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林

作品数:34 被引量:428H指数:13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地表形变
  • 4篇地理
  • 4篇地理信息
  • 3篇地图
  • 3篇孔径雷达
  • 3篇雷达
  • 3篇基础地理
  • 3篇合成孔径
  • 3篇合成孔径雷达
  • 2篇地表变形
  • 2篇地表形变监测
  • 2篇地理数据
  • 2篇地理数据库
  • 2篇地理信息科学
  • 2篇对策论
  • 2篇形变
  • 2篇形变监测
  • 2篇异速生长
  • 2篇中尺度
  • 2篇日长

机构

  • 34篇香港理工大学
  • 1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1篇国家基础地理...
  • 5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亚洲理工学院

作者

  • 34篇李志林
  • 10篇陈军
  • 9篇陈永奇
  • 7篇丁晓利
  • 5篇刘国祥
  • 3篇郑大伟
  • 3篇李志林
  • 2篇廖新浩
  • 2篇徐柱
  • 2篇徐柱
  • 2篇胡云岗
  • 2篇周晓光
  • 2篇陈武
  • 2篇王继成
  • 2篇章国宝
  • 2篇周永宏
  • 2篇张红
  • 2篇张奕港
  • 2篇李志伟
  • 2篇刘万增

传媒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测绘学报
  • 2篇科学中国人
  • 2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遥感信息
  • 1篇紫金山天文台...
  • 1篇武汉测绘科技...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全国数字近景...
  • 1篇1999年天...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顾及地理空间视角的区域SDGs综合评估方法与示范被引量:24
2019年
目前世界各国正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缩写为SDGs),重要举措之一是利用统计和地理信息进行SDGs进展评估监测。就总体而言,国内外这方面研究尚处于概念设计、方法探讨和单指标、小范围试点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涉及因素众多、技术过程复杂,既面临全球指标体系的科学理解、海量时空数据的融合处理、顾及地理视角的指标计算、基于事实的SDGs分析评估等诸多技术难题,还要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多机构的沟通协调等。针对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笔者研究提出了统计和地理信息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完成了浙江省德清县践行2030议程情况的定量综合评估。既为总结当地践行SDGs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国内外其他区域开展SDGs定量评估监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与范例。
陈军彭舒赵学胜葛岳静李志林
关键词:地理信息综合评估
日长年际变化与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ENSO事件被引量:3
2000年
利用 1 96 2 .0~ 2 0 0 0 .0年期间日长变化、新的大气角动量和南方涛动指数的资料序列 ,分析了日长变化和大气角动量与 1 96 0年以来的ENSO事件的关系 ,特别是 1 982~ 1 983年和 1 997~ 1 998年期间的ENSO事件对地球自转变化的不同影响 ;
郑大伟周永宏廖新浩丁晓利陈永奇赵志弘李志林
关键词: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ENSO事件
基础地理知识服务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向被引量:47
2019年
基础地理数据具有空间载体和知识存量两大作用。以往人们主要关注其空间载体作用,研发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基础地理数据服务与信息服务,但对其知识存量挖掘不够,提供的地理空间知识服务极少。近年来,"数据海量,信息爆炸,知识难求"现象愈加突出,从地理数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势在必行,已成为测绘科技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知识图谱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基础地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以结构化和关联化为重要特征的基础地理知识服务总体思路,分析了由此带来的4方面问题;继而从领域知识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应用服务3个方面讨论了基础地理知识服务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以GlobeLand30知识服务为例,介绍了初步研究进展。
陈军刘万增武昊李志林赵勇张蓝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知识服务测绘科技
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
随着基础地理数据“原始积累”的逐步完成和共享应用,广大用户对其现势性程度越来越关注,对基础地理数据库提出了“持续更新”的要求。本文分析指出,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不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与“初始建库”...
陈军李志林蒋捷
文献传递
分形城市研究进展:从几何形态到网络关联被引量:8
2020年
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主要的聚集地,也是一个开放复杂演化巨系统,认识其空间复杂性成为城市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城市研究正呈现“从位置和场所向关联和流,从物质空间向城市网络空间”的转向。人类对城市的认识也从“空间是机器”转向“城市有机生命体”。分形是大自然的语言和地理学第四代语言,是挖掘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的有效工具,在揭示城市有机体复杂演化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分形城市研究以指标构建和实证分析为主,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内容上侧重几何分形,复杂城市网络视角下的结构分形研究薄弱。本文简要回顾了近30余年来分形城市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分形城市研究脉络:从城市形态的几何分形到城市结构与关联的网络分形,从静态分形特征到动态异速生长,并展望了分形城市未来研究方向。
张红蓝天李志林
关键词:城市网络分形维异速生长
论合作
