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野

作品数:33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颈椎
  • 8篇螺钉
  • 7篇椎弓
  • 7篇椎弓根
  • 6篇脊髓
  • 6篇脊柱
  • 5篇术后
  • 5篇疼痛
  • 5篇后路
  • 5篇固定术
  • 4篇手术
  • 4篇前路
  • 4篇椎弓根螺钉
  • 4篇椎间盘
  • 4篇颈椎病
  • 3篇腰椎
  • 3篇置钉
  • 3篇融合术
  • 3篇椎弓根螺钉固...
  • 3篇椎体

机构

  • 33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白城市中心医...

作者

  • 33篇李野
  • 19篇刘景臣
  • 17篇朱庆三
  • 11篇武云涛
  • 10篇胡海峰
  • 9篇邹云龙
  • 8篇刘宇龙
  • 7篇陈晶
  • 5篇王永琨
  • 4篇高忠文
  • 4篇顾锐
  • 3篇周彬彬
  • 3篇孟春阳
  • 3篇李建
  • 2篇黄飞
  • 2篇李祎
  • 2篇王伟
  • 1篇高忠礼
  • 1篇张春雨
  • 1篇张翘

传媒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病因探讨及预防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行翻修手术的患者81例(排除因感染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所见及手术后处理等均详细记录。结果 81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浅部感染1例,深部感染2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7%。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与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及其他潜在疾病、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中血供较少的纤维组织残留过多、术后治疗及护理不当均有关系;术中应尽量切除血供较少、质地较硬的纤维结缔组织,对于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患者,适当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加强术后护理,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
武云涛李梓萌李野李祎
关键词:人工关节翻修
腰椎术后感染的诊断及病因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发生感染的诊断方法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需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321例(排除因感染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所见及手术后处理等均详细记录。对于术后确定感染的患者进行CRP、ESR、血常规、降钙素原、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定期复查以及腰椎MR检查。结果 321例患者中有6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浅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2%。结论患者腰椎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结合术后临床症状、CRP、ESR、血常规、降钙素原、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腰椎术后感染的病因多与患者身体状态及其他潜在疾病及术前、术后的营养状态高度相关。手术前后加强营养,调整患者状态,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以及同时对其他潜在疾病进行治疗,对于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对于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患者,应适当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加强术后营养护理。
胡海峰李野周彬彬李建邹云龙刘景臣
关键词:腰椎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4年6月至2014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117例病例中发生早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均发生于术后6-8h。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6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1例。对7例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年龄、身高、体重、术前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史、术式、出血量及术中止血措施、血肿发生的时间和清除血肿的时间等进行分析。MR检查确诊血肿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对血肿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ASIA分级,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的关系,血肿确诊至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例发生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占0.22%。7例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6例,占86%;超过70岁3例,占43%。5例为肥胖,占71%。6例(86%)为ACCF手术,占所有AC.CF病例的0.42%(6/1416);1例(14%)ACDF手术,占所有ACDF病例的0.06%(1/1573)。7例患者初次手术中均行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切除。7例患者MR检查均证实血肿存在,但1例患者MR检查后临床症状缓解,故未即刻行血肿清除术,观察过程中症状持续好转,术后1年ASIA分级恢复到E级;6例即刻行血肿清除术,5例术后1年ASIA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提升,1例(14.3%)血肿确诊时D级,行血肿清除术后1年仍为D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血肿确诊至再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颈椎前路术后伊8h内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根据早发性硬膜外�
李野陈晶高忠文孟春阳顾锐刘景臣武云涛徐勤利王永琨朱庆三
关键词:颈椎减压术脊柱融合术血肿硬膜外
弥漫性特发性肥厚性骨病致食管型颈椎病1例被引量:2
2016年
食管型颈椎病是指种种原因导致颈椎前方韧带钙化、椎体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对食管产生压迫,进而造成吞咽困难的一种疾病。其常见病因有弥漫性特发性肥厚性骨病(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等。现作者就临床1例DISH病致食管型颈椎病报告如下。
周彬彬李野胡海峰邹云龙李建刘景臣
关键词:食管型颈椎病骨病肥厚性椎体骨质增生SPONDYLITIS韧带钙化
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治及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成因及损伤机制,探讨MRI表现、治疗方法选择,并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指导。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岁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96例,对发生机制、伤后MRI片脊髓信号改变、治疗手段对神经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伤后MRI上脊髓T2加权像高信号变化进行分型。结果 236例患者MRI T2加权像有信号变化,其中Ⅰ型125例、Ⅱ型79例、Ⅲ型27例、Ⅳ型5例。29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22例,非手术治疗74例。2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有明显区别(P〈0.05);且伤后早期(〈72 h)手术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稍晚手术患者。伤后颈脊髓内MRI的T2加权像异常信号可以分为4型。结论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有明显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应戒烟、行呼吸功能练习和体位训练,术后应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朱庆三赵东旭李野陈晶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
马尾副神经节瘤1例
2022年
马尾副神经节瘤是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系统中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由于其临床、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上与神经鞘瘤和室管膜瘤及脊膜瘤相似,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应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报道1例马尾副神经节瘤,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1临床资料患者,62岁,男性,201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症状,诊断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未行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
单体勇陈漩吴喜龙王伟王鑫昆李野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外腰部疼痛室管膜瘤脊膜瘤
罕见儿童胸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
2015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主诉"行走无原因经常跌倒伴腰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胸10、11棘突压痛及叩击痛,未查及明显感觉平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胸腰段增强MR:增强扫描示胸10、11椎体椎管内可见结节状高信号,边界清晰,以宽基底与局部硬膜相连,局部脊髓受压,病灶下缘似可见脊膜尾征(见图1-3)。
孙浩罡李野张云峰武云涛宋显吉刘景臣
关键词:胸腰段血管周细胞瘤BABINSKI征儿童腰背部疼痛腱反射活跃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因颈椎椎间隙感染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5~74岁,平均(58.0±14.5)岁。21例(75%)为自发感染,其中6例合并糖尿病,15例年龄超过60岁;余7例(25%)为颈椎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所有患者均排除结核、布氏菌感染。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液学检查,重点记录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前根据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手术后继续静脉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并根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复查结果指导抗生素应用,记录抗生素应用时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JOA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颈椎前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25min,平均(145.5±12.7)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ml,平均(67±35.2)ml。切口均一期愈合。28例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21-87d,平均(30.8±8.7)d,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复燃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3±1.2)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平均(14.9±1.96)分、术后6个月平均(15.1±1.55)分及术后1年平均(16.5±0.48)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颈椎手术节段前凸Cobb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亦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例在术后1年时植骨均融合良好。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及其引起的颈椎不稳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颈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李野朱庆三高忠文刘景臣武云涛胡海峰张汉雷邹云龙顾锐陈晶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有很多文献将其混淆。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Resnick等于2002年首次提出.用于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首先由Leconte于1964年用于枢椎创伤性滑脱的治疗。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李野刘景臣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固定寰枢椎不稳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侧块螺钉齿状突骨折
微创经椎间孔、极外侧、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0年
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因术中软组织剥离少、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得到广泛接受,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DLIF)、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等,以上3种术式均利用人体自然组织间隙入路,减少了周围软组织剥离损伤,具有术后初期疼痛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1],但仍存在部分并发症,只有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才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对近年来MIS-TLIF、XLIF、OLIF的适应证、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综述如下。
陈漩李野赵海洋王亚楠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