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占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糖尿
  • 14篇糖尿病
  • 8篇胰岛
  • 6篇细胞
  • 6篇疗效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5篇INS-1细...
  • 5篇病变
  • 4篇蛋白
  • 4篇胰岛素
  • 4篇神经病变
  • 4篇氨酸
  • 4篇半胱氨酸
  • 3篇血清
  • 3篇乙酰半胱氨酸
  • 3篇抑素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糖尿病周围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机构

  • 16篇惠州市中心人...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惠州市口腔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林占
  • 7篇薛耀明
  • 6篇沙建平
  • 6篇赖菲菲
  • 5篇夏晓英
  • 5篇李枢
  • 5篇林潭发
  • 4篇毛睿睿
  • 3篇桑丹
  • 3篇龙可
  • 3篇李斯毅
  • 3篇陈茹芬
  • 3篇邓琳玲
  • 2篇王吓勇
  • 2篇叶伟坚
  • 2篇钟伟强
  • 2篇陈彦
  • 1篇陈炫
  • 1篇关美萍
  • 1篇刘苑红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内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2008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泵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使用胰岛素泵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后的HbA1c水平、胰岛素用量以及严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无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症状。结论胰岛素泵可有效控制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改善糖代谢,减少严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邓琳玲谢云亮罗玲林占夏晓英李枢
关键词:胰岛素泵青少年1型糖尿病糖代谢
高糖和棕榈酸诱导胰岛INS-1细胞线粒体解偶联改变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高糖和棕榈酸(PA)慢性作用对胰岛INS-1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P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的BSA)、高糖组(含16.7mmol/L葡萄糖的BSA)、棕榈酸组(含0.4mmol/L棕榈酸)、高糖+棕榈酸组(含16.7mmol/L葡萄糖及0.4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PA作用48h后,分别分析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棕榈酸组和高糖+棕榈酸组ROS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高糖+棕榈酸组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较其余三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且它明显增加2.8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5)。结论在胰岛INS-1细胞,高糖和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解偶联功能改变有关。高糖和棕榈酸通过诱导ROS产生增多导致UCP2表达与作用增加,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与ADP磷酸化解偶联,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损害胰岛功能。
毛睿睿薛耀明沙建平林占
关键词:糖脂毒性INS-1细胞解偶联蛋白2
葡萄糖浓度波动对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初探葡萄糖浓度波动对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影响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持续高糖组(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波动组(用16.7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2 h,再换5.5 mmol/L培养3 h,每天重复3次,夜间9 h维持在5.5 mmol/L的培养液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正常糖组、NAC+持续高糖组、NAC+波动组,后3组的培养基中均预先负载终浓度为1.0 mmol/L的NAC,余干预措施相同,均干预72 h。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INS-1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在持续高糖组及波动组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且波动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AC+波动组及NAC+持续高糖组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分别较波动组及持续高糖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糖及波动性高糖损伤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与减少细胞ATP含量有关,且波动性高糖较前者更严重,氧化应激可能是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导致INS-1细胞ATP减少的机制。
林占薛耀明关美萍
关键词:葡萄糖浓度波动三磷酸腺苷N-乙酰半胱氨酸胰岛素分泌
罗格列酮对TNF-a诱导3T3-L1脂肪细胞SAA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TNF-a)诱导3T3-L1脂肪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3(SAA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a(5μg/ml、10μg/ml、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24h、2...
叶夏云薛耀明沙建平李晨钟曾展军林占何飞英王玲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A罗格列酮3T3-L1脂肪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
文献传递
siRNA干扰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表达对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靶向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基因RNAi对胰岛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siRNA,通过脂质体转入胰岛细胞株INS-1中,研究其对靶基因的抑制效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INS-1细胞中INGA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来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结果显示siRNA6序列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INGA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INS-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结论干扰INGAP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胰岛细胞的增殖,INGAP有可能成为治疗β细胞严重减少或损害的重要新靶点。
沙建平薛耀明陈炫龙可梁华晟桑丹毛睿睿林占
关键词:RNAI胰岛新生相关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大血管病变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hsCRP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hs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黄晓敏夏晓英林占
关键词:C反应蛋白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DFU)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牟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未发生DFU溃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予以VPT检测,根据其结果分为震动感觉阈值正常组(VPT≤10V,对照组)和升高组(VPT〉10V,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在6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10V者30例。其中有6例为低度风险(VPT11~15V),16例为中度风险(VPT16~25V),8例属于高度风险(VPT≥26V)。观察组的年龄、病程、FB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G、TC、HbA1c、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62岁和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DFU的风险性较大。【结论】VPT检测能尽早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DFU风险可尽早作出客观评价。
林占
关键词: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人体质量指数
葡萄糖浓度波动对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近10余年来,人们对T2DM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目前普遍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两...
林占
关键词:2型糖尿病葡萄糖浓度波动线粒体呼吸链N-乙酰半胱氨酸
文献传递
联合BRAFV600E突变及TERT启动子突变基因检测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联合BRAFV600E突变及TERT启动子突变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在本院手术证实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病理标本,根据病灶是否突破甲状腺被膜或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侵袭组和惰性组,对侵袭组与惰性组患者BRAFV600E、TERT启动子两个位点突变阳性率以及临床因素(年龄、性别、肿瘤直径、UICC分期、双侧累及)进行分析,统计侵袭性的危险因素。结果:侵袭组与惰性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UICC分期、双侧累及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侵袭组患者男性患病率更高、年龄更小、肿瘤直径更大、UICC分期更高、双侧累及更多。侵袭组患者BRAFV600E、TERT启动子突变率,以及BRAFV600E+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率均显著高于惰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UICC分期、双侧累及情况、BRAFV600E、TERT启动子突变均为PTC患者侵袭性的危险因素。结论:联合BRAFV600E突变及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相关,虽然机制尚未明确,但可以作为判断PTC患者侵袭性的分子标志物,为PTC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林占李枢师柔李德祥黄卓雅廖观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
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经济成本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进行经济成本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1-12月在我科住院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I)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各32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三餐后2 h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所需天数、胰岛素总用量、胰岛素成本、耗材费用、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空腹及三餐后2 h平均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间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P>0.05);与CSII组比较,MDII组耗材费用、血糖达标总费用少(P<0.01).结论 MDII与CSII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有效使血糖达标,但MDII耗材费用、血糖达标总费用少,更具经济性.
林潭发陈彦赖菲菲林占邓琳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经济成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