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民
- 作品数:97 被引量:544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 北京海淀区社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方法】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结论】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 武蕴梅梁爱民周钰袁全连王亚娜韩萍邹晓璇
- 关键词:发育监测早期干预
- 2-10岁儿童慢性口吃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口吃(持续6个月以上)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方法对109例2-10岁持续6个月以上的慢性口吃儿童与68例持续6个月以下的发育性言语不流畅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口吃组儿童的次要症状和躲避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孩子在意自己口吃、无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家长对口吃的态度、家族史、不良的纠正方法、家中人口少、家庭养育环境不良是慢性口吃的影响因素。结论口吃的同时较快出现次要症状和躲避行为、孩子在意自己的口吃(有心理压力)、具有家族史的儿童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是否有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家长对口吃的态度、家长纠正口吃的方法、家中人口少、家庭养育环境不良等都对慢性口吃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 刘春阳梁爱民沈瑞云魏庄陈柯邢燕梅张辰英
- 关键词:儿童口吃
- 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相关家庭养育现状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养育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460名6月~3岁儿童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在养育行为方面:有15.2%的家庭曾经体罚过儿童,不能满足儿童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需求的家庭分别占34.6%、53%,有31.3%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h,53%的家庭当儿童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帮忙解决,43.3%的家庭很少设定儿童玩的时间。母亲自身特征方面: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儿童时间越短(χ~2=0.153,P=0.001);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更易鼓励子女自己做事(χ~2=4.423,P=0.035),较少体罚儿童(χ~2=5.432,P=0.02);母亲生育年龄越大,陪伴儿童时间越长(χ~2=0.150,P=0.002);母亲生育年龄≥30岁者,经常对子女的需求立刻满足(χ~2=4.948,P=0.026);家庭结构方面:核心家庭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χ~2=7.632,P=0.007)、家庭养育态度(χ~2=4.557,P=0.033)一致性方面更高。结论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家庭中存在一定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的养育态度和行为,需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养育教育,以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现状,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 王丹葛建林王争艳朱雪娜贾朝霞赵永鲜梁爱民
- 关键词:养育行为婴幼儿
- 孤独症儿童发展能力与家长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家长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孤独症儿童发展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8~12月,对医院门诊被诊断为孤独症的302名儿童家长进行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调查,同时收集儿童Gesell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测量数据。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长之间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家长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儿童发展能力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父亲与母亲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303;t=-0.312,P=0.756)。不同年龄组父亲之间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25,P=0.244;F=1.127,P=0.345);而在不同年龄组母亲中,<30岁组、30~34岁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明显优于35~39岁组(F=3.374,P=0.019;LSD两两比较:P=0.010,P=0.006)。父亲中,研究生及以上组和大学组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F=4.346,P=0.008;LSD两两比较:P=0.020,P=0.001)和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F=3.965,P=0.012;LSD两两比较:P=0.020,P=0.002)明显优于高中/职专组。母亲中,研究生及以上组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F=2.812,P=0.040;LSD两两比较:P=0.008,P=0.023,P=0.009)、儿童语言养育行为(F=3.769,P=0.011;LSD两两比较:P=0.010,P=0.025,P=0.001)、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F=3.654,P=0.013;LSD两两比较:P=0.005,P=0.015,P=0.002)均明显优于大学组、高中/职专组、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社交养育行为[(40.72±6.80)分]、语言养育行为[(27.20±5.22)分]、社交+语言养育行为[(67.92±11.10)分]与儿童精细动作[(61.75±16.41)分](r=0.193,P=0.001;r=0.153,P=0.009;r=0.190,P=0.001)、认知[(68.28±16.83)分](r=0.231,P=0.000;r=0.186,P=0.001;r=0.229,P=0.000)、语言[(53.01±18.55)分](r=0.262,P=0.000;r=0.305,P=0.000;r=0.304,P=0.000)、社交自理[(61.44±17.85)分](r=0.264,P=0.000;r=0.238,P=0.000;r=0.274,P=0.000)�
- 熊妮娜赵明张晚霞沈瑞云李世杰马扬纪文静魏庄杜娟梁爱民
-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家长养育行为语言发展
- 北京市237名0~6岁智力残疾儿童3年康复状况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诊断的237名智力残疾儿童随访,了解其三年的康复现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004年诊断智力低下的255名儿童监护人进行现场或入户调查,采用SPSS10.0分析数据。【结果】1)三年接受康复治疗儿童59人(25.99%),比2004年明显增多(χ2=8.234,P<0.01),22人(37.93%)在4~6岁间开始接受康复训练,农村未康复者明显多于城市(χ2=18.67,P<0.01);康复形式以在专业康复(61.11%)及家庭训练(50%)为主;2)儿童未接受康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父母不知道家庭训练、对儿童问题改善态度不积极、病因不明确的、2004年大运动能区发育商较高等。【结论】智力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覆盖比例低,父母的康复意识和社会保障有待改善。