2006年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需要跟别人交流,或打交道或称作合作。跟别人合作便有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利益又有暂时(眼前的)的和长远的,局部的和整体的之分。怎样去获得最大的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是个战术性的问题。它是博弈论或对策论讨论的问题,不属于本文的范畴。本文讨论的是战略性的问题,即怎样通过合作去获得最大的长远的整体利益,即合作论。
李志林
关键词:利益分配社会环境战术性对策论博弈论
使用卫星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香港赤腊角机场沉降场被引量:63
2001年
使用卫星雷达差分干涉技术考察建立在近海回填地基上的香港赤腊角机场的稳定性 利用ERS-2卫星获取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作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该机场在近乎一年内的非均匀沉降场,地面分辨率为20 m × 20 m,在填海区域内下沉量呈0~50 mm的空间分布,与离散水准监测结果相比吻合较好(相关系数0.89)特别地,一个被开挖岛屿的原轮廓可从干涉结果中分辨出来.同时,探讨了区分和估计干涉失相关和大气延迟影响的有效方法.研究证实了ERS-2干涉系统对微小的地表沉降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结果精度优于1cm.
刘国祥丁晓利陈永奇李志林李志伟
关键词:稳定性沉降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00年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是一项较新的空间测量技术。它使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获取高分辨率地面反射复数影像 ,每一分辨元的影像信息中不仅含有灰度信息 ,而且还包含干涉所需的相位信号。干涉技术主要是从覆盖同一地区的多幅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提取干涉相位图 ,通过影像处理、一些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相位解缠等 )和几何转化来获取数字高程模型或探测地表形变等。尤其重要的是 ,用此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最高可达毫米级精度。近十年来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新一代星载系统的发射 ,其图像分辨率和产品精度仍会继续得到提高。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连续空间覆盖、高自动化和高精度的监测地表形变的能力 ,加上此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已经吸收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地壳变形、地震监测和震后形变测量、火山运动、地面下沉以及冰川漂移等方面 ,均已开始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 ,有些已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本文首先介绍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其特点 ,最后回顾及分析该技术在监测地面变形中的研究及应用。
丁晓利陈永奇李志林刘国祥章国宝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地表变形
尺度驱动的空间聚类理论被引量:19
2017年
空间聚类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有力手段,不仅可以直接用于发现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与分布特征,亦可以为其他空间数据分析任务提供重要的预处理步骤。空间聚类有望成为大数据认知的突破口。空间聚类研究虽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依然面临两大最根本的困境:"无中生有"和"无从理解"。"无中生有"指的是:绝大多数方法,即使针对不包含聚类结构的数据集,仍然会发现聚类;"无从理解"指的是:即使同一种聚类方法,采用不同的聚类参数就会获得千变万化的聚类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含义不明确。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尺度没有在聚类模型中被当作重要参数而恰当地体现。为此,笔者受到人类视觉多尺度认知原理的启发,根据多尺度表达的"自然法则",建立了一套尺度驱动的空间聚类理论。首先将尺度定量化建模为聚类模型的参数,然后将空间聚类的尺度依赖性建模为一种假设检验问题,最后通过控制尺度参数以自动获得统计显著的多尺度聚类结果。在该理论指导下,可以构建适用不同应用需求的多尺度空间聚类模型,一方面降低了空间聚类过程中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空间聚类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李志林李志林刘启亮
关键词:空间聚类自然法则视觉认知
论合作
2006年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需要跟别人交流,或打交道或称合作。跟别人合作便有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利益又有暂时(眼前的)的和长远的,局部的和整体的之分。怎样去获得最大的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是个战术性的问题。它是博弈论或对策论讨论的问题,不属于本文的范畴。本文讨论的是战略性的问题,即怎样通过合作去获得最大的长远的整体利益,即合作论。本文首先讨论合作的环境,即先讨论合作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或每次打交道会出现的种种可能性。通过分析,将对策论要研究的环境和合作论要研究的环境加以严格的区分。然后本文介绍各种可能的合作策略,从而讨论什么是最佳策略。其结论是首先愿意合作的“一报还一报”是最佳策略。本文对产生不合作现象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包括客观认识不足、主观感情用事及受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合作问题的认识。最后讨论合作论对实践的指导,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层次,也即怎样改变一盘散沙的社会结构,怎样提高领导艺术及怎样提高个人修养。在改变一盘散沙的社会结构方面,本文对中国的“一盘散沙”现象作了一些分析,解释了它的形成和持续的原因,也提出了改变它的可能性。在提高领导艺术上,本文提出提升将来合作的可能性、扩大合作的范围、修改合作游戏的利益分配及不做“老好人”。在提高个人修养方面,本文提出要有诚意、不做“老好人”、要宽容、不要耍小聪明、不要老跟别人比、不要多疑、使他人知道自己的策略并坚持这一策略。
李志林
关键词:利益分配社会结构个人修养领导艺术内容提要对策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