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在校医学生对介入呼吸病学认知情况调查
- 李澎曲丹李钰郑伟叶蕊卢烨王媛范晶晶赵立
-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吹嘴连接装置
-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吹嘴连接装置,包括吹嘴本体;吹嘴本体为由吹嘴与肺功能仪连接部、吹嘴与患者接触部组成的圆柱体;吹嘴与肺功能仪连接部端部为吹嘴与肺功能仪连接口,吹嘴与患者接触部端部为吹嘴与患者接...
- 李澎吴健李钰
- 文献传递
- 无创正压同期治疗老年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5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生命体征变化及pH、PaCO2、PaO2的变化。结果①治疗2 h后,研究组患者pH、PaCO2、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pH、PaCO2、PaO2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②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低于研究者(P<0.05)。③研究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需气管插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效果较好。
- 冯学威高欢李钰徐小嫚李世煜
- 关键词: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高龄
- 低剂量rt-PA短时间导管下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评估中高危或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低剂量rt-PA短时间经导管下肺动脉内直接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按照入选标准筛选,经低剂量rt-PA短时间导管下溶栓治疗,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完成...
- 叶蕊赵立李钰徐小嫚王翠红高懿卓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
- 连续5a临床常见非发酵菌分离率变化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2008年5 a间非发酵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 a间临床常见非发酵菌菌株的药敏,数据统计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5 a间分离的非发酵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占革兰阴性杆菌的46.49%。非发酵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其中耐药最严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注重本地区、本治疗区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出现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 刘宏博李钰张智洁李胜岐
- 关键词:非发酵菌耐药医院感染
- 低氧对大鼠膈肌放电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睡眠中间歇低氧对大鼠膈肌放电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给予吸入空气,持续低氧和间歇低氧气体,在1d,3d,7d,28d后测定大鼠膈肌放电的情况及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析大鼠膈肌放电在不同时期有何不同及其与酸碱平衡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膈肌放电面积及膈肌放电频率(振幅仅在间歇低氧28d组无统计学差异,间歇低氧组延长低氧时间大鼠膈肌放电面积及膈肌放电频率)振幅增强,持续低氧组则减弱;血气分析仅在28d组HCO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低氧模式对大鼠膈肌放电的影响不同,延长间歇低氧时间对大鼠膈肌放电抑制作用则减弱,而延长持续低氧时间对膈肌放电的抑制则增强;代谢性因素参与长期低氧对膈肌放电的影响。
- 曲文秀赵炎李钰何平冯学威
- 关键词:低氧睡眠呼吸暂停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5年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成为医院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细菌耐药形势均很严峻,应尽早发现MRSA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李钰曲丹徐小嫚郑伟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气道上皮细胞是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第一道屏障,损伤修复功能是其维持屏障作用、保护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认为,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功能下降,并导致气道炎性反应加重。气道炎性反应过程中分泌的炎性因子也会显著影响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功能。由于人体内损伤修复研究的局限性,人们探索出多种损伤修复模型,并利于各自的不同特点,寻找改善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功能的方法,为哮喘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 金明珠陈晓秋李钰曹志伟
- 关键词:哮喘气道上皮细胞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被引量:6
- 2012年
-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重症肺炎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3次/d及左氧氟沙星0.5 g、1次/d静脉滴注。由于效果不佳,加用利奈唑胺0.6 g,2次/d静脉滴注,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入院时患者红细胞计数4.4×1012/L,血红蛋白141 g/L,血小板计数251×109/L。利奈唑胺治疗第1天红细胞3.7×1012/L,血红蛋白122 g/L,血小板计数88×109/L;第5天血小板计数降至34×109/L。立即停用利奈唑胺,改为替考拉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左氧氟沙星继续应用,并输注新鲜血浆200 ml。停用利奈唑胺第6天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92×109/L),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停药第8天降至最低,分别为2.2×1012/L、69 g/L。之后逐渐上升,于停药第27天接近正常水平。
- 李钰陈愉刘宏博冯学威赵立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贫血利奈唑胺
- MICU患者留置导管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各种留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和留置胃管)的微生物定植以及相关感染等,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5月MICU患者各种留置导管及送检临床标本进行培养,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结果共培养标本224份,其中气管插管标本58份,培养阳性55份,阳性率94.8%,发生VAP17例,发生率为29.3%,检出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深静脉留置针标本33份,培养阳性5份,阳性率为15.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发生率为3.0%,检出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留置导尿管标本78份,培养阳性40份,阳性率51.3%,发生导管相关性尿道感染8例,发生率为20.0%,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留置胃管标本55份,培养阳性47份,阳性率85.5%,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其中有9株病原菌与VAP的病原菌一致。结论不同留置导管病原菌的感染率、种类不同,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的导管及可能发生的相关感染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不同的治疗方案。
- 刘宏博李钰赵立
- 关键词: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管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