结果为中国现代人类的早期出现和距今40—100ka BP间有人类活动提供了有力证据。
涂华沈冠军武仙竹
关键词:铀系年代现代人起源
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侧记 坚守荣誉与骄傲被引量:2
2015年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人们作常珍惜文化遗产.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俄罗斯联邦宪法》中专门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条款:“每个俄罗斯公民都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义务。珍惜历史文化古迹。是实现拥有文化财富权利的重要途径。”《俄联邦文化遗产法》指出“文化遗产是俄罗斯人民的精神财富,保护国家文物是联邦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
武仙竹邹后曦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侧记骄傲联邦宪法文化古迹
湖北神农架犀牛洞梅氏犀(真犀科,哺乳动物纲)化石被引量:6
2010年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位置最靠南和海拔最高的梅氏犀化石地点,也是我国单一地点中材料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材料包括颅骨、下颌骨、单个牙齿及头后骨骼等.根据其门齿缺失、下颌联合部收缩、枕面较高、外耳道下部封闭、具有额角和鼻角、鼻中隔适度骨化、前臼齿较高冠及颊齿釉质层表面较平整等特征,可以将其归入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但犀牛洞的犀牛肢骨比其他地点的要短.过去我国绝大多数更新世双角犀类一直被归入以现生种苏门答腊犀为属型种的Dicerorhinus属;现在看来,它们大部分应当被归入Stephanorhinus属才较为合适,因为在个体大小、鼻中隔骨化程度、外耳道下部是否封闭及门齿的有无等主要特征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梅氏犀与我国南方更新世动物群一起出现尚属首次发现.
同号文武仙竹
关键词:晚更新世
龙角新证被引量:7
2002年
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龙的形成和变化有一个历史过程。文物研究表明 ,龙角产生于商代 ,而宋代至今有关龙角的祖型有鹿角说、长颈鹿角说、鳄鱼皮角质说、测时工具说、生殖器崇拜说等等。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角度出发 ,考证认为龙角的原型就是鹿角 ,它们分别是鹿角角柄和角冠的表象 ;
武仙竹
关键词:鹿角动物考古学
郧县人遗址大熊猫的重要发现与研究认识
大熊猫武陵山亚种是大熊猫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该阶段的化石遗存极少,世界上仅发现有4个地点。其分布规律是在中国围绕110°N线,在亚热带范围内约8个纬度带的区域里呈狭窄的南北向条带状分布。郧县人遗址是其分...
武仙竹
关键词:大熊猫地质时代古环境
湖南杨二洞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湖南花垣县杨二洞化石点位于沅江上游,动物群种类包括有6目26种,动物群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杨二洞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材料较多。有些小型哺乳动物在我国更新世时期首次发现,如大爪长尾鼩、大黑伏翼、大齿鼠等。杨二洞动物群在我国西南地区更新世末期的材料之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森林性特征,反映出湘西北更新世末期具有南亚热带森林古环境。动物群综合研究发现,小家鼠、褐家鼠在中更新世晚期分别产生于中国东北和长江下游,其中小家鼠在更新世晚期经华北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扩散,褐家鼠在更新世较晚时期分别向华北和岭南扩散。晚更新世以来,有较多小哺乳动物出现了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山区进行生境转移的现象,这种生境转移对认识大熊猫生态演变有重要参考。杨二洞堆积物特征反映,沅江上游晚更新世末期时河床侵蚀性下切明显,地貌变化显著。
武仙竹邓晓郑利平
关键词:晚更新世动物群古环境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