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
-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嘉二段天然气成因与来源被引量:8
- 2006年
-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的磨溪-潼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组成、高演化天然气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测试和混合成因气的定量估算,阐明了该区嘉二段天然气主要属于二叠系腐泥型有机质成因气,来源于二叠系过成熟为主的碳酸盐岩烃源,主力气源与嘉陵江组自身的碳酸盐岩烃源无关,并具有油型裂解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 李延钧梁艳雷卞军郭贵安罗玉宏
- 关键词:储层沥青
- 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6
- 2006年
- 泸州古隆起划分为核部、斜坡及外围3个部分。古隆起核部以嘉陵江组一段气藏为主;北缘斜坡以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为主;南缘斜坡为以嘉陵江组三段气藏为主的多产层气藏分布区。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天然气性质复杂,既有分布于古隆起核部产凝析油的湿气,又有分布于古隆起斜坡区不含凝析油的干气。利用天然气组成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隆起核部以志留系烃源为主,并有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混入,斜坡区则以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为主,同时存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注入。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隆起核部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燕山早中期古隆起核部含油气藏的形成;燕山末期斜坡区干气藏的形成及喜马拉雅期天然气进一步富集、调整4个成藏阶段。嘉陵江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泸州古隆起的发展演化控制了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分布格局;充足的多期多源油气注入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烃源断层”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晚期溶蚀孔和扩溶孔发育决定了气藏的储集能力;古隆起核部固体沥青和沥青质提供了油气封堵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保障。
- 李延钧李其荣王廷栋胡雄梁艳杨坚袁续祖
- 关键词:古油藏储集空间嘉陵江组四川盆地
- 应用烃类分段捕获原理研究油气运移聚集过程被引量:16
- 2007年
- 根据烃类生成、构造活动和圈闭形成的阶段性,以及油气运移聚集存在分段捕获的原理,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安岳—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北部的安岳—通贤地区主要捕获了须家河组低演化系列煤成烃类,由于构造运动改变了油气运聚方向,未能进一步捕获后期较高演化阶段的烃类,具有分段捕获的特点;而该区南部的包界地区不仅捕获了低演化阶段的烃类,同时还捕获了成熟—高熟早期须家河组煤成烃类,具有连续累积捕获的特点。
- 李延钧李其荣梁艳杨坚罗文军袁续祖蒲洪果
-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烃类油气运聚成藏
- 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全烃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22
- 2006年
- 通过对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油轻烃、中分子量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阐明了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油气的成因和可能来源。指出须家河组油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自身的煤系烃源岩,并以煤系泥岩贡献为主;天然气以成熟腐殖型母质成因为主,少量的凝析油和原油来自其中的混合型有机质,不具备典型煤成油特征。
- 梁艳李延钧付晓文袁续祖杨坚郑键
- 关键词:碳同位素轻烃生物标志化合物须家河组
- 柴北缘马海地区油气全烃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8
- 2005年
- 通过对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原油轻烃、中分子量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的研究,阐明了柴北缘马海地区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区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类型和可能来源。指出南八仙油气田和马海气田天然气为同一成因类型,南八仙油气田天然气属于高-过成熟煤成气,与伊北凹陷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有关,而马北构造主要为高成熟早期腐殖型有机质成因为主的湿气,与尕丘凹陷和尕西次凹侏罗系腐殖型烃源岩有关;南八仙油气田原油主要属于煤成油,马北构造油则主要属于混合偏腐泥型成因油。
- 胡雄李延钧陈新领江波马立协付晓文王强梁艳
- 关键词:碳同位素轻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柴达木盆地
- 石油沥青质特征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6年
- 沥青质沉积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沥青质的低挥发性和强吸附性一方面使得储层物性变差,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沥青封堵油气藏。同时沥青质在地球化学上的应用为油气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胡雄李延钧付晓文王强梁艳
- 关键词:沥青质孔隙度包裹体气侵
- 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有效储集空间研究
- 本文研究了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有效储集空间,介绍了储层物性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和储层孔隙类型,分析了沥青对储层的影响,研究了古隆起核部有效孔隙空间,介绍了古隆起不同部位储集空间的演化特征。
- 李延钧李其荣王廷栋杨坚朱晓惠胡雄梁艳
- 关键词: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碳酸盐岩
- 文献传递
- 柴达木盆地马海气田高演化天然气源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前,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油气形成研究较多,而针对北部的马海气田研究相对较少,根据马海气田天然气的特征,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烃源岩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以及构造发育史指出,马海构造的油气是一期充注的。第一期的油因保存条件差而散失;马海构造只捕获到第二期来自伊北凹陷的高演化天然气。马海气田和南八仙油气田为同一成因类型,南八仙油气田天然气属于高-过成熟煤成气,与伊北凹陷下侏罗统烃源岩有关。
- 胡雄李延钧付晓文王强梁艳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天然气有机质侏罗系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