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熹
- 作品数:34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线意志——中国画线美学论
- 中国古代艺术由于提出“时空合一”的命题.民族基因特质的线性,线从原始的应用功能发展为审美.“中庸之道”是弧线审美原型的思想基础.“中庸之道”的内敛含蕴,符合圆形本性.圆形所具有的含孕力,被中国画类推思想及概念的行为赋予“...
- 林若熹
- 关键词:书画同源白描画线
- 水的革命被引量:1
- 2016年
- 传统笔限是:笔——墨——水,非传统笔限是:水——墨——笔,促使这一序列发生颠覆性突破的是"水"。"水"便是传统中国画与现代中国画的分水岭,现代中国画的没骨造型要求画者打破主客观关系,打破传统工写界限,打破水溶性与非水溶性范畴。没骨画是中国绘画史中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从技法绘画语言发展成为一种绘画样式,历经漫长的历史时期,承中有变,因中有革。传统没骨在技法的总结与拓展方面,为现代没骨生成,做了必要的准备。现代没骨的迫切问题,就是建构基本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自信,以便有新的技术积累。
- 林若熹
- 关键词:笔墨肌理
- 画格人生
- 2008年
- 古人以为人品即画品,故古人追求画的最高品格是画“道”——天人合一之道。这样看来,古人所谓的人品已超越了人类的道德品性,是宇宙的品性。因此对人生的修养,就是对画品的锻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为天下之大本和达天下之大道。陈章绩教授的画绝无故作之态,也无惊心动魄之画构。平和正气之笔墨常常道来,却能使观者举手击节致中和。
- 林若熹
- 关键词:道德品性天人合一致中和画品人品
- 技道合一:文人画的失落与现代没骨的崛起被引量:1
- 2011年
- 也许中国文人画家是对其原有专业的认识,特别是诗的艺术语言,使文人画家很容易就触碰到绘画的本质——绘画的语言问题。西方油画从15世纪产生到20世纪以来的五百年历史,其实就是绘画语言的探索史。尤其是近一百年来,表面看起来“反传统”的浪潮几乎使油画这一画种面目全非,实是对绘画语言真谛的层层认识,而产生相应的五花八门的表现。
- 林若熹
- 关键词:文人画家西方油画形式语言
- 中国画写生五解被引量:2
- 2015年
- 一、写生概念有二,一为写物之生意;一为写物之外形。写物之生意是创作,写物之外形是造型训练。以前者为画乃画家,以后者为画是画匠。
- 林若熹
- 关键词:写生中国画生意画家
- 壁画的线与色
- 唐代(618-907)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其在壁画上同样有不朽的表现,是弧线锻造及色彩表现最辉煌的时期。《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寺塔记》等书所载录的二百多名唐代画家中,就...
- 林若熹
- 关键词:吴道子中国画色彩卷轴画线造型
- 文献传递
- 品位成为商品
- 能人是时代的产物,能人的绘画—行画,是工业文明的产品。“士”的能人引领行画,就像“士”的文人引领文人画一样,能人收藏古董字画,与文人玩笔墨无异,结果玩家成了行家里手,即第三者成了第一者。行画之所以继代文人画成为主流,原因...
- 林若熹
- 现代中国画离粉本青绿有多远
- 2016年
- 现代中国画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又有西学的元素。中国画的历史是连续、复古、创新同时存在的,其与西学碰撞发展中依然有粉本与青绿的踪迹。
- 林若熹
- 撞技的局限与极致被引量:1
- 2016年
- 撞技即撞水撞粉的简称,没骨画写生的理性及卧笔写意的感性,是对工写两极的折中与调和,而撞技却是把两类不可调和的颜色,通过"撞"的方法,把它们相融在一起。技法极致有两种结果:一是技升华为道。其道已溢出画的范畴,即从画入道,其技也非具体的某技,是广义之技,技在此成为修炼道德的工具形式,要修炼得道,可能需要一生的生命态度。技升为道的两个必要前提——博养与熟技;另一结果是技的僵死。
- 林若熹
- 关键词:没骨生命态度宗经《文赋》自然物象《典论·论文》
- 壁画的线与色
- 唐代(618-907)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其在壁画上同样有不朽的表现,是弧线锻造及色彩表现最辉煌的时期.《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寺塔记》等书所载录的二百多名唐代画家中,就...
- 林若熹
- 关键词:唐代壁画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