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总结3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27例(71.1%)以四肢远端无力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其他表现起病。经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治愈29例,好转5例,无效1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GBS多数以四肢无力起病。GBS患者多数预后较好。激素对轻、中型GBS患者有一定疗效;丙种球蛋白能明显改善重型及极重型GBS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 杜娟惠国祯赵红如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
- 丁苯酞动员内皮祖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mg/(kg·d)]和低剂量组[丁苯酞60mg/(kg·d)]和高剂量组[丁苯酞120mg/(kg·d)],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灌胃治疗5d,每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2h和治疗5d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水平;行CD3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天起,尼莫地平组及高、低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第3天时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低剂量组[(0.40±0.52)分vs(1.10±0.32)分,P<0.05]。假手术组大鼠缺血2h循环EPC水平低于其他4组(P<0.05)。治疗第5天,高剂量组EPC增加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低剂量组(P<0.05)。尼莫地平组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脑缺血区CD31阳性及vWF阳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丁苯酞可动员循环EPC,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呈剂量依赖性。
- 赵红如杜娟蔡秀英惠国桢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丁苯酞
- 凝血酶及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GPIbα酶切的影响
- 目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 α胞外结构域与受损伤血管表面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结合是血栓形成的起始步骤,GPIb o胞外结构域被酶切(简称GPIbα酶切)则阻止了二者的结合从而限制血栓无限增大.本文主要研究了...
- 刘君张卫林赵丽丽杜娟阮长耿戴克胜
- H147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结合凝血酶对GPⅠbα酶切及表达的影响
- 刘君张卫林赵丽丽杜娟阮长耿戴克胜
- 文献传递
- 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质量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T2DM患者骨骼肌质量与颈动脉粥样斑块(CAP)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7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CAP组(CAP,n=218)与单纯T2DM组(T2DM,n=52),比较两组骨骼肌质量;再以骨骼肌质量四分位间距分为4组,比较CAP形成等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骨骼肌质量与CAP形成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骨骼肌质量与CAP形成有关,骨骼肌质量越低,越容易形成斑块。骨骼肌质量四分位间距4组T2DM患者校正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骼肌质量是CAP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T2DM患者CAP形成的最佳骨骼肌质量截止值为25.35,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0.3%。结论骨骼肌质量降低是T2DM患者CA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AP形成有一定预测价值。
- 蒋怡华杜娟陆轶群
-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粥样斑块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 目的:通过对3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并进一步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与转归.方法:对2007~2013年我科收治的38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8例...
- 杜娟慧国桢赵红如
- H148.活性氧簇在血小板GPⅠbα酶切中的作用
- 张平平杜娟赵丽丽闫荣阮长耿戴克胜
- 文献传递
- 反应氧簇在血小板GPIbα酶切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反应氧簇(ROS)在血小板膜表面GPIb α胞外段酶切中的作用.GPIb α酶切机制的研究对于血栓性疾病的研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对血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以及针对特定调控途径和靶点的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 张平平杜娟赵丽丽闫蓉阮长耿戴克胜
- 颈动脉夹层的抗栓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颈动脉夹层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起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的困惑,近年来对于采用抗凝药物治疗还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已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
- 方琪赵红如杜娟
-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 脑侧枝循环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16
- 2012年
- 脑卒中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因之一,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在我国,脑卒中的年均发病率为120/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热点。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侧枝循环的有效存在。
- 杜娟赵红如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