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词真曲美,情深意浓——歌曲《我的祖国妈妈》赏析
- 2008年
- 歌曲《我的祖国妈妈》是一首久唱不衰的中国创作歌曲。其歌词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突出,以叙述情感与抒发感情相间的方式表达情感,歌词言简意赅而不失诗意。旋律之美在于高度典型化的音乐形象的刻画和对歌词核心语言节奏的准确理解。其词曲结合关系时而相悖,时而统一,运用灵活,艺术性极强。
- 李艳萍王孟
- 关键词:歌曲旋律
- 高师音乐学专业练耳教学刍议被引量:2
- 2005年
- 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新时期高师扩招,生源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听觉分析能力普遍降低。要搞好练耳教学,就必须从建立音响概念着手训练,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把调性训练内容贯穿在练耳教学的始末,同时,练耳教学还要与其它音乐理论课程紧密结合,要探索以调式主音及主三和弦作为单旋律及多声部音乐听写的参考音高,探索运用MIDI技术为练耳教学服务。
- 黄池李艳萍
- 关键词:练耳听觉分析教学方法
- 高师《基础和声》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被引量:2
- 2003年
- 《基础和声》现有教学目的、教学观念上有偏差,承袭或简化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教材以及良好的生源。建议在《基础和声》的教学中,加强与音乐的文化背景的联系,已被人们约定俗成的和声内容都应视为"基础和声"。要确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应涉及近现代和声手法,而且《基础和声》与《旋律写作》课应同时开设。要学习好《基础和声》还必须要有大量的和声题写作演示与音乐文献分析。
- 黄池李艳萍
-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教学
- 高师音乐学专业《配器》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探索
- 2005年
- 高等师范音乐学专业的《配器》课是一门必修课。现有《配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及教材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存在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要搞好《配器》课的教学就必须重新界定《配器》课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位置、目的和内容,在手段上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才能真正达到《配器》课的教学目的。
- 黄池李艳萍
-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音乐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宜春号子的音乐特征研究
- 2010年
- 宜春号子是江西中西部宜春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音调上的起伏与劳动内容和场景的相异有关,节拍和节奏与劳动的节奏规律相吻合,音列运动有自身的特点,调性富于变化,在旋律的发展上呈现出统一性与对比性特征,多声部思维明显,而在结构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乐段规模为主,其内部结构具有多样性。
- 黄池李艳萍
- 关键词:音乐特征音调节奏调式
- 音乐学科在实施“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情况调查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 2013年
- 笔者利用自行设计的"音乐学科在实施‘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中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年来参与实施"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通过"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顶岗实习生在实习中丰富了教学经验,但顶岗实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习问题。改变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教育分配和资金投入不公平的现象,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硬件设备;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音乐教育顶岗实习模式,有效地发挥顶岗实习生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音乐师资短缺的现状。
- 李素萍李艳萍
- 关键词: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顶岗实习生
-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被引量:3
- 2010年
-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门为保护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现有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要保护好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进而使之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必须创新保护措施。
- 李艳萍黄池刘艺
- 关键词:音乐文化文化保护
- 积极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教育实习的新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中小学生完美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工作不尽如人意,专业音乐教师的缺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瓶颈,组织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用教育实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活动,是当前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难题,扎实做好高师音乐教育毕业生实习工作的新途径。
- 李艳萍黄池刘艺
-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育实习音乐教育改革
- 简论中国民歌的演唱风格被引量:3
- 2008年
-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 李艳萍杨晓燕
- 关键词:中国民歌民歌风格唱腔风格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