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 作品数:60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症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
- 目的: 探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症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0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7例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症病例,均行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
- 刘江于炎冰李锐徐晓利许骏刘红举张黎
-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髓栓系综合症显微手术治疗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单鼻孔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单鼻孔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总结75例手术治疗的垂体瘤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切除47例,内镜单鼻孔切除28例,收集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比例;疗效;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等资...
- 李锐刘江张黎于炎冰
-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显微镜
- 文献传递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术式选择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对54例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例按选用术式不同分为3组:A组37例,行单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B组5例,术中未发现血管压迫,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R);C组12例,压迫血管不明确,均在MVD后加行PR。结果平均随访51个月。A组总有效率86.5%,复发率10.8%,无效率2.7%;4例复发病例中2例再次行PR治愈。B、C组总有效率100%,无复发。并发症:行PR者术后均有面部麻木,随访期间均见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发生听力障碍1例,复视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结论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人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术中探查的实际情况而定。
- 张黎于炎冰郭京李锐冯利东左焕琮
-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高龄
- 手术切除从颅底侵犯海绵窦的肿瘤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合作,连续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32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脊索瘤5例,鼻咽癌和鼻咽囊腺癌5例,副鼻窦癌5例,神经鞘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2例,颞下翼腭窝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23例曾经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根据肿瘤主体的部位分别选用经上颌骨入路、颞下耳前入路、或额眶入路。全部病例术中显露满意,肿瘤均得到肉眼切除,受累的颅神经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3-50个月,平均19个月,失访3例,4例术后3-6个月死亡,4例带瘤生存,21例健在。结论由下向上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可以手术切除,近期效果满意。对颅底正常和病理性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以及多学科医生的密切协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郭京祁永发徐振纲吴跃煌殷玉林袁越张黎张思迅李锐
- 关键词:海绵窦颅底侵犯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后手术要点低分化癌
- 带血管蒂鼻中隔粘骨膜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 刘剑锋Paul Gardner杨大章韩军张秋航于炎兵张黎李锐Carl SnydermanJuan Fernantez-Miranda
-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法,对12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术中监测,通过对39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的病例探查而神经蛛网膜下腔段全长(面神经远端),发现19例面神经远端存在血管压迫,进行充分减压,记录监测结果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结束时15例LSR消失,4例LSR未消失.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3例,减轻但未完全消失6例.随访8-14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均于随访期间恢复正常;听力丧失1例,未恢复;听力下降3例,随访期间1例恢复正常,2例较前好转;颅内感染1例,住院期间完全控制.结论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的疗效有明确影响,根据监测结果对其进行减压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并减少盲目处理面听神经相关血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 任杰袁越张黎张思迅李锐贾靖于炎冰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 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18)F-FDG PET定量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背景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是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类型,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有助于揭示癫的脑代谢特征。本研究基于18F-FDG PET定量分析探讨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方法共23例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头部MRI和18F-FDG PET检查,将PET图像配准至国际标准空间,并根据自动解剖分区模板将皮质和皮质下核团分割为90个兴趣区,计算全脑、双侧大脑半球和各兴趣区标准化摄取(SUV)值。结果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全脑校正SUV值低于正常对照者(1.13±0.06对1.20±0.10;t=-3.245,P=0.002),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左侧大脑半球校正SUV值低于右侧大脑半球(1.10±0.06对1.15±0.06;t=-2.710,P=0.010)。与正常对照者相比,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有15个兴趣区代谢降低,分别位于左侧颞叶,包括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颞极上部、颞极中部、颞下回、颞横回、梭状回,以及左侧颞叶外结构,包括额下回岛盖、Rolandic岛盖、岛叶、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壳核、丘脑。结论18F-FDG PET定量分析可以从代谢角度揭示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有助于加深对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患者功能改变和癫发作进程提供参考和框架。
- 吴冬燕郑玉民李小璇金超岭李锐常飞燕谢晟焦劲松彭丹涛
- 关键词:海马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双人双鼻孔内镜下扩大鞍区入路肿瘤切除手术研究
- <正>目的:开展学科联合,探讨双人四手配合实施经双鼻孔内镜手术切除前、中颅窝底及斜坡区域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对126例鞍区及前、中颅窝底及斜坡区域肿瘤患者实施经鼻内镜手术。其中...
- 李锐张黎于炎冰
- 文献传递
-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及适应证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手术方法和适用范围。材料与方法材料: Cordman硬性操作型神经内窥镜、Cordman纤维内窥镜、Wolf光源、Panasonic成像系统、4F—Forgarty 球囊导管、Phil...
- 郭京李锐陈国强袁越张思迅张黎
- 文献传递
- 双人双鼻孔内镜下扩大鞍区入路肿瘤切除手术研究
- 李锐李放张黎张思迅袁越于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