- 梁爱民邵翠霞李勇施继良陈欣欣曲诚毅
- 关键词:智力残疾康复
- 儿童保健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采用儿童保健干预方式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预防。方法:针对2015年在社区健康体检中筛查的364例3-7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2例),采用儿童保健干预措施(营养干预、运动调节和心理干预等)进行干预对照、纵向随访研究,观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转轨情况。结果:通过一年研究得出,(1)实验组发生肥胖(170例93.04%)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180例,98.90%),x^2=7.4286且P<0.05;(2)实验组干预后肥胖度比较为:t=5.3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BMI在干预前后也有明显的差异(t=7.35,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其肥胖度及BMI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在门诊中运用儿童保健的干预措施,能够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健康教育效果。
- 李雪玲项征梁爱民
-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
- 益生元促钙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益生元在人体内不可被消化,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除益生作用外,它还是一种理想的促进人体钙吸收的原料。初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使益生元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提高矿物质的溶解度;益生元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可刺激细胞增殖,增大肠上皮细胞表面积,提高钙的吸收能力;并且SCFAs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热休克蛋白27(HSP27)途径以及增加钙结合蛋白的表达而调控人体钙吸收。目前对益生元促钙吸收评价性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系统性的机制研究。文章综述了钙吸收的途径、影响因素以及可促进钙吸收的益生元性质及特点,简要阐述了不同种类益生元的促钙吸收作用,探讨了益生元在补钙产品中的应用前景。
- 李海枝田巧基韩晓峰刘义凤段盛林万宁夏凯梁爱民
- 关键词:钙吸收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
- 不同类型形态性头颅畸形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特征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形态性头颅畸形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择在北京儿童医院体检门诊接受颅型测量和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量的0~18月龄儿童954例,依据颅型测量结果分为短头组、斜头组、不对称短头组、舟状头组和正常组,并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计算发育商(DQ)。结果头颅正常组449例,短头组94例,斜头组201例,不对称短头组82例,舟状头组128例。其中,短头组大运动能区“发育边缘和发育迟缓”(DQ<85)检出率最高(60.6%),不对称短头组精细动作(64.6%)、语言(45.1%)、适应性(51.2%)和社会行为能区(48.8%)“发育边缘和发育迟缓”检出率最高。5组间除语言能区外,其他4个能区DQ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4.835,P<0.001);与正常组比较,除舟状头组外,其余3组4个能区DQ下降(P<0.05);斜头组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性能区DQ高于不对称短头组(P<0.05),斜头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区DQ高于短头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Q与头部比率和头颅不对称指数负相关(|B|>0.967,P<0.05)。结论4种头颅畸形中,舟状头发育水平接近正常,短头、斜头和不对称短头在婴幼儿期有不同程度发育落后,主要表现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和社交行为方面。头颅畸形越重,各能区发育落后风险越大。
- 张晚霞杨晨璐钱月王颖梁爱民
- 关键词:头颅畸形神经心理发育发育迟缓婴幼儿
- 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3年后随访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对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调查中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近期预后。方法:在3年后对2004年调查中确诊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进行随访,由儿童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随访时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或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定及总体调查问卷、精神专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确诊的29名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中共有26名儿童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38.1±0.9)个月。21名(80.8%)儿童诊断同前;另5名(19.2%)儿童的诊断发生变化,1名儿童孤独症诊断转变为不典型孤独症。2名孤独症诊断儿童及2名不典型孤独症诊断儿童不再符合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严重程度转归为显著好转、好转、无变化、加重者分别为4人(15.4%)、4人(15.4%)、15人(57.7%)、2人(7.7%),1名儿童转归无法确定。随访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中,90.9%伴有精神发育迟滞,76.2%伴有感觉统合失调,52.4%伴有过度活动,18.2%伴有肢体残疾,18.2%伴有癫痫。患儿既往康复治疗明显不足,教育安置有限。结论:多数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近期预后不良,少数患儿近期预后良好。
- 刘靖贾美香杨晓玲邵翠霞李勇施继良曲成毅张致祥张秀玲梁爱民
- 关键词: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随访康复
- 北京市972例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性现况调查
- 2021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协调性现状,为学龄前儿童的早期运动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本市选取6所托幼机构共计972名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儿童运动协调性测评工具(MABC-2测试法)对儿童进行运动协调性评估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分为3.0~3.5岁、3.5~4.0岁、4.0~4.5岁、4.5~5.0岁、5.0~5.5岁、5.5~6.0岁、6.0~6.5岁7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手灵巧度测试耗时不断降低(P<0.001),目标抓取成功数量、静态平衡维持时间不断增加(P<0.001),男孩手灵巧度测试耗时高于女孩(91.9,84.4;P<0.05),静态平衡维持时间低于女孩(37.4,25.1;P<0.05);5.5岁前目标抓取成功数量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儿童的运动协调性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参加早期教育和运动技能学习班对儿童手部灵巧性而言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 陈艳杰梁爱民贺媛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