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蕾
- 作品数:33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德国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考论被引量:2
- 2021年
-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包括1幅中国总图,15幅分省地图以及1幅朝鲜半岛、日本、辽东合图等17幅地图和相关文字说明,并附有经纬度列表、索引等,1655年首先以拉丁文本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之后陆续出版德文本、荷兰文本、法文本和西班牙文本,各语种文本还存在不同的版本。这部地图集不少内容直接参考《广舆记》等中文文献资料,除了对中国地理状况的整体描述,还有对每个省的说明。卫氏在此书中一方面对相关内容采用西方制图法重新加以编绘和说明,另一方面也融合了西方人大航海以来的地理发现和自己在一些地区的实地考察。《中国新地图集》纠正了之前西方人不少模糊和错误的认识,不仅较好地把握了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整体所具有的特征,而且具体到中国内部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反映出卫匡国对中国地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直到19世纪初,西方对中国地理的认识还深受这部著作的影响。
- 杨雨蕾
- 关键词:西方汉学
- 传统中国与东亚礼义世界
- 2009年
- 2008年12月20~22日,浙江大学历史系在杭州主办召开了“传统中国与东亚礼义世界”学术研讨会。中、日、韩三国共24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彬教授致开幕词,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包伟民教授致欢迎词。会议以历史时期东亚世界的区域发展特点为主要议题,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期间中外学者讨论热烈,相互交流学术信息和观点,气氛活跃。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的研究生参加旁听。
- 杨雨蕾
- 关键词:学术信息
- 从边地到胜境:图绘明清山海关地区
- 2020年
-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创设于明洪武年间,元代为迁民镇千户所之地,"洪武十四年(1381),革所设卫,十五年筑城为关"。^(1)初山海卫辖左、中、右、前、后、中左、中右、中前、中后、山海共十千户所,后调左、中二所于辽东,领八所,属永平府。嘉靖《山海关志》载,山海卫当时的疆域范围,"东三十里至辽广宁前屯卫中前所,南十里至海,北八十里至义院口关,西九十里至抚宁县,此延袤之大端也"。^(2)
- 杨雨蕾李欣楠
- 关键词:明清
- 18世纪朝鲜北学思想探源被引量:6
- 2007年
- 18世纪朝鲜北学思想堪称朝鲜走向近代社会的前奏。它主要是在部分朝鲜入华燕行使臣深切感受到清初中国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繁盛、文化事业发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更准确地说是在使臣为解决其传统华夷观与现实所产生的矛盾中,在其“攘清夷”观逐渐被打破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它率先提出打破“华夷之辨”的口号,但根本上还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认同的一种回归。
- 杨雨蕾
- 关键词:北学燕行录华夷观中韩关系
- 寄情都城空间:朝鲜彩绘本北京城市地图
- 2018年
- 现存韩国的朝鲜彩绘本北京城市地图有'北京都城三街六市五坛八庙全图''燕京城市图'和'北京宫阙图',它们绘制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绘制者以所获得的中国地图为蓝本,在保留中国地图基本面貌的同时,融入那个时代朝鲜自身对北京城的认识。这些认识不仅来源于朝鲜使臣的亲身游历和相关描述,而且深受朝鲜对明清政治文化关怀的影响。明清交替之后,尽管朝鲜在政治上'事大于清',但文化上的'尊明攘清'在18世纪,直至19世纪初依然存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清代北京对于朝鲜而言,一方面是现实政治世界中'上国'清朝的皇权空间;另一方面它是明朝的遗产,是引发朝鲜追忆明朝之地。地图在标绘出清代地名的同时,对明代地名的部分保留充分表现出他们对这一具有明清两朝象征意义都城空间的矛盾心态和复杂情感。
- 杨雨蕾
- 关键词:明清时期
- 《资治通鉴》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01年
- 《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是宋代司马光(1019一1086)及其助手集十九年之力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史巨着。它系统地编纂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後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史中包括时间最长的一部巨着。《通鉴》广徵博引,取材宏富;其所叙史实,条理井然。章太炎曾说:“(《通鉴》)采摭之书,正史而外,杂史多至三百三十二种。此一千三百六十余年中,事迹纷乱,整齐不易。荀《纪》点窜班<书》,无大改易,事固易为。袁《纪》略有异同,而当时史迹尚寡,不难考校。自三国至隋。
- 杨雨蕾
- 关键词:《资治通鉴》朝鲜王朝司马光历史发展古代史籍
- 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琉璃厂被引量:11
- 2004年
- 在清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北京琉璃厂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里,一些燕行使臣和随员从事着访求朝鲜王朝政府及个人所需书籍的活动;也正是在这里,他们与清朝文人进行着深层次的交往。有关情况国内史料记载甚少,且不受人关注。所幸这些内容在朝鲜燕行使臣及其部分随员所撰写的"燕行录"多有反映。不仅如此,燕行录所记载的琉璃厂还在其他方面补充了中国史料的不足。本文即对此进行发掘分析。
- 杨雨蕾
- 关键词:燕行录文化交流
- 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
- 本文以明清朝鲜赴京使臣入华行纪——“朝天录”和“燕行录”为基本资料,并参照明清和朝鲜王朝的其他文献,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对十六到十九世纪初的中韩文化交流作一实证研究,以此来阐明朝贡体制下朝鲜赴京使臣的文化意义以及明清中朝...
- 杨雨蕾
- 关键词:燕行录中韩文化交流朝贡体制
- 文献传递
- “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杭州)”会议综述
- 2003年
- 杨雨蕾
- 关键词:韩国临时政府韩国独立运动
- 西学初传朝鲜--在华西方传教士与朝鲜燕行使臣交往的历史考察
- 自十七世纪初开始,部分朝鲜入华朝贡使臣——燕行使臣在出使中国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文化。出于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和探求,他们在求购汉译西学书的同时,还访问北京天主堂,并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在华西方传教士进行直接对话。在西方传教士还未...
- 杨雨蕾
- 关键词:西方传教士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