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康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制活性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色素
  • 3篇化合物
  • 3篇黄酮
  • 3篇活性
  • 3篇构效
  • 3篇构效关系
  • 3篇构效关系研究
  • 2篇定量构效关系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细胞色素P4...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黄酮化合物
  • 2篇黄酮类
  • 2篇黄酮类化合物
  • 1篇单次
  • 1篇单次口服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5篇李建康
  • 2篇和凡
  • 2篇黄民
  • 2篇毕惠嫦
  • 1篇龙启才
  • 1篇左中
  • 1篇刘柏东
  • 1篇罗海彬
  • 1篇赵立子
  • 1篇李欣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 CYP1A2的抑制作用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体外肝微粒体模型,测定36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CYP1A2的抑制活性,并使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CoMSIA模型证实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与其CYP1A2抑制活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48),且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630),同时使用"留五法"证实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相对于黄酮,α-萘黄酮的π-π共轭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根据获得的模型的三维等势图,在α-萘黄酮基础上,6、3′、4′位引入带正电基团或是疏水基团,同时5位引入带负电基团,能有效改善化合物的CYP1A2抑制活性。
李建康和凡毕惠嫦左中刘柏东罗海彬黄民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CYP1A2抑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
6种细胞色素P_(450)酶亚型特异性底物的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6种细胞色素P450酶亚型特异性底物的酶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LC-MS/MS)法测定6种底物相应代谢物的转化量,优化底物在人肝微粒体中孵育的条件,根据底物浓度-反应速率曲线进行酶动力学参数的求算。结果:最佳孵育时间为20min,最佳蛋白浓度为0.25mg protein·mL-1。6种底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右美沙芬、氯唑沙宗及硝苯地平的Km分别为21.6、163.4、10.4、4.6、41.9、9.4μmol·L-1,Vmax分别为2.08、0.52、1.02、0.40、2.36、1.00nmol·min-1·mg protein-1。结论:所考察6种细胞色素P450酶亚型特异性底物的酶动力学特征,可为底物在细胞色素P450酶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和凡赵立子毕惠嫦李建康李欣何艳玲黄民
关键词:底物细胞色素P450肝微粒体酶动力学
黄酮化合物对细胞色素1A2抑制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CYP1A2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的一个超家族酶系,它是生物体内参与药物和环境毒素等外源性物质生物转化的重要酶之一。CYP1A2代谢活性与人群癌症易感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CYP1A2抑制剂对CYPlA2的抑制活性特点有...
李建康
关键词:黄酮化合物细胞色素抑制活性分子结构
文献传递
黄酮化合物对细胞色素1A2抑制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目的CYP1A2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的一个超家族酶系,它是生物体内参与药物和环境毒素等外源性物质生物转化的重要酶之一。CYP1A2代谢活性与人群癌症易感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CYP1A2抑制剂对CYP1A2的抑制活性特...
李建康和凡毕惠嫦左中刘柏东罗海彬黄民
关键词:抑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药物设计
文献传递
塞来昔布对大鼠单次口服罗红霉素的药动学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单次口服罗红霉素的药动学影响。方法:10只SD大鼠连续7dig塞来昔布36mg·kg-1·d-1。服用塞来昔布前和末次用药后各一次ig罗红霉素27mgkg。用微生物法测定罗红霉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塞来昔布显著降低大鼠口服罗红霉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α(4.315±2.628h-1vs1.902±0.609h-1,P<0.01),峰浓度Cma(x3.595±0.850mgLvs3.070±0.758mgL,P<0.01),消除速率K(e0.326±0.037h-1vs0.189±0.011h-1,P<0.01)和清除率CL(0.525±0.152Lhvs0.345±0.102Lh,P<0.01),延长吸收半衰期T12α(0.21±0.09hvs0.40±0.12h,P<0.01)和消除半衰期T12β(2.16±0.30hvs3.68±0.24h,P<0.01),AUC约增加50%(AUC0-∞14.161±3.854mg·L-1·hvs21.203±4.683mg·L-1·h,P<0.01;AUC0-t13.905±3.841mg·L-1·hvs20.923±4.636mg·L-1·h),但不影响表观分布容积Vd(1.639±3.854Lvs1.836±4.683L,P>0.05)。结论:连续7d给予塞来昔布显著提高大鼠单次口服罗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其特点是以减慢罗红霉素的消除为主,同时减慢吸收,降低达峰浓度,但不改变其表观分布容积。
李建康龙启才
关键词:塞来昔布罗红霉素药动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