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颖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文化
  • 3篇媒介
  • 2篇叙事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认同
  • 2篇文化政策
  • 2篇媒体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话语
  • 2篇广播
  • 2篇合法性
  • 2篇合法性建构
  • 2篇法性
  • 1篇地方文化
  • 1篇地方文化产业
  • 1篇地化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视晚会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林颖
  • 7篇吴鼎铭
  • 3篇石义彬
  • 1篇连水兴
  • 1篇陈博威

传媒

  • 3篇新闻界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当代传播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电视研究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民情感的吸纳与劳动化--论互联网产业中“情感劳动”的形成与剥削被引量:40
2017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众被吸纳进互联网所建构的数字资本空间里,接受着商业意识形态的召唤,不知不觉成为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情感劳动者"。因此,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网民情感被商品化与劳动化的过程。这使得人们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互动交往受制于商业法则,并由此造成对人类情感、精神价值与理性交往的漠视,由此,网民对某一具体议题的讨论极易陷入商业律令所建构的讨论逻辑之中,从而失去了理性交往的可能。
林颖吴鼎铭
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分析案例,探讨网民在挑战官方政策合法性的过程中,如何采用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两种话语和行动策略,进行情感动员、资源动员与"政治机遇"扩大。这对于管理部门深入理解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正确面对冲突与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石义彬林颖吴鼎铭
关键词:互联网
文化政治学视域下的“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变迁:台湾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为巩固自身的合法性地位,缓解因过度忽视城乡发展失衡所造成的民间对抗力量,台湾当局通过凸显"文化产业"的"地方性"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切入点。台湾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制定与变迁根据实现需要呈现出三个重要转向:从"政府"主导转向地方"自治化";从"各自为政"转向建立行政配合机制;从硬件设施建设转向全民动员。从文化政治学角度解析地方文化产业政策的变迁不仅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台湾地方文化产业在特定语境中所扮演的文化、经济与政治角色,同时也可以为推动大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林颖吴鼎铭
关键词:文化政策自治化动员
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前沿述评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西方学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成果,对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和模式都相对落后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近几年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关注政治、经济资本对文化的过度介入,并由此探讨文化产业政策的合法性建构;二、凸显了"创意阶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三、将空间视为人与产业互动关系和意义生产的媒介,以此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空间的"城区——城郊"的转移及内部结构互动。
林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合法性建构创意阶层
人民网“台湾频道”的竞选报道框架分析——以台湾地区2012年选举辩论会报道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以"人民网"台湾频道2012年台湾选举辩论会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用定性阐释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新闻框架"为理论视角对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建构出消息来源、叙事模式、主体形象、价值立场四大类目作为编码指标,同时结合新闻偏向的概念,考察新闻报道如何在特定的"新闻框架"中表达媒介倾向、意识形态和话语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阐释如何通过这种关系的运作贯彻对台报道的原则。
陈博威林颖
关键词:人民网叙事
媒介技术史视角下的西方新媒体传播思想图谱
2014年
近几年,学界内不断强调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但任何理论创新都必须立基于传统之上的反思与继承。通过媒体技术史的研究视角,我们发现,西方新媒体传播研究主要从三条路径展开:新媒体技术的社会嵌入研究、技术的两重性研究以及微观的信息符号传播研究。由此,新媒体技术的研究逐步发展为更为理性的、综合的、微观的社会学研究范式。
石义彬林颖吴鼎铭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嵌入
媒介融合营销与网民参与行为的三重劳动化——以2015年天猫“双十一狂欢夜”电视晚会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天猫2015双十一狂欢夜"广告营销晚会成功实现电视、互联网与手机等不同媒介的融合,并将好奇、游戏、娱乐、消费等激发网民参与的重要元素整合在一起,开创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的广告营销模式。但值得反思的是,这种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网民参与的三重劳动化基础之上,在此过程中,网民的参与感被转化为提升商业资本的数字化劳动,而网民也由此被转化为廉价甚至是无偿的网络劳动力。
吴鼎铭林颖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告营销
20世纪90年代台湾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合法性建构被引量:7
2014年
从文化政治学的分析视角透视20世纪90年代台湾文化产业政策提出的逻辑起点,我们发现,台湾文化产业的提出是台湾当局在面临社会认同破碎、执政合法性动摇的现实背景下的自我解救策略。台湾当局采取了三个向度的行动策略,建构了文化产业政策的合法性,以此将社会矛盾和自我认同引发的街头运动引入"深耕地方基层文化的‘宁静革命’形态",其目的在于重构本土化认同,以整合社会并巩固其政治权力。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大陆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林颖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政策社会认同
闽台两岸广电媒体合作与文化共同体建构
2017年
在新形势下,中央不断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新战略构想,为两岸之间的媒介互动提供了新契机。海峡两岸媒体在"血缘相亲、文源相同"的基础上,挖掘与呈现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联合制播了大量的互动真人秀节目、谈话类节目、两岸联谊晚会等。这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岸受众的情感认同,而且对媒体产业发展合作共赢也有所裨益。本文以文化共同体为视阈,从宣传方式的转换、运作机制的深化和价值理念的重塑等三个主要方面探讨海峡两岸媒介互动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并提出亟需改善的问题及分析可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林颖连水兴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广播电视节目社会认同
日常生活的时空叙事与身份认同建构——以《舌尖上的中国II》、《海峡名录》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看来,宏大叙事是"科学知识合法化"的一种话语策略,表现为完整的、全面的、一贯而终的抽象概念,旨在建构某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或普遍共识。比如在传统的港澳台传播中,主流话语经常采用"两岸一家亲"、"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中华民族"等与历史和地缘紧密联系的宏观概念,以此创造一种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林颖
关键词:主流话语II后现代主义哲学话语策略利奥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