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光

杨光

作品数:4 被引量:10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烟草
  • 2篇抗性
  • 2篇TMV
  • 1篇蛋白质-蛋白...
  • 1篇蛋白质相互作...
  • 1篇烟草花叶病
  • 1篇烟草花叶病毒
  • 1篇烟草植株
  • 1篇氧化酶
  • 1篇有害生物
  • 1篇诱导抗性
  • 1篇植株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检测
  • 1篇水杨酸
  • 1篇水杨酸甲酯
  • 1篇系统获得抗性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酵母
  • 1篇酵母双杂交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杨光
  • 2篇孔凡明
  • 1篇赵晶
  • 1篇陈学平
  • 1篇张祥民
  • 1篇霍克克
  • 1篇张晓梅
  • 1篇张婕
  • 1篇王力
  • 1篇郭坚华
  • 1篇马雅婷
  • 1篇夏凯
  • 1篇施慧莉
  • 1篇许志刚
  • 1篇周燮
  • 1篇王玮
  • 1篇尹燕妮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自...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烟草与TMV不同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及抗氧化酶系活性比较被引量:18
2002年
3种不同抗性烟草与 TMV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 (AO)、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 Xanthi-NN/ TMV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 ,超氧阴离子 (O2- · )的释放量除与 Xanthi-nn/ TMV和 K3 46/TMV的亲和性互作体系一样在互作后的 6h形成一个峰值外 ,在互作后的 2 4h又出现了第二个特异性峰值 ,在互作的中、后期 ,Xanthi-NN的叶片内 O2- ·含量显著高于后者两个品种 ;在互作的早期 ,H2 O2 的产生速率尽管明显比 O2- · 的低 ,但也是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Xanthi-NN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 H2 O2 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互作体系 ;互作早期的非亲和性体系中 SOD、 POD活性均低于亲和性体系 ,但随着互作的进行 ,对比关系发生逆转 ;CAT活性变化趋势刚好与 SOD、POD的相反 ;互作前期的 Xanthi-NN叶片内 LOX活性值和上升速率都低于另外两个品种 ,但中、后期的情形正好相反 ;非亲和性互作中的 MDA含量一直低于亲和性互作。 3种互作体系的非接种叶内 AO和有关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远不如各自接种叶显著 ,且互作前期的活性水平也明显低于接种叶 ,上、下部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这也部分解释了抗病信号转导的时空动态 ;近等基因系 Xanthi-NN和 Xanthi-nn中的 AO和有关抗氧化酶系活性变化差异较大 ,而后者更接近?
孔凡明杨光陈学平夏凯许志刚周燮
关键词:烟草TMV活性氧抗氧化酶系系统获得抗性
烟草植株间传递的抗病化学信号物质研究被引量:80
2001年
用Tenax作为吸附剂 ,通过吸附、热脱附的方法和GC MS分析 ,测定了烟草幼苗在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产生的挥发物的组成变化 ,发现了多种与烟草感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并对其中的化合物水杨酸甲酯 (MeSA)进行了定量研究 ;实验表明 ,TMV接种后 ,MeSA的释放量从感病前低于 1ng/(株·3h)增加到 30ng/(株·3h)的水平 ,并能维持数天 经MeSA诱导处理的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MeSA的释放量平均增大了 4倍 ,接种 72h后枯斑平均直径减小了 6 1% 。
张祥民王力张婕孔凡明杨光
关键词:诱导抗性水杨酸甲酯GC-MS分析烟草TMV烟草花叶病毒
菜豆萎蔫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吴新华郭坚华顾忠盈杨光张晓梅葛芸英薛庆云尹燕妮
菜豆萎蔫病菌是我国禁止进境的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引起菜豆细菌性萎蔫和豆科植物叶斑等其它许多重要病害,本研究首次测定了测定了Cff的典型菌株ICPM2584的ITS序列,并依据EMBL数据库已登录的萎蔫短小杆菌的基因间重复...
关键词:
关键词:有害生物
人CtBP2与CCNH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CtBP2(E1A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 2)作为辅阻遏物与多种转录因子联系而参与到很多生物过程中,如细胞分化、凋亡、发育和肿瘤发生等,然而其中许多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为了对CtBP2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高通量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CtBP2为诱饵,与含有1000个人肝基因克隆的酵母双杂交文库进行接合筛选获得了一个与它相互作用的猎物蛋白CCNH(Cyclin H).通过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和亚细胞共定位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两个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的相互作用.
马雅婷赵晶杨光王玮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E1A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