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必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实例分析
  • 1篇涝渍
  • 1篇涝渍地
  • 1篇涝渍灾害
  • 1篇江汉平原
  • 1篇分异
  • 1篇案例分析

机构

  • 2篇湖北农学院

作者

  • 2篇李必华
  • 1篇田小海
  • 1篇黄永平
  • 1篇刘威
  • 1篇刘章勇
  • 1篇黄智敏
  • 1篇刘百韬
  • 1篇金卫斌

传媒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分异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通过五年研究,澄清了江汉平原涝渍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微地貌特点和涝渍状况将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土地分为7种类型:洲滩平地季节性洪涝地域,淤高平地季节性暗渍地域,中间平地季节性渍害地域,低湿平地渍害地域,滨湖平地涝渍地域,湖泊水面调蓄地域,碟形洼地涝渍圈。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分异和演变规律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在平面上与河流呈水平带状分布;(2)在空间上呈梯度分布;(3)碟形洼地涝渍特征呈同心圆分布;(4)涝渍微地域随时间推移发生有序地演变;(5)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6)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与涝渍灾害呈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涝渍发生特征,提出了因地制宜、分区开发的指导思想,并选点进行了实证开发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必华刘百韬李正浩刘章勇李勇
关键词:江汉平原涝渍地涝渍灾害
南方涝渍地区退田还渔的一个实例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以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区的一个经围湖造田形成的典型农业微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退田还渔的必要性与具体方案。结果表明,对小型湖泊通过围湖造田所形成的农业微域,在人工排水和土地平整不充分的情况下,其地貌和土壤还残留有原有湖泊的影响,处于原湖泊低处的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沼泽化和严重潜育化的特征。在该地区种植水稻产量比正常地区减产达16%~26.8%。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确定了该地区适宜退田还渔的具体位置和面积。按照这一方案实施的结果,该地区从1997~2001年的5年中精养鱼塘面积增加9倍,养鱼的效益比种植水稻高5~10倍,还减轻了该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排水压力。
田小海黄永平金卫斌黄智敏李必华刘威
关键词:案